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库
  • 我的书架
  • 最近更新
  • 收藏本站
  • 您的位置:首页>>文学艺术>>孔庆东谈文化TXT下载>>孔庆东谈文化>> 第二十二章 云到凌霄自有根(2)TXT下载

    孔庆东谈文化: 第二十二章 云到凌霄自有根(2)

    上一页 返回最新章节列表(回车) 下一页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 www.41nr.com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m.41nr.com

        第二十二章 云到凌霄自有根(2)

        孔祥庚十六岁参军,当了炮兵,正赶上抗美援越。少年意气,跃然指间。他1971年写的《入伍》:“钢枪手中握,不胜岂能归。未敢轻流泪,恐添慈母悲。”还显得比较幼稚。到1975年的古风《从军行》:“古来军人报国死,岂敢论理讨功勋?”气调开始比较沉稳。1978年当了实习教师,写下“军衣一件换粮票,裤带三提显虎神”,则于幽默中显出,他已经能够根据内容需要独造诗语。我认为写作旧体诗词,识得格律而运思成篇,属于入门;能够不违格律而独造诗语,才可称为创作;待到自由驾驭格律乃至突破格律而独造诗境,方可算得佳作;佳作成林,令人喜读乐诵,则为大诗人。

        1980年在建水朱德故居写的《忆朱德》:“昔日义军曾驻马,今朝依旧有兰香。”虽然尚未达到朱德当年的水平(我在《十大元帅的情缘》中赞赏过朱老总的诗才),但出句自然,读来流畅。1982年的《杜荀鹤》:“民冤向谁诉,天地最穷人。”1983年的《司马迁》:“自信人生终有用,无期何必怨天公。”1984年的《苏轼》:“九死回生怀正义,五州贬逐爱苍天。”则开始显露出正义的政治抱负和平民立场。

        1985年的《红烛》:“朱颜玉貌体纤高,黑夜韶光照幼苗。蜡泪轻垂怜学子,此芯不尽便燃烧。”在传统的咏物诗里,别开新意,可与闻一多的那首著名的新格律体的《红烛》进行对比。不过我认为,末句的“芯”字,或许直接就用“心”字更好。古诗“道是无晴却有晴”,隐去“情”字,诱人联想。而这里的“芯”与“心”本为同源字,联想反而有点儿不大气,不如点透更佳。

        1989年后的数载,似乎是作者修身养性的一段时光。古风《游泳歌》:“浪起浪沉自从容,雪打霜冻不回首。”意象天成,令人赞叹。七绝《茶斋》:“人间雅士多清福,静坐能将天下知。”《茶商古情》:“佳人总误茶商意,更惹诗家泪不收。”巧用鲁迅和白居易的典故,羚羊挂角,无迹可求。而上世纪末的一些诗作,如1996年的《垂钓》:“香饵悠悠晃,金钩暗暗藏。游鱼贪美味,岂料送身亡。”1998年的《忆东坡》:“沉浮淡淡随天意,荣辱茫茫任水流。”则无疑来自官场感喟,我想广大干部肯定都有共鸣。

        新世纪以来,作者的境界似乎臻于成熟。如2003年的《彝寨穷孩》:“丈夫方去世,农妇忧思长。新愁儿辍学,卖尽度荒粮。女儿命多苦,背柴又放羊。穷根思可断,免费上学堂。”我认为这首诗的人民性思想已经超越了唐代杜荀鹤的《山中寡妇》,作为镇守一方的市级领导,能够如此直面群众的疾苦,不怕给自己的政绩抹黑,写得这般悲惨伤痛,这种精神是绝大多数干部(不论会不会写诗)所缺乏的。更难得的是,杜荀鹤只是一味铺陈那位寡妇的痛苦,最后慨叹“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而孔祥庚没有停留于简单的同情落泪,经过充分调查后,他提出了让山区孩子免费上学的建议,并于2005年通过实施。北大的曹文轩老师有句名言:“写一手好文章是一个人的美德。”当初我不太理解,后来慢慢明白了,文章里边有道德,写文章的同时可以提高自我修养。孔祥庚能够写出这样的现实主义诗篇,跟他的执政为民的良好思想境界是分不开的。我自己的思想境界很不高,但是我为孔家继孔繁森之后还有这样的好干部感到骄傲。

        云南历史悠久,物产丰富,景观奇特,文化深厚,反映在作者的诗里,自然是风起云涌,气象万千。云南之外题材的诗作也颇多意趣,如2006年的五绝《沙尘暴》:“苍天仇怨深,大地心胸小。骤起暴沙尘,民声苦多少。”于自然的沙尘暴感慨中,别有寓意,同时又是一首精致的仄韵诗。

        而总体上最值得赞赏的,就是作者热爱日常生活、热爱普通人民的一片朴素的真情,流荡在字里行间。从艺术上讲,驾驭诗句和格律都越来越随兴老到,不时有佳句耀眼。但作为本家,我还是想对作者提出一点儿不客气的批评,有些语句,未免随便,没有进行推敲打磨,例如“应用新科技,耕田不再穷。”(《观赏烟草》)而有些语句,又拘于格律而显得生硬,如写“嫦娥一号”的:“玉桂芬芳思枉在,中华儿女志相随。”其实这不是作者的水平问题,仔细分析,凡写得不太好的,都是作者不大熟悉的事物或者没有投入深情的即兴之作。我们老孔家历代受礼教约束,诗人不多,老祖宗孔仲尼先生的拿手好戏是整理和评论前人之诗。我非常怀疑他老人家可能在《诗经》里混入了自己的作品,说不定那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就是他的得意妙笔。但是圣人也必有凡庸之作,我就不过多责备贤者了。

        最后回到书名,孔祥庚为诗集取名“云根”,来自诸葛亮的“石为云根,云为文彩”。我由此想到孟郊《游终南山》的首句:“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韩愈在《荐士》诗里评价孟郊的诗“横空盘硬语,妥帖力排奡”。孟郊的“盘空险语”深刻感人,是因为他有人性的慧根。所以他的石上不仅能生云,还能生日月。我对云南的好感,本质上可能就来自这种石上生日月的充满原始审美感的神秘的文化奇观吧。而我对孔祥庚的希望,不是一定要越出自己的风格,写几首“险硬之语”,而是想说,不论云飘到多高,都不属于天,云来自大地之水,云永远属于地。这部诗集的最后一首是《母亲去世二十年祭》,从诗中对母亲的一片纯孝里,可以看出作者的人性根基深植于中华传统文化。那么我就借作者《黄山雄峰》中的一句“飞龙瞭望光明顶”,接上一句曰:“云到凌霄自有根。”

        原载《人民日报》2009年6月1日,有删节</p>

        <b>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狠男人网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收藏狠男人小说网(www.41nr.com)

    相关书籍推荐
    别人都在看什么......
    申明:孔庆东谈文化,小说《孔庆东谈文化》文字、目录、评论均由网友发表上传并维护或来自搜索引擎结果,属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孔庆东谈文化 第二十二章 云到凌霄自有根(2) Copyright 41男人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41男人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