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库
  • 我的书架
  • 最近更新
  • 收藏本站
  • 您的位置:首页>>家庭生活>>正说成语TXT下载>>正说成语>> 正说成语 第九章(3)TXT下载

    正说成语: 正说成语 第九章(3)

    上一页 返回最新章节列表(回车) 下一页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 www.41nr.com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m.41nr.com

        正说成语 第九章(3)

        “苦心孤诣”是个褒义词,不宜用在表示中性或贬义的场合,如:“这位清末名臣(张之洞)为了维护封建主义,苦心孤诣地反对民主和自由”,这里的“苦心孤诣”就宜改为中性成语“不遗余力”。又如:“这几天,敌人对我军阵地进行多次连番轰炸,真可谓苦心孤诣”,这里的“苦心孤诣”就宜改为贬义成语“机关算尽”。

        “苦心孤诣”有时被人误解成“苦口婆心”,比如:“大家这样苦心孤诣地劝你,你总会有所省悟吧。”;“经过大家一番苦心孤诣的开导,他终于明白了团队精神的重要性。”;“为了留下张总工程师,单位领导苦心孤诣,再三劝阻,最终还是没能挽留住。”。

        这些都是我们常见到的错句。虽然“苦心孤诣”与“苦口婆心”中都有“苦心”两个字,但意义相差甚远。“苦口婆心”中“苦口”是指诚恳耐心地反复劝说,“婆心”是指像老婆婆一样仁慈善良的心肠,“苦口婆心”就是形容出于善意而进行的恳切的反复的劝导。

        正说成语之八五

        在鸡蛋上行走

        曹雪芹是这样描述的黛玉初进贾府时的情形:“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寥寥几笔,就让黛玉这种细心、多虑、自尊的性格特点跃然纸上。如果想更简洁一点,用一个词来描述当时黛玉初进贾府的情形,那该是成语“如履薄冰”了。

        “如履薄冰”出自《诗?小雅?小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履:践、踩在上面。像走在薄冰上一样。比喻行事极为谨慎,存有戒心。如:“他和母亲给病人喂了一匙糖水,提心吊胆如履薄冰似的希望度过那个可怕的间隔期而不再发作。”(陈忠实《白鹿原》第一章);“在司法实践中,每当法官分别做当事人的工作,特别是以谈心的方式单独对当事人做调解工作时,总是小心翼翼,如履薄冰,生怕给当事人产生不公正的印象,影响法官形象。”(中国法院网2007-10-31);“进而让国家机关和单位在行使国家权力时如履薄冰,有效减少乱作为、不作为现象的发生。”(新华报业网2007-10-31)。

        “如履薄冰”强调的是主观心态上的谨慎小心,而不是客观情况中的危急。所以,它只能用于主观心理,不能表示客观存在的危险状态。我们来看这句话:“他这样做自以为很稳妥,其实是如履薄冰,稍不注意就会出现错误。”句中的“其实”就表明“他”所面临的是客观存在的危险状态,而不是说“他”主观心态上的谨慎小心,所以,这里的“如履薄冰”用得不妥,换成“危机重重”就较为合适。

        这样的错误在媒体上并不少见,看几则新闻标题就可见一斑:《美联储声明公布在即,美元走势如履薄冰》(环球外汇网2007-5-10);《面临三大挑战 铁路节后春运如履薄冰》(金融界2007-3-10);《地产炒风炽热,恐蹈日本覆辙,韩国经济如履薄冰》(天下财经2006-12-22);《中国女排征途如履薄冰》(《海峡导报》2006-10-31);《国足亚洲杯出线之路如履薄冰,球队前景难言乐观》(搜狐2006-10-13)。

        英语里有一个短语叫“to gs”,字面意思是“在鸡蛋上行走”,其实也是用来形容某人做事十分小心谨慎,和我们汉语中的“如履薄冰”几乎同义。在鸡蛋上行走,在薄冰上行走,感觉应该是差不多的,惟有小心翼翼,方能平安踩过鸡蛋与薄冰。

        当今社会,处处都充满着竞争的气息,多少人时刻都有着“如履薄冰”的感觉,我们无法统计。但我们知道,肯定没有多少人喜欢这样的感觉。但我们仔细想想,如果我们总是不想把自己置于风口浪尖、薄冰之上,我们又怎能成长、壮大?“如履薄冰”并非坏事。“如履薄冰”考验的是我们的胆识,更是我们的心态,如果我们谨慎一点,小心一点,冰再薄,我们也会如履平地,通达成功。

        正说成语之八六

        奇文未必是好文

        晋代著名是田园诗人陶渊明,一生不愿做官,四十一岁那年,便辞去彭泽县令,回到柴桑老家(今江西九江县西南),隐居务农,过着田园生活。四十六岁时,他搬到南村去住。南村又名南里,在九江市郊,他的一些老朋友如殷景仁、颜延之等,都住在那里。这样,他在耕作之余,就有更多的机会和老朋友们相聚,谈论诗文。搬家之初,他曾写了两首《移居》诗,其中第一首的最后四句是:“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意思是说,邻居老朋友经常来我这里,谈谈过去的事情,人人畅所欲言;见有好文章大家一同欣赏,遇到疑难处大家一同钻研。

        后来就有了两条成语:“赏奇析疑”、“奇文共赏”。“赏奇析疑”是形容欣赏诗文、分析疑难,和原诗的意思一样。“奇文共赏”却与原诗的意思有了不同,有两种意思。

        一种情况是,“奇文”保留原诗的意思,指新奇的文字,“奇文共赏”是指少见的好文章大家一道欣赏,是褒义。如明代唐顺之的《祭万古斋文》句:“或时闭门对坐一室,奇文共赏,疑义与析。”又如:“上世纪90年代初,高校招研究生还不似今日之规模,即使名教授也只招一两名学生,这一届跟郝先生读的,也只我们俩,于是此后出入同一师门,疑义与析,奇文共赏。”(《光明日报》2007-6-16)</p>

        <b>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狠男人网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收藏狠男人小说网(www.41nr.com)

    相关书籍推荐
    别人都在看什么......
    申明:正说成语,小说《正说成语》文字、目录、评论均由网友发表上传并维护或来自搜索引擎结果,属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正说成语 正说成语 第九章(3) Copyright 41男人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41男人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