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库
  • 我的书架
  • 最近更新
  • 收藏本站
  • 您的位置:首页>>文学艺术>>温文载道TXT下载>>温文载道>>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2)TXT下载

    温文载道: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2)

    上一页 返回最新章节列表(回车) 下一页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 www.41nr.com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m.41nr.com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2)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并不是仅仅针对教师的教学方法而言的。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孔子也强调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是教学活动取得良好效果的必要前提,实际上就是程颐所说的“盖不待愤悱而发,则知之不固”。

        《礼记?学记》中说道:“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意思是说,教导善于学习的人,老师不需要花费多大的精力,收效就很大,学生会将之归功于老师。而指导不善于学习的人,老师虽然花费了很大的气力,却收效甚微,学生反而会埋怨是老师教得不好。这也是在说明,教学其实是一个双方互动的过程,既需要老师的悉心教导,也需要甚至更需要学生善于学习。

        在这句话中,孔子从反面提出了对于学生学习上的要求或者说方法上的建议,那就是“举一隅不以三隅反”的对立面——举一反三,这也是这个成语的由来。比喻学生在学习的时候能够由此及彼、触类旁通,由一件事情而推知其他更多的事情。只有具有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人才能够在接触到新的知识时,联系已有的知识和尚未接触的事物,从而融会贯通,获益更多。也只有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才能够不满足于亦步亦趋地跟随老师的讲授,从而有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其实举一反三也是一个测试学生是否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的方法,如果一个学生仅仅只是知道老师讲授的内容而不能灵活运用到其他事物中,这说明他还没有真正学会老师所传授的内容。

        众所周知,“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过多会带来发展的压力,也能够转变成丰富的人力资源,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这其中的关键就是教育是。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一直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因素。虽然我国的教育事业在建国后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孔子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提出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思想,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教学相长是教学活动中颠扑不灭的真理,作为老师来说,要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发展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发散思维的能力,杜绝“填鸭式”纯粹灌输知识;作为学生来说,则需要调动自己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只有这样,中国的教育事业才能够跨上新的台阶,才能够培养出更多独立自主的人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最终将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

        /gb/1024/4348150.html  2006年5月5 日

        《五四青年节看望北师大学生》</p>

        <b>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狠男人网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收藏狠男人小说网(www.41nr.com)

    相关书籍推荐
    别人都在看什么......
    申明:温文载道,小说《温文载道》文字、目录、评论均由网友发表上传并维护或来自搜索引擎结果,属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温文载道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2) Copyright 41男人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41男人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