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库
  • 我的书架
  • 最近更新
  • 收藏本站
  • 您的位置:首页>>家庭生活>>八方食尚TXT下载>>八方食尚>> 四川菜(5)TXT下载

    八方食尚: 四川菜(5)

    上一页 返回最新章节列表(回车) 下一页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 www.41nr.com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m.41nr.com

        四川菜(5)

        成都陈麻婆的

        麻婆豆腐

        豆腐制作的菜肴很多,到酒店吃饭我最喜欢点这几样:小葱拌豆腐、家常豆腐、麻婆豆腐、麻辣豆腐。但最喜欢的还是麻婆豆腐,喜欢豆腐的白嫩如玉,菜色的红亮如染,以及它麻、辣、鲜、烫、嫩、酥的口感丰富,五味的完美调和。如此简单又如此丰富,也许这就是它能够闻名海内外的原因吧。

        麻婆豆腐是成都的传统风味名菜,在成都几乎家家酒店都经营此菜,各地的游客也以品尝此菜为快事。麻婆豆腐不但在国内受欢迎,而且还远渡重洋,在国外享有很高的赞樱在泰国,王室成员常常为之动箸;在日本,由于人们对麻婆豆腐的喜爱,竟引起了食豆腐之风,被报纸称为“豆腐旋风”;在美国,中国菜馆经营的麻婆豆腐也很叫座。无论扎根在哪里,麻婆豆腐都呈现出一片生气,得到热情的赞樱看来麻婆豆腐有着非同寻常的魅力。

        麻婆豆腐并非身出名门,而是发源于一个不起眼的小店。清同治初年,陈森富(一说名陈富春)夫妇在成都市北郊万福桥开了一家小店,由妻子刘氏掌厨,刘氏面部生有麻点,人们都叫她陈麻婆。她善于调味,所烹制的豆腐价格便宜,味道甚佳,以之佐饭特别合胃口。挑油到省城出售的脚夫从万福桥经过,都喜欢来店中歇脚吃饭。进城的时候,油篓里装得满满的,脚夫们从里面舀出点油,割上块豆腐,交给陈麻婆加工;售完油从城里回来,油篓里还有点余油,顺便买点牛肉,将肉和油一同给陈麻婆烩入豆腐,烹制出来,味道更是不同凡响。时间长了,不但脚夫,城里人也慕名而来,学脚夫拎着油和肉来请陈麻婆制作。久之,沿袭为自带原料吃麻婆豆腐的规矩。

        直至20世纪20年代,人们还遵守着这个规矩。其时,陈麻婆已经谢世,其店由继承者继续经营,店内设施一如旧样,店门依然没有招牌,里面则是老式方桌和高脚凳。当时店中的炉灶设于堂前,来吃的顾客尽可在灶前观看操作,制作过程、色味调配、火候掌握,一应事项全在顾客眼皮底下进行,无异向顾客表明饭店既不偷工减料,也让有心学习的顾客可以回家自己操作。麻婆豆腐也因此获得“货真价实”、“诚心待客”的美誉,深孚食客众望。不过看着简单,要真正做出麻婆豆腐的味道来,却不是件容易的事。麻婆豆腐的制作有相当的讲究,单说豆腐,其豆子是粒粒精选,陈年黄豆一粒不用;泡豆子的水来自河边过滤砂井井水,熬煮用松木明火,石膏选用陕甘北路货,豆瓣则是地道的郫县豆瓣,至于推磨、熬煮、挤压、成型等细功夫,要达到该店长期形成的独特工艺和鲜明特点,就更非易事了。20世纪40年代,出于发展的需要,小店正式打出“陈氏麻婆豆腐”的招牌,并停止了顾客自带原料的做法。后来又将店址迁入城区,成为成都市著名的餐饮店,经营的菜肴更为丰富。

        麻婆豆腐发展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今天要吃正宗麻婆豆腐可以到成都西玉龙街,在那里依然可以见到“陈氏麻婆豆腐”的招牌。

        谱系迷踪

        坛子肉

        在青岛繁华的中山路一侧,有一条房屋低矮狭窄、路面湿仄难行的小胡同,名字像胡同本身一样低贱,叫做“劈柴院”。不过这里却是青岛惟一一条历史悠久的小吃街,年龄不比这座城市小多少。现在经过那里,会见到几家经营海鲜的酒店,店内冷冷清清,一副勉强维持的样子。可是仅仅五六年前,这里还红火得很,胡同里人流熙攘,差不多都是慕名而来品尝坛子肉的。当时我在附近单位上班,每当中午,就和几个同事到这里吃午饭。因为人多,店面又小,点过食物后需先退到店外等候。坛子肉一人一份,盛在粗瓷坛里,外加一碗白米饭,吃得简单却惬意,每回都怡然而归。

        据《中国食经》,“坛子肉”始于清代,创制该菜的是济南凤集楼饭店的厨师。在清代袁枚所著《随园食单》中就有“瓷坛装肉,放砻糠中慢煨,方法与前同(指干锅蒸肉),总须封口”的记载。其用料为猪肋条肉,切为2厘米见方的块,先在沸水锅中焯5分钟,再把肉放入瓷坛内,加调料煨煮。这与我在青岛吃过的基本相同。可是坛子肉到了北京却是另一个样子了,北京有个砂锅居,那里的坛子肉使用的原材料为五花肉,肉块也陡然大了几倍,坛子也大腹阔口,可供十个人同时享用。从制法看,山东坛子肉烹制简单,不过用盘子将坛口盖好,先中火烧沸,后转小火煨3个小时即可,开坛汤浓肉烂,调料不过酱油、冰糖、肉桂、葱、姜等。砂锅居则需将肉配以板栗或笋干一同入坛,以黄泥封口,放入炉底热灰中煨一夜方好。然而从以酱油调味来看,该是鲁菜做法。

        又有介绍坛子肉的菜谱将坛子肉称为川菜,材料和制法更趋复杂。原料为:带皮五花肉500克、油炸猪肉丸子75克、鸡蛋200克、鸡肉50克、火腿20克、墨鱼50克、冬笋25克、蘑菇25克、金钩10克、猪油250克等等,如此丰富的材料,我以为,大概是某位美食家通过综合“坛子肉”和“佛跳墙”两道名菜而发明出来的吧。

        郑州倒是有一种风味美食——葛记焖饼,乃是葛记坛子肉焖饼馆创始人葛明惠的发明。据《郑州饮食行业志》记载,葛明惠是清朝满族镶黄旗人,10岁入北京珂王府做事,闲时常到膳食房帮厨,由于勤奋好学,很快学会了府内常食的千层饼和坛子肉的制作。有一回,王爷回府甚感饥饿,葛明惠越俎代庖,用坛子肉为王爷焖了一盘饼,饼软肉香,清汤爽口,王爷大为欢喜。民国初年,葛明惠离开王府,携两个儿子来到河南,在火车站附近开了坛子肉焖饼馆,后由长子葛云祥经营。经过多年苦心经营,葛记焖饼终于成为闻名遐迩的美食。1997年在首届全国名小吃评比中,葛记焖饼荣获“中华名小吃”称号。

        葛记焖饼是将千层饼切为帘子棍形,焖饼时,锅内以青菜铺底,放上饼条和坛子肉,加高汤稍焖一会儿即可。焖饼的汤还可用鸡汤、鸭骨汤,如此焖出的饼软香不腻,味道鲜美,老少皆宜。

        此外,还有一种桂阳坛子肉,据说源于三国时代,赵子龙特别喜爱吃。

        看来坛子肉谱系分支杂芜,硬要做出归属实在有些勉强。我想,不拘何时何处何人发明,坛子肉只要做得好吃,其余的都不必计较。</p>

        <b>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狠男人网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收藏狠男人小说网(www.41nr.com)

    相关书籍推荐
    别人都在看什么......
    申明:八方食尚,小说《八方食尚》文字、目录、评论均由网友发表上传并维护或来自搜索引擎结果,属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八方食尚 四川菜(5) Copyright 41男人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41男人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