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库
  • 我的书架
  • 最近更新
  • 收藏本站
  • 您的位置:首页>>文学艺术>>孔庆东谈文化TXT下载>>孔庆东谈文化>> 第二十二章 云到凌霄自有根(1)TXT下载

    孔庆东谈文化: 第二十二章 云到凌霄自有根(1)

    上一页 返回最新章节列表(回车) 下一页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 www.41nr.com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m.41nr.com

        第二十二章 云到凌霄自有根(1)

        ——读孔祥庚《云根诗词》

        今年初春,我与几位艺术家同游云南,一路上他们作画的作画,摄影的摄影,剩下一个四体不勤的我,只好写诗。于是夤缘际会,后来便有一位文友,送给我一本厚厚的《云根诗词》,说写得颇见功力,作者乃是我的本家孔祥庚,请我给轩轾几句。我听了顿生兴趣,一边同意一边道,这可并非仅凭本家之故便答应他也。因为不知从何时开始,我发觉自己很喜欢云南,这一点似乎殊不可解哉。

        本人生长于东北,偏偏对西南文化情有独钟。西南诸省中,我跟多数北方人一样,先是喜欢上重庆的,而后来却对云贵两省更多留心。曾有人问,这是不是受了导师钱理群的影响,因为钱老师生于重庆,大学毕业后在贵州“蛰居”十八年,近年还策划编辑过贵州文化读本,每每以“半个贵州人”自居。但钱理群一向鼓励学生,不要受老师影响太深,从学术到为人,都要走自己的路子。为了实践钱老师的教导,我是经常有意跟老钱保持距离的。经过反思,我觉得此事与导师无关。

        那么是跟同学有关了?我考入北大中文系那年,西南三省的文科状元都在我们班,其中云南状元张鹂、贵州状元邓圯都是女生,可我并未像我们班的阿忆那样,见了女状元就跟人家谈恋爱呀。我有一阵跟张鹂同学倒是来往密切,但那是因为她父亲是云南大学著名古典文学专家张文勋,还是北大中文系的老系友,我跟同宿舍的罗文华都是古典文学的爱好者,经常找张鹂聊点儿学术界的花絮,罗文华还给我推荐过张文勋老前辈关于《文心雕龙》的论著。本科毕业时,我在张鹂的纪念册上用拆字法题词曰:“鸟实丽矣,弓其长乎?”隔了一个暑假,我和张鹂一起上了研究生。张鹂说,她父亲对我的题词评价很高,说这小子不简单,你要留心啊。可是不久,张鹂便有了男朋友,而我作为张鹂的党支部书记,更要跟她保持单纯的革命友谊了。张鹂毕业论文写的是“意境”问题,曾经趁着党支部组织生活的时候,跟我讨论过几回。她觊觎过我的一本好书《文镜秘府论》,是我很不容易淘来的,但我没舍得给她,可见她在我心中尚未达到绝顶的“意境”。所以我之喜欢云南,跟同学也没关系。

        那么是跟文学艺术有关吧?我小时候读过艾芜的《南行记》,很迷恋里边的云南边疆风情,以至于看纪录片《美丽的西双版纳》时,幻想要是率领一群骑着大象的土匪,该有多么威风。后来又看过电影《五朵金花》、《芦笙恋歌》,觉得云南人民活得真有意思。特别是《阿诗玛》,我听过多次录音,大学时可以将全剧从头唱到尾,至今还可以唱上好几段。经典影片《摩雅傣》,被我称为“傣族的《白毛女》”,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凭直觉认为该剧的结构源自傣族经典长诗《召树屯》,也就是后来李秀明唐国强主演的《孔雀公主》。另一部题材相近的影片《景颇姑娘》,让我感到云南文化的复杂。我更喜欢听这部电影的戏曲版,特别是评剧《黛诺》,里面那一段“人常说景颇山上云雾深”,虽然是北方的唱腔,却令人仿佛置身云南,那一句“黛诺不是路边的草,我怎么能够任牛踏马踩受欺凌”唱得直入心扉。七十年代有一段云南题材的山东快书《扎义打虎》,我也能说得津津有味:“在祖国西南边疆一个地区,群山连绵多壮丽……层层梯田入云霄,潺潺流水百鸟啼。你要到那里走一趟,真像是进入了,水墨丹青国画里。(白)嘿,真美呀!”还有杨丽萍的孔雀舞啊,以及整整一个系列的云南各族的红色经典歌曲,比如《阿佤人民唱新歌》、《歌声飞出心窝窝》、《苍山歌声永不落》、《撒尼人民心向红太阳》、《哈尼人民热爱》等等。这些合起来,织成了一张云南文化风情的大网,使我感觉一个云南,比整个欧洲还要博大精深,千姿百态。

        然而这些“蝴蝶泉边采花蜜”和“燕子双双飞上天”的良辰美景,与平平仄仄的旧体诗词又有什么关系呢?与我们孔家又有什么关系呢?

        这是我两次拜谒了建水孔庙之后,才慢慢悟出点儿道理的。我以前从不晓得,在祖国的西南边陲,居然有天下面积最大的孔庙,而且千百年来,香火不绝。在云南,我看到了保存得极为完好的中原传统文化。从孔夫子到王阳明再到西南联大,中华文明的一条红线,不仅把云南与中原联结在一起,而且把云南各民族团结在一起,所以作为中国民族最多最复杂的省区,云南却没有发生过尖锐到令人头疼的民族问题。这种局面,习惯了单一民族国家概念的西方人非常难以理解,而熟悉孔孟之道的中国人却觉得这就是典型的“和谐社会”嘛。而孔子后人在云南,已经繁衍为相当兴旺的一支,副省长孔垂柱就是其中的一个,孔祥庚也是其一。云南人的厚道朴实,云南人的彬彬有礼,云南人的谦和坚忍,甚至云南人吃饭的长筷大碗,我都觉得像建水孔庙的匾额所书,是“洙泗渊源”。2009年的早春2月,我为建水孔庙赋诗曰:“未卜滇疆有泮池,弦歌千载颂先师。南天一点浩然气,谁谓斯文不在兹?”

        带着这般复杂的“先入之见”,我一页一页翻阅着孔祥庚的《云根诗词》。首先我确认,这是一部“斯文在兹”的高水平的诗词著作,不能以“官员诗作”视之,而当以“诗人诗作”视之。云南诗词学会会长张文勋先生等专家已经给予了评点和评论,中华诗词学会名誉会长刘征前辈亲自作序,诗坛前辈张力夫先生誉其为“格调高雅”,都说明了这部诗集的分量。我曾经写过一篇著名的杂文《的旧体诗》,批评一些老干部退休之后无聊涂鸦,胡乱写些只有格律却无病呻吟、歌功颂德的“新台阁体”。但孔祥庚的诗词功底是源于家传,他父亲孔繁猷是当地名医,从识字开蒙一直到讲解诗律,都完成于孔祥庚从政之前。所以《云根诗集》的两百多首作品里,你看不见官气,也看不见商气,扑面而来的是一股书生气和隐隐的几分战士气。</p>

        <b>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狠男人网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收藏狠男人小说网(www.41nr.com)

    相关书籍推荐
    别人都在看什么......
    申明:孔庆东谈文化,小说《孔庆东谈文化》文字、目录、评论均由网友发表上传并维护或来自搜索引擎结果,属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孔庆东谈文化 第二十二章 云到凌霄自有根(1) Copyright 41男人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41男人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