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库
  • 我的书架
  • 最近更新
  • 收藏本站
  • 您的位置:首页>>养生保健>>实用皮肤美容学TXT下载>>实用皮肤美容学>> 第三章 皮肤疾病(16)TXT下载

    实用皮肤美容学: 第三章 皮肤疾病(16)

    上一页 返回最新章节列表(回车) 下一页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 www.41nr.com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m.41nr.com

        第三章 皮肤疾病(16)

        3.有一定的潜伏期,初次用药一般约需经4~20 d,多数经7~8 d的潜伏期后才发生药疹。已致敏者重复用药时,数分钟至24 h之内即可发生。

        4.皮疹形态各式各样,很少有特异性,一个人对一种药物过敏,在不同时期可发生相同的或不同类型的药疹。

        5.药疹治愈后,如再用与致敏药物化学结构式近似的药物,常能再发药疹,这叫交叉过敏。在药疹的时,甚至对一些结构不同的药物也诱发过敏,这叫多价过敏。

        6.抗过敏药物如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常有效。

        常见的药疹有下列类型:

        1.固定型药疹是最常见的类型。常由磺胺制剂、解热止痛剂或巴比妥类等药引起。皮疹为类圆形或椭圆形的水肿性紫红色斑,直径约1~2 cm或3~4 cm,常为一个,偶可数个,边界清楚,重者其上发生大疱。停药后约1周余红斑消退,留灰黑色色素沉着斑,经久不退。如再服该药,常于数分钟或数小时后,在原药疹处发痒,继即出现同样皮疹,并向周围扩大,以致中央色深,边缘潮红,也可发生水疱。复发时他处也可出现新的皮疹,随着复发次数增加,皮疹数目也可增加。损害可发生于任何部位,但较多见于口唇、口周、、等皮肤黏膜交界处,手足背及躯干也常发生,可单独发或同时累及数处。发生于皱襞黏膜处容易糜烂,产生痛感。一般经7~10 d可消退,若已溃烂则愈合较慢。重者可伴发热。

        2.荨麻疹型药疹较常见。多由青霉素、血清制品(如破伤风或白喉抗毒素)、呋喃唑酮(痢特灵)及水杨酸盐类等引起。症状与急性荨麻疹相似,可同时伴有血清病样症状,如发热、关节疼痛、淋巴结肿大、血管性水肿甚至蛋白尿等。若致敏药物排泄十分缓慢或因生活或工作中不断接触微量致敏原(如医务人员对青霉素过敏,制药厂工人对某些药物过敏),可表现为慢性荨麻疹。

        3.麻疹样或猩红热样药疹较常见。多由解热止痛类、巴比妥、青霉素、链霉素及磺胺类等引起。发病多突然。常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麻疹样药疹为散在或密集、红色、针头帽至米粒大的斑疹或斑丘疹,对称分布,可泛发全身,类似麻疹,严重者可伴发小出血点。猩红热样药疹初起为小片红斑,从面、颈、上肢、躯干向下发展,于2~3 d内可遍布全身,并相互融合。达到时,全身遍布红斑,面部四肢肿胀,酷似猩红热的皮疹,尤以褶皱部位及四肢屈侧更为明显。本型药疹患者的皮疹虽鲜明,但全身症状较麻疹及猩红热稍轻,无麻疹或猩红热的其他症状。白细胞可升高,少数患者肝功能可有一过性异常。停药后1~2周病情好转,体温也逐渐下降,皮疹颜色变淡,继以糠状或大片脱屑,病程一般较短。但若未及时发现病因和停药,则可向重型药疹发展。

        4.湿疹型药疹大都先由外用磺胺或抗生素软膏引起接触性皮炎,使皮肤敏感性增高,以后再服用同样的或化学结构式相似的药物,又可引发此型药疹。其形态为粟粒大小丘疹及丘疱疹,常融合成片泛发全身,可有糜烂渗液,但稍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停药后逐渐好转,以青霉素、链霉素、磺胺类、汞剂及奎宁等引起者较多。

        5.多形性红斑型药疹常由磺胺类、巴比妥类及解热止痛药等引起。临床表现与多形性红斑相似,皮损为豌豆至蚕豆大小圆形或椭圆形水肿性红斑、丘疹,中心呈紫红色,或有水疱,境界清常多对称分布于四肢伸侧、躯干、口腔及口唇,有痛痒感。重者可在口腔、鼻孔、眼部、、外及全身泛发大疱及糜烂,可达体表面积的一半以上,疼痛剧烈,可伴高热、肝肾功能障碍及肺炎等,病情险恶,称为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p>

        <b>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狠男人网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收藏狠男人小说网(www.41nr.com)

    相关书籍推荐
    别人都在看什么......
    申明:实用皮肤美容学,小说《实用皮肤美容学》文字、目录、评论均由网友发表上传并维护或来自搜索引擎结果,属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实用皮肤美容学 第三章 皮肤疾病(16) Copyright 41男人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41男人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