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库
  • 我的书架
  • 最近更新
  • 收藏本站
  • 您的位置:首页>>文学艺术>>孔庆东谈文化TXT下载>>孔庆东谈文化>> 第六章 新中国的文化历史空间(22)TXT下载

    孔庆东谈文化: 第六章 新中国的文化历史空间(22)

    上一页 返回最新章节列表(回车) 下一页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 www.41nr.com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m.41nr.com

        第六章 新中国的文化历史空间(22)

        人民到七十年代中期就进入一种不去独立思考、随风倒的状态,就忙着个人家庭的这点儿小生活。据我的记忆,我生活的地方,大概整个七十年代吧,城市的人民在干什么?男的就在打家具,女的就在织毛衣。那些妇女天天都想着搞一个什么花样,勾一个什么东西,勾一个门帘呀,勾个桌布呀……成天找这些,互相介绍这些,每天就是“上七针下八针”,每天搞这些;男的在家里打沙发,打个壁橱呀,打个碗柜呀……天天弄这些,而且他们的那些原料都能源源不断地弄来。说我家要打个立柜,明天我到厂子里拿个板去。社会主义工厂嘛,可以随便拿,家里缺什么都到厂里去拿,那时候变成这样一个状态。

        当时觉得这是幸福,这是社会主义好。今天看来,其实是工人阶级开始慢慢丧失阶级自觉性。工人阶级处在这样的一种状态之后,就开始没有思想了,这个时候就容易上当。这个时候突然有人说咱们发奖金,谁干得多,多给两块钱奖金,就会跟着那个人跑,而不管它的后果如何。他不知道今天给你发了奖金,十年以后你就下岗,他是想不到的。当然我们不能把这个责任推到文学、文化身上,这些东西要系统地来考察。

        经过“文革”到了新时期的时候,新时期一开始的文学叫做“伤痕文学”,大家可能都记得。伤痕文学对以前的文学,对“文革”的文化起到一个瓦解和破坏的作用。大家知道卢新华写的《伤痕》,刘心武写的《班主任》等作品,这些作品本身的价值非常低。刘心武就说,别提我那些个作品,现在没法看。他不好意思拿出来见人,都是小学生作文水平的,里边还有各种硬伤,这不用说了。但是通过伤痕文学再到改革文学等等,它有一个这样的功能:作为个体的“个人”开始重新得到关注。

        “文革”关注整体的人民,每个人都和整体的人民,和一个集体连在一起,比如潘冬子一个小孩,他也跟中国革命连在一起。潘冬子在米店老板的店里,半夜里望着月亮想:延安是什么样子的?他跟全中国连在一起。而新时期这个时候,个人变成了独立的、孤独的原子,跟集体切断关系,使人感到一种新鲜感。第一次看这样的作品很好玩呀,就讲一个人的事,跟谁都没关系,像郭凯敏跟张瑜演的《小街》。

        这个时候是在某种程度上向“十七年”回归。也是在这时候,就在七六年以后,七七年、七八年、七九年这几年,很多老电影开始重放。我是在“文革”之后看了大量的五六十年代的电影,而且我看这些电影也是为了批判“四人帮”,因为“四人帮”否定“十七年”。我一看这个,就很痛恨“四人帮”,我说“四人帮”这么坏呢!这些电影都挺好的,怎么说它们不好呢?这个时候回归“十七年”,经过反思文学、改革文学——八十年代过来的朋友会记得这些名目,今天早就烟消云散了。不是研究文学的都不知道这些名词,什么先锋文学等等。

        十年代:文艺的光荣与梦想

        八十年代可以说是百花齐放。你今天如果问一个从五十年代一路走过来的人,我想多数人会对八十年代打最高分。我在文章里讲,我个人也是给八十年代打最高分。我认为八十年代是不左不右的,它既保持着革命的理想主义惯性,同时又很关注个人的情感,个人的情感又是健康的情感。而且它仍然是以革命为基调,但是它这个空间是最广大的,外延特别大。人不可能百分之百的自由,但它给你犯错误的空间是非常小的。</p>

        <b>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狠男人网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收藏狠男人小说网(www.41nr.com)

    相关书籍推荐
    别人都在看什么......
    申明:孔庆东谈文化,小说《孔庆东谈文化》文字、目录、评论均由网友发表上传并维护或来自搜索引擎结果,属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孔庆东谈文化 第六章 新中国的文化历史空间(22) Copyright 41男人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41男人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