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库
  • 我的书架
  • 最近更新
  • 收藏本站
  • 您的位置:首页>>养生保健>>实用皮肤美容学TXT下载>>实用皮肤美容学>> 第三章 皮肤疾病(15)TXT下载

    实用皮肤美容学: 第三章 皮肤疾病(15)

    上一页 返回最新章节列表(回车) 下一页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 www.41nr.com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m.41nr.com

        第三章 皮肤疾病(15)

        【治疗】

        1.全身治疗 主要方法有:

        (1)应避免可能引起皮炎的接触物,避免其他再刺激,如搔抓、肥皂洗、热水烫等。

        (2)轻者可口服抗组胺类药物,可选氯苯那敏、苯海拉明、赛庚啶、酮替芬、阿司咪唑、特非那定、西替利嗪、氯雷他定等。重症患者可用皮质类固醇短程治疗,泼尼松每日30~45 mg口服,或氢化可的松100~200 mg/d,静脉滴注,病情控制后较快减量至停用。

        2.局部治疗常用以下方法:

        (1)轻度红斑、丘疹、少量水疱而无渗液时,可用炉甘石洗剂、皮质类固醇乳膏等治疗。

        (2)若有明显渗液,可用3%硼酸溶液、0.1%依沙吖啶溶液或1%醋酸铝溶液冷湿敷。若有大疱,应将疱液抽出后湿敷。

        【审美评价】

        轻症仅出现的红斑丘疹,且1~2 d内即可消散,一般不影响审美。而重症出现的皮肤红肿、水疱、糜烂、痂壳不仅破坏皮肤的色泽、光滑、弹性、细腻等形式美感,同时也影响到皮肤的结构与功能美。

        盯药疹

        药疹(drug eruption),亦名药物性皮炎(dermatitis medicamentosa),是药物通过内发注射、使用栓剂或吸入等途径进入人体,在皮肤黏膜上引起的炎症反应,严重者尚可累及机体的其他系统。药疹不仅危害全身健康,而且可导致容貌的缺陷,给患者心理上带来沉重的负担。

        【病因及发病机制】

        任何一种药物包括中药在一定条件下,都有引起药疹的可能。临床上常见的有:

        1.抗生素类,抗生素中不少可导致药疹,以青霉素、链霉素最多,其次是氨苄西林、氯霉素、土霉素等。

        2.磺胺类。

        3.解热镇痛类,后者品种繁多,商品名称复杂,很多是同药异名或同名异药,其主要成分大多是阿司匹林、氨基比林和非那西丁等。其中以吡唑酮类和水杨酸类(如阿司匹林)的发病率最高。

        4.催眠药、镇静药与抗癫痫药,如苯巴比妥、甲丙氨酯、氯普噻吨、苯妥英钠等,以苯巴比妥引起者最多。

        5.异种血清制品及疫苗等,如破伤风抗毒素、蛇毒免疫血清、狂犬病疫苗等。

        药疹的发病机制可分为免疫性反应和非免疫性反应两大类。

        1.免疫性反应即变态反应,多数药疹由药物变态反应引起,其发生机制比较复杂。有些药物是大分子物质,可有完全抗原的作用,如血清、疫苗及生物脏器和蛋白制品等。更多的药物是低分子量化合物。这些药物本身或代谢产物属于半抗原,没有抗原性,需在机体内和高分子量的载体(蛋白质、多糖、多肽)通过共键结合,才成为完全抗原。

        与药疹的发生有关的变态反应包括ige依赖型变态反应(i型),细胞毒型变态反应(Ⅱ型),免疫复合物反应(Ⅲ型),由致敏淋巴细胞介导的迟发型变态反应(Ⅳ型),有的尚未确知是属于何种变态反应,可能不是简单的某型反应。

        2.非免疫性反应某些药物如阿司匹林、鸦片类药物、多黏菌素b及放射造影剂等为组胺释放剂,可使肥大细胞及嗜碱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而引起荨麻疹及血管性水肿。有些药物的治疗量与中毒量十分接近,安全范围小,容易发生中毒反应,如甲氨蝶呤等常引起口腔溃疡及出血性皮疹及白细胞减少等。

        【临床表现】

        药疹的临床特点是:

        1.只发生于少数对药物过敏的服药者,对多数人则不发生反应。

        2.皮疹与药物的药理作用无关,与服药量无一定的相关性,正常量或小剂量均可诱发。</p>

        <b>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狠男人网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收藏狠男人小说网(www.41nr.com)

    相关书籍推荐
    别人都在看什么......
    申明:实用皮肤美容学,小说《实用皮肤美容学》文字、目录、评论均由网友发表上传并维护或来自搜索引擎结果,属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实用皮肤美容学 第三章 皮肤疾病(15) Copyright 41男人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41男人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