• 书库
  • 我的书架
  • 最近更新
  • 收藏本站
  • 您的位置:首页>>文学艺术>>山高水长TXT下载>>山高水长>> 第四章 名人来信(1)TXT下载

    山高水长: 第四章 名人来信(1)

    上一页 返回最新章节列表(回车) 下一页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 www.41nr.com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m.41nr.com

        第四章 名人来信(1)

        做了数十年的编辑工作,接触了很多名人,跟他们有不少书信往来。昨日邓君万鹏先生过访,命写名人,遂遵嘱将名人们的手札检出数通,以应雅命。

        张中行

        张中行老先生的学识,融古贯西,轮不上我指手划脚,我自1991年与他相识,至今已保存了他30余封来信,这些书信充分体现了他学识渊博、见解独到的风格。他的信,几乎都半文半白,工整对仗,言简意赅,如果信是一面,按他的体例是上半部分写事,后半部分议论,签名恰恰排到最后一行。他是左撇子,右手写的钢笔字,转折顿挫,都看得出吃力的痕迹。他对我的称谓,也由最初的海峰先生、海峰君、海峰友至今日的海峰老兄!我去信或口头表示“抗议”,说担当不起这样的称呼,张老的答复是:“我对熟悉的女子,不分长幼,皆呼大姐,对熟悉的男士,不叙齿,而皆称老兄,你也不要破了我的规矩。”抗议无效,他照样我行我素。

        屠岸

        屠岸是国内第一个翻译《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译者,我与他的女儿曾经是同事,因而对他于敬仰之外,还多出几分亲近。我写过一篇屠岸印象记之类的文章,先寄他过目,屠岸先生复信,表示了极大的客气。在如今“先生”一词满天飞的时代,他仍保持“同志”称呼,感觉出来,屠岸先生是个严谨的人。

        春节,我寄上贺年片,本来是淡淡的一笔,却换来老先生的回信致谢——吓得我以后连贺年片也不敢寄了,区区小事却去耽误他的工夫,于心不忍。

        刘心武

        跟刘心武先生很熟以后,他为我的集子写了序,我感激,想报答。秀才人情纸半张,写了长文谈了对他的《五十自戒》的感受。刘先生不表态。观点是文章发表后,别人怎么看怎么评,由不得自己。

        给我的信,极短,没有超过一页的。在信上从不谈论时事,从不抒发心情,而是写道:稿子寄去,收到后请回电,谢谢。请代问谁谁好。他给我供职的杂志开了一年专栏,每次寄稿,定附信,信照例极短,有时为了省时,信是他手写,而信封却由他儿子或夫人去填。

        肖复兴

        肖复兴所有的信,字迹了草之至,很难认,如果让一个陌生人去认他的签名,我敢担保有一大半人不认识!好在他用电脑写作,稿子眉清目秀,跟信上的字不是一个水平。后来他偷懒,只在电脑稿子上用铅笔写几句短话。他还有一方只有绿豆大小的印章,是我见过的最小的印章。

        李国文

        李国文是我见过的惟一用电脑写信的人。很多人对电脑写信表示不满乃至反感,但李国文有妙法,是在开头不分长幼皆称兄道弟,而签名时则用钢笔正整地签上大名——你想发火,跟你称兄道弟,你想不满,信末是亲笔签名!

        方成

        方成给人的印象是不设防,来的第一封信就诉苦:“现在我已经被一件件杂事弄得日夜难安,不得不从晨早到晚伏案,至今连邮件还没全部拆完。从南方回来后,一天也没休息过。我将要出版的一本书要补上几幅插图,就这样抽不出时间去画。”

        诉苦归诉苦,他却仍为我画了漫画像,随信寄来。

        江珊

        江珊堪称最不会回信的人。我供职的杂志有栏目叫“名人人生十问”,我写信请江珊答。答是答了,她回信却忘了署名,因为附有江珊的玉照,她大概以为“天下谁人不识君”?我接信后反复研读,不知此玉女何许人也,最终在编辑部的年轻影迷那里,有人认出是江珊,我暗说惭愧——说谁哪?

        另外还有不少名人,来信也都各具特色:黄裳用竖式,林斤澜随手写在旧信封背面,吕叔湘甚至还用浆糊补贴……真是各呈风采,尽显性格。

        王蒙赠书:看人下菜碟

        王蒙先生的名头,在作家当中,大概应该是排在前头的。过去我是文学爱好者,现在好歹也混进中国作协的队伍里,但是对于王蒙先生这样有高名的人物,还是心存敬畏的。我是小民,我还有点怕他的“官威”,另外的起因一是,他比我年长三十岁,是前辈;二来,我是看了他的《青春万岁》、《蝴蝶》、《风筝飘带》、《春之声》等作品成长的,可以说,他曾经影响到让我做了文学梦。不过,他写作的水平再高,我只是仰视一些罢了,不至于怕。王蒙曾任《人民文学》主编,文化部部长,从作家到部长的,也许他是仅有的一位吧。现在卸任部长,还当作家。用他的话说,部长可以有多个,但作家王蒙只这一个。

        王蒙的家,当时是在北京朝内的一个临街的四合院里。在北京能住四合院,是件体面的事。这所四合院,原是夏衍住过的,夏公之前,还住过著名语言学家黎锦熙。后来我去艾青、臧克家的家里(那时两位诗坛泰斗都还健在),他们也都是住的四合院。王蒙家临街,墙外是车水马龙的闹市,街上来来往往的人们,大概不会有多少人想到,一位著名作家就与他们为邻吧。不过这世上已经没有真正能藏得住人的地方了。在旁边的一个小书店,我买了一本王蒙的书,想着一会见他的时候让签名,店主是个年轻的男子,对我说:“买王蒙的书呀,挺有眼力,我知道他家住哪儿!”生活在皇城根下的人,仿佛没什么事是不知道的。

        我们的到访,事先已经让作家刘心武做了介绍,刘心武当着我们的面,在电话里说:“这几个朋友我接触了,感觉不错。”刘心武跟王蒙是好朋友,这个评语相当重要,因而当我们进到王家时,王蒙和夫人的热情程度,比我想象得要高。彼时正是大雪初霁的冬天,王蒙穿着一件鲜艳的黄绒衣,衬得他充满活力,这样鲜艳的衣服,跟他的年龄不太相配。可是在他夫人方蕤的眼里,也许就不这么看吧。方蕤后来也写作,并写出热读一时的《我和我的先生王蒙》,这是后话了。</p>

        <b>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狠男人网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收藏狠男人小说网(www.41nr.com)

    相关书籍推荐
    别人都在看什么......
    申明:山高水长,小说《山高水长》文字、目录、评论均由网友发表上传并维护或来自搜索引擎结果,属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山高水长 第四章 名人来信(1) Copyright 41男人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41男人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