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库
  • 我的书架
  • 最近更新
  • 收藏本站
  • 您的位置:首页>>家庭生活>>正说成语TXT下载>>正说成语>> 正说成语 第五章(3)TXT下载

    正说成语: 正说成语 第五章(3)

    上一页 返回最新章节列表(回车) 下一页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 www.41nr.com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m.41nr.com

        正说成语 第五章(3)

        生活中经常听到有人把“不耻下问”用错了,弄得场面非常尴尬。说自己“不耻下问”,就无异于在说人家比你差了,而实际上则是自己有不懂的问题要向人家请教了,既然自己这方面的学问比不上别人,又怎能说“不耻下问”呢?说别人“不耻下问”,也似乎有人格不平等的嫌疑,谁就应该比谁“下”呢?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所以千万不可乱用“不耻下问”,否则你把人家得罪了你还不知道。

        “不耻下问”说的是一种治学精神,一种人生境界,我们每个人都需要虚心好学,但不是“下”问,而是“求”人。不懂就是不懂,请教就是请教,“下问”并不可耻,学了人家的东西还硬说是“下问”,是真正无耻的。

        正说成语之四四

        诙谐的“逃之夭夭”

        《诗?周南?桃夭》中有这样的一句名句:“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是指桃树,“夭夭”是指茂盛的样子,“之”是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灼灼”是指桃花红艳的样子,“华”同“花”。“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是说茂盛的桃树结满红艳艳的花。

        后来,因“逃”与“桃”谐音,“遥遥”与“夭夭”谐音,人们便将“桃之夭夭”演化为“逃之夭夭”,用来形容逃跑得无影无踪。如《石点头?贪婪汉六院卖风流》:“妹子想起哥哥这样赌法,贴他不富,连我也穷,不如自寻去路,为此跟着一个相识孤老,一溜烟也是逃之夭夭。”《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将店中资本席卷,双双的逃之夭夭,不知去向。”《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八回:“等各人走过之后,他才不慌不忙的收拾了许多金珠物件,和那位督办大人坐了轮船,逃之夭夭的到天津去了。”瞿秋白《乱弹?新英雄》:“满洲的日本大炮,轰隆轰隆的响了几下,立刻,那些‘不可多得之将才’一溜烟的逃之夭夭。”

        通观这古今四例,“逃之夭夭”与“桃之夭夭”在语义上已经完全没有关系了,“逃之夭夭”是逃跑的一种诙谐说法。如果不了解词语形成的语言环境,就可能无法理解词语的真正意思。也不怪,就有人模仿“逃之夭夭”造出了“躲之夭夭”,既无来历,更无意义。

        “逃之夭夭”这个词只略微含有一点儿的贬义色彩,通常都用在开玩笑的场合。

        媒体上,人们习惯地将“逃之夭夭”用在非常严肃的新闻报道中,尤其习惯用于肇事车辆撞人或骗子骗取钱财后的逃亡,如“路上横冲直撞,撞完逃之夭夭,黑摩的成马路杀手”(黑龙江新闻网2007-9-1);“南雄‘4?11’逃逸案告破,撞死两人逃之夭夭”(大洋网2007-7-23);“肇事车连撞3车,驾驶员逃之夭夭”(银川新闻网2007-7-2);“网上恋爱千里约会,骗了财物逃之夭夭”(中国广播网2007-7-31);“收取介绍费后逃之夭夭,沙井查处四家黑职介”(深圳商报2007-3-17);“买电缆是个幌子,骗到手逃之夭夭”(新浪网2007-3-22);等等。

        对于这些已经触犯法律的犯罪嫌疑人,媒体在作严厉批评导向的报道时,态度显然是要严肃的,这种“诙谐”就显然不合情理。是逃逸就是逃逸,是逃跑就是逃跑,而玩笑性的“逃之夭夭”,几分调侃,几分诙谐,让人很不舒服。

        有人说,做女人就要个做聪明的狐狸精,如果女人婚后仍然喜欢把自己折腾得半死,男人无一不趁机逃之夭夭的。真可谓诙谐中透露出几分真诚、睿智的劝戒。</p>

        <b>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狠男人网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收藏狠男人小说网(www.41nr.com)

    相关书籍推荐
    别人都在看什么......
    申明:正说成语,小说《正说成语》文字、目录、评论均由网友发表上传并维护或来自搜索引擎结果,属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正说成语 正说成语 第五章(3) Copyright 41男人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41男人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