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库
  • 我的书架
  • 最近更新
  • 收藏本站
  • 您的位置:首页>>家庭生活>>大困惑TXT下载>>大困惑>> 三、减负,减得学生、学校两败俱伤TXT下载

    大困惑: 三、减负,减得学生、学校两败俱伤

    上一页 返回最新章节列表(回车) 下一页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 www.41nr.com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m.41nr.com

        三、减负,减得学生、学校两败俱伤

        考试结束了,假期到来了,但对大多孩子来说,休息玩耍都还只在梦中出现,望着如火如荼的辅导班,孩子们早起奔波的身影,减负的热潮再次袭来。

        对老百姓来说,减负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把去年的减负报道拿来,更改下时间,安排在今天的新闻中也未尝不可。任是减负的叫声喊破了喉咙,这“负”也没减少到哪儿去,依旧在减作业上打转转。自然,孩子们还是像从前一样辛苦,一样被动的学习。即便一些地区在减负的声浪中,干出了几件实事,例如取缔了课外补习班,为孩子设置综合发展的课程,改革教学方法,但用不了多久,随着减负声浪的消退,补习班重又开放,课程也被数理化等“正科”取代,老师们也重又换上搁置了一段时间的填鸭式教学。学生们刚想借着减负的机会,做些平时没工夫做的事,研究下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没想一切又恢复常态,作业又多了起来。

        快乐教学的口号喊了很多次,为书包减肥的运动也开展了不少回,可一切的一切似乎并没有多大改变。素质教育就像在水一方的伊人,“溯洄从之,道阻且长”,人人向往,又人人求之不得。这让减负的话题一时间陷入了相当尴尬的境地:提吧,有人响应,无人遵循;不提,素质教育又无以开展。在学校核学生间,减负就像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曾有报纸满怀信心地询问中学生对减负的看法,其结果让人吃惊不已:很多中学生,尤其是高中生都表示,他们根本不在意是否减负,他们只想着要怎样才能在高考的厮杀中不被淘汰出局。虽说在各界人士的努力下,一些学校已卸掉了升学率的负担,不会向学生施加过多的压力,但懂事的学生不会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比着多做题,小心地估计着好友的分数,生怕一个不小心,就被别人赶超上来,落在了后面。

        作为减负计划中最直接的受益者,孩子们真挚的语言最能反映实际的情况,他们既不像推行这项措施的官员那样,为夸耀政绩,夸大减负的收益;也不会像望子成龙的家长那般,提起减负,苦大仇深。他们的心里话,最值得为中国教育未来劳心伤神的各位专家官员们仔细聆听。

        关于素质教育的好处,在大街上随便抓个人出来都能列举出不少,什么可以促进人全面发展,培养少年儿童健全的人格,尽最大可能地挖掘出他们的潜力,让他们健康成长。将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英列一处,高低优劣,一目了然。可人们一边念叨着素质教育的好,一边死死抱住应试教踊放,若让他们做个二选一的选择题,他们还是毫不犹豫地的奔向了应试教育。如果说,应试教育的人气是大腿,那素质教育的就是胳膊,就目前的请示看来,胳膊拧不过大腿,如果非要强拧一把,到头来,还是胳膊最吃亏。

        学生和学校都没从减负中获利,反而都受到了不少伤害。

        一直以来,无论是教育者,还是受教育者,都太习惯抱着功利的心态来学习,这就不可避免地犯下舍本逐末的错误。学习被简单粗暴地等同于应付考试,老师为考试教,学生为考试学,如果将知识比作食物,一个在竭尽所能地灌,一个用了全力地吞,所谓优秀的学习方法,也在不知不觉中变质腐坏,创造性的思考被熟练操作既有定理,一字不差的背诵出知识要点取代。

        我们嘲笑古之读书人的酸腐和不咒通,孔乙己的形象也深入人心,只是大家在笑话孔乙己之迂时,却想不到不会思考的自己也没好到哪儿去。中国教育“聪明务实”,总能适时地从历年的升学考试中,摸索出规律,把握住动向,然后制定出所谓“宝典”、“套路”,如大内高手般,以不变应万变,一招鲜,吃遍天。而所谓的教育专家学者往往都有一双押题圣手,在大考即将来临之际,出版各种考试秘籍,悉心教授学生们应付考试的窍门,如什么“不会选的就选b,b为答案的概率高”等等。市面上,很少见培养孩子“德体美劳”的教辅读物,一眼望去,都是针对高考而设的读物。

        国家的法定节假日,也是补课的大好时机,虽然很多老师也都希望借此机会放松身心,可无奈各个学校的升学竞争都一年猛似一年,你10月3号开始补课,我让学生10月2号到校,恨不得变一年的365天为456天,既然孩子们的智商都相差无几,就只能通过增加学习时间,来实现成绩的大进步。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看着一纸纸禁补课通知,校领导们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在学校中设立所谓的“新校”,把“补习班”的招牌拿下,挂上“青少年智力研发中心”的牌子,继续补习。为了预防万一,一些学校还影印出“我迫切希望在周末到学校进行学习,望老师批准”的补课请愿书,发给学生及其家长,要他们在上面签名,以示补课的决心。每个学生都明白,学校表面说着“补课自愿”,实际上补课要求一提,就暗示着“每个人都要来”,若哪个不明就里的真把“自愿”二字当回事,可就惨了,免不了被老师领导拉去进行车战般的教育,弄不好还一请家长,管你乐意不乐意,最后都得乖乖地来补课,否则就是和学校的前途够去。

        在没有“减负”的日子里,学校可以正大光明地补课,学生也可以堂而皇之地参加补习班,“减负”提出来了,补课还要继续,领导们反而要多花精力在“补课”的包装上,怎样将国家明令禁止的事情,化装成“名正言顺”,同样需要一定的技术含量。在应试教育的大旗下进行应试教育方便,在素质教育的风潮中,坚持应试教育就有些难度了。一些学校只能绞尽脑汁思量对策,于是乎,就有了这样一种现象:有的学校表面看来很响应素质教育的号召,设置了美术、音乐等多姿多彩的兴趣班,开设了各样的兴趣活动课,甚至专门开立了兴趣辅导专用教室。可实际上,这只是“挂羊头,卖狗肉”的策略,“羊头”用来为视察工作的领导参观,在美术班的专用教室内,挂着的依旧是数学公式的分析图。

        领导们带头耍小聪明,欺骗应付上级检查,可为学生们做了诚信的“好”榜样。在不“减负”的日子,学生们只要埋头功课就行了,而在“减负”的大潮下,他们还不得不配合着领导,上演一出出的好戏。曾有个班的学生如实填写了上级交派下的调查,承认学校一直都在补课,一直都在实施成绩大排名,果然,在报告交上去不久,老师校长们就在这个班上做了颇为严肃的讲话。

        其实,学校也有学校的苦衷,真听了教育局的话,不补课了,少留作业,让学生别死盯着高考的那几科,全面发展,万一这考试成绩有所滑落,领导们还是会怪罪下来,学生家长也不好受。学校的盛誉则必然受到影响。

        写文章讲境界层次,学生的学习也有“境界层次”。其中,最基本的一级是“能力培养”,其次是“智力开发”,最终是“个性拓展”。而贯穿这三个层次始终的,则是“想”,我们要培养会想敢想的人才,离开了“想”,任何的学习活动都是在做无用功,平白消耗了不少力气,却达不到预期的提高。超负荷的作业量,不仅封死了学生的想象空间,也浪费了老师们本可以用来钻研教法的宝贵时间;学生为写作业苦,老师也为判作业忙,大家马不停蹄地做着机械式运动,只有量的积累,难有质的提高。

        如果将课业负担像卖水果样用重量表示出来,无论和哪个国家相比,中国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都能排在前列。这可不是让人欣喜的好事。一年365天,很多学生至少有300天都要上学,不上学的日子里,也要老老实实的窝在家里写作业。其生活的枯燥单调可想而知,难怪越来越多的小孩子都扬起了与年龄大不相衬的忧郁面孔。

        常言道,知己炙,百战不殆。要减负,首先就要摸清“负”的底牌,切不能因为减负,把勤奋学习的好传统都给减掉了。我们要减的,是那种既耗时,又耗力,除了可以彰显师长之尊,不会对学生成长有丁点好处的“负”,像那种写错一个字,罚抄一百遍,做错一道题,重做20次的“负”。就要像秋风扫落叶般,毫不犹豫地减掉。学生的心理思想尚不成熟,因此,在号召减负的同时,一定还要注意教育他们刻苦努力,万一上进心和“负”一起剪掉了,我们可是得不偿失。实际上,正常的“减负”不仅不会让成绩下降,反而会因减去那些束缚身心的负担而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开发潜力,主动学习,取得更好的成绩。

        同时,学校和家长也应是减负的受益者,他们心理上之“负”,行动上之“负”,也需要大减特减。升学率是学校的“考试”,孩子是家长的“考试”,这些都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

        减负,不代表放松学习,而刚好意味着,卸掉负担,抓紧时间,为自己而学,主动地吸收各种知识,只是在现实的重压下,真正意义上的减负,又何其容易,我们已经太习惯拿应试教育的考核标准衡量素质教育,这就让好不容易提出的“素质教育新方案”重又回到应试的轨道上来。不久前,教育专家们汇聚一堂,为中小学生的阅读加起了码,要求每个学生,每年必须阅读10本上下的课外书,还将这一要求,写进了老师的大纲计划。专家们希望,能够通过这种“强制阅读”的做法,培养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除此之外,他们还建议学校每年都必须安排学生听取10场报告。够多久,那10本课外书有了固定的篇目,为了检查学生的阅读状况,其内容,也被融合至考试卷子中。而10场报告会,也不出所料地变成了课外补习班。

        对学生们来说,之于减负的希望一次次升起,又一次次破灭,忍无可忍如韩寒者,干脆再不受数理化的窝囊气,退学回家,专心致志搞起了自己一直钟爱有加的文学创作。数年过去了,当其他的孩子高考大学一路走来,正在为工作发愁烦恼之时,韩寒已经推出了《三重门》、《零下一度》、《像少年啊飞啦》、《一座城池》、《长安乱》等多部小说,还像模像样的当起了赛车手,出了专辑。不管怎么说,这些实实在在的成绩都证实了韩寒反抗应试教育的成功,即便在他宣布退学之初,不少教育专家都预言不好好学习的他风光不了太多时日。

        韩寒的成功,是对应试教育的一种讽刺,巧合的是,他退学的那年,刚好是素质教育初次在中国大地腾起的那年,他本人也在报纸上刊登过抨击应试教育体制的文章,而在此之前,减负的呼声早已在中国大地上陆陆续续响起了多次。韩寒显然没有从任何一次减负中受益,直到他退了学,出了书,细心的记者也还是从他的书中窥探出,课业压力和学习成绩在他心灵上留下的阴影。

        求不得,是佛家七苦之一,眼见着希望晃在眼前,伸出手,却怎样也抓不住。如果说应试教育对学生有什么伤害的话,让他们体会“求不得”之苦,也是其中之一。难怪现在的学生再听到“减负”二字时,已然不会像从前那般欢呼雀跃,他们不是没试过为“减负”呐喊叫好,只是喊来盼去,终还是陷入了应试的轮回中。

        当整个社会依然对学历崇拜得五体投地之时,当重点的名号依然闪耀在各级学校的头顶之上,当学校依然孜孜不倦地追求着升学率之际,家长与学生就注定了要在一次次的考试练习中耗费精力与年华,而“减负”,也不免沦为加重课业负担的助推器,让学校和学生两败俱伤。我们要减负,却不能盲目糊涂地减,再好的改革出发点再好,行动方针制定错误或有所疏漏,都会对涉及到该改革的人群造成伤害,“减负”要求行动,更要求技术。</p>

        <b>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狠男人网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收藏狠男人小说网(www.41nr.com)

    相关书籍推荐
    别人都在看什么......
    申明:大困惑,小说《大困惑》文字、目录、评论均由网友发表上传并维护或来自搜索引擎结果,属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大困惑 三、减负,减得学生、学校两败俱伤 Copyright 41男人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41男人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