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库
  • 我的书架
  • 最近更新
  • 收藏本站
  • 您的位置:首页>>家庭生活>>城市表情TXT下载>>城市表情>> 17塞纳河边的“左岸之恋”(1)TXT下载

    城市表情: 17塞纳河边的“左岸之恋”(1)

    上一页 返回最新章节列表(回车) 下一页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 www.41nr.com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m.41nr.com

        17塞纳河边的“左岸之恋”(1)

        ——埃德?凡?德?埃尔斯肯

        “不幸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悲惨与堕落成为我们的美。”

        1949年的某个夏日,阿姆斯特丹,一个身背行囊的荷兰青年以顺路搭车的方式离开故乡前往巴黎,开始了新的人生之旅。

        这位怀揣一枚硬币的青年的随身行李简单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他的背包里除了几件换洗衣服和几片鱼干以外、还有的就是一台罗莱柯德双镜头反光照相机与两卷伊尔福胶卷。经过一路的颠簸,从阿姆斯特丹来到巴黎郊外的蔬菜水果批发市场后,这个青年搭乘一辆满载鲜花与蔬菜的卡车来到已是华灯初上的巴黎市内。这个一贫如洗的青年没钱投宿旅馆,因此首先加入了在巴黎圣母院周围的流浪汉大军,在马路上美美地睡了一夜。可是,等他早上醒来时,他背包中的鱼干已经被老鼠吃得所剩无几。他在初露的晨曦中,以塞纳河水草草洗了一下身子与自己的衬衣,等夏日阳光将衣服晒干。然后,他到面包店买了一个面包,就着剩下的鱼干,和着喷水池龙头中的水,边吃边想:“我该怎么办?从哪儿开始?巴黎,我和你!”

        从此,这个青年人开始了他在巴黎为期五年的追求梦想、浪漫与自我实现的艺术青年的波希米亚式生活。

        这个荷兰青年的名字叫埃德?凡?德?埃尔斯肯(ed van der elsken,1925—1990)。一个年仅25岁的摄影自由撰稿人。

        青年埃尔斯肯的目的地是当时许多西方青年们聚居的巴黎塞纳河左岸的圣日尔曼地区。圣日尔曼地区是四五十年代风靡一时的存在主义思想的发源地。当时的西方青年们奉为精神领袖的哲学家、作家让—保罗?萨特(jean—paul sartre,1905—1980)、作家西蒙娜?德?波伏娃(simone de beauvior,1908—1986)等人也经常出没于此。刚刚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与征尘中脱身归来的青年们,在一场人类的大搏杀中刚刚回过神来,却又马上遭逢冷战与核战争的威胁,不由得对现实充满了深深的疑虑与悲观。他们中间弥漫着一种挥之不去的虚无主义情绪。用埃尔斯肯后来出版的书中一个主人公的话说,对当时的他们而言,“不幸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悲惨与堕落成为我们的美。”而圣日尔曼地区则是他们逃避现实、寻求精神知音、求得一时的放松与麻痹的精神解放区。他们共享这里自由的空气与解放的活力,通过浪费、挥霍自己的青春、自暴自弃地将自己的生命抛掷于生之深渊的各种冒险来确认自我,寻求真实的自我。正如《插图摄影史》作者彼得?波拉克(peter pollack)所说:“对艺术家和学生、国籍丧失者、自称什么什么家的人、还有受伤者来说,这个地球上的任何地方,都不能提供像巴黎左岸地区所拥有的具有某种特殊气氛的生活。”

        然而,巴黎等待青年埃尔斯肯的却是与流浪汉为伍的生活。他开始时甚至只能以塞纳河上的弃船为自己的栖身之处,而在咖啡馆里泡上一夜或在公园的长凳上睡一夜解决住宿问题也是他的家常便饭。幸运的是,埃尔斯肯来到巴黎后不久,就在马格南图片社找到一份暗房助手的工作,然而,生性奔放不羁的埃尔斯肯似乎难于适应这个图片社的商业性运作。他认为自己与这里有着“上升志向”(埃尔斯肯语)的摄影家们的志向完全不同,更适合于过一种自由自在的底层生活。因此,他毅然辞掉才干了两个月的工作,自动“下降”到巴黎的底层,开始了自己独立的摄影活动。很自然地,他就将自己的镜头对准了麋集在圣日尔曼地区与自己有着同样境遇的青年们。作为这些青年们的一员,他们的苦闷、不安、失落、惆怅、彷徨、绝望、感伤、自恋、虚无、情爱同样也是青年埃尔斯肯的全部生活内容。当他拿起相机时,眼前的生活当然地成为他摄影的影像素材来源。</p>

        <b>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狠男人网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收藏狠男人小说网(www.41nr.com)

    相关书籍推荐
    别人都在看什么......
    申明:城市表情,小说《城市表情》文字、目录、评论均由网友发表上传并维护或来自搜索引擎结果,属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城市表情 17塞纳河边的“左岸之恋”(1) Copyright 41男人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41男人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