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库
  • 我的书架
  • 最近更新
  • 收藏本站
  • 您的位置:首页>>文学艺术>>孔庆东谈文化TXT下载>>孔庆东谈文化>> 第六章 新中国的文化历史空间(21)TXT下载

    孔庆东谈文化: 第六章 新中国的文化历史空间(21)

    上一页 返回最新章节列表(回车) 下一页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 www.41nr.com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m.41nr.com

        第六章 新中国的文化历史空间(21)

        “文革”这个模式一直影响到现在的反作品。现在那些反作品,总是发生在什么时候呢?省委第一书记不在,到北京开会去了,党校学习呢。然后省长在家里胡作非为,最后省委书记从党校带着党中央的精神回来了,收拾了贪官,前景又是一片光明。其实这个模式还是受“文革”的影响。

        有一些作品突破了这种模式,竟然受到批评。我举点例子,比如《海霞》,根据《海岛女民兵》改编的。《海岛女民兵》是非常好的小说,黎汝清写的,改编成电影,非常美,“渔家姑娘在海边,织呀么织渔网”;第二段是“渔家姑娘在海边,练呀嘛练刀枪”。电影拍得好。还有一个电影叫《创业》,是讲大庆的,它就是因为模式不那么单一,有很丰富的人情味受到批评。《创业》的主人公叫周挺杉,就是王进喜的化身嘛。他照顾工人生活,买土豆。里面有坏人就批判他,说这个周挺杉,买了大量的土豆,“买土豆嘛,就是助长农村资本主义自发势力”。影片中有很多这种带着生活气息的台词,结果这样的电影受批评。

        后来还是亲自过问,批示,这些电影没有问题。说,我看了,“此片无大过,建议通过发行”,还责备了给它们打棍子的那些人。对这些电影的爱护,就像我今天爱护郭德纲一样。说,人家有什么了不起的罪过啊,“罪名居然有十条之多”,就是说,太过分了。虽然有保驾,保护了那些影片,但它们毕竟受过批评,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创作人员的积极性。因为这种创作本来就是集体创作,不是一个人创作,容易挫伤大家的积极性。

        另一方面,“文革”期间民间文学盛行。我们小时候有一个活动就是听故事,到处去讲故事。有很多手抄本在流传,手抄本有一部分是的,有一部分是那种反特的,讲什么《梅花党》呀、《墨绿色尸体》呀……很多跟我同龄的人小时候一定听过。特别是《梅花党》,越讲越恐怖:国民党撤离大陆,在大陆留下了一个庞大的特务组织,干下了许多坏事,一直到最后才揭秘。原来梅花党的二把手就是同志,一把手是王光美同志。很吓人!这一个系列包含着很多小系列,我小时候都会讲。我小时候到农村去讲《梅花党》,这帮农村孩子给我拿点儿吃的,进屋里坐在炕上就讲,特别是紧张的情节要到晚上讲,晚上把灯灭了开始讲。所以我在农村亲戚里面都特别有威信。我一开头,一句话就把他们镇住了:“这是一个星期天的下午,我们的公安五号在人民公园被暗杀了……”他们一下子就懵了。那时候这种文学特别盛行,人民有各种各样的娱乐方式。

        我们看“文革”,它一方面把一种艺术推到极端,另一方面它有自己的缺陷,时间长了容易造民倦怠。这个空间是很大的,但是人民在里面有点儿无所事事。到了七十年代中期的时候,中国人民普遍进入一种文化倦怠状态,觉得什么都没劲儿。其实生活是无忧无虑的,生活很好,文化生活也很丰富,但他就觉得没劲儿。特别是事件之后,老百姓觉得这政治没什么意思,看那林副统帅都是坏人,要谋害。死了,就把骂得一钱不值。这是我们的一个很不好的习惯,谁犯了错误,就把他的一切都否定了。连打的仗都否定了,说辽沈战役都是指挥的,光犯错误。而且不是从这时候开始犯错误的,从井冈山就犯错误,说一直怀疑红旗能打多久,就没好事!而且不管谁犯了错误呢,他的夫人一下就变成了“老婆”,这很有意思。这人没犯错误的时候,就介绍某某啊,他的夫人怎么怎么样;这人一被打倒,就是他和他的“老婆”。这个风气特别不好,我说这就是三俗,这就是那个时候的三俗——落井下石,趋炎附势。</p>

        <b>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狠男人网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收藏狠男人小说网(www.41nr.com)

    相关书籍推荐
    别人都在看什么......
    申明:孔庆东谈文化,小说《孔庆东谈文化》文字、目录、评论均由网友发表上传并维护或来自搜索引擎结果,属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孔庆东谈文化 第六章 新中国的文化历史空间(21) Copyright 41男人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41男人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