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库
  • 我的书架
  • 最近更新
  • 收藏本站
  • 您的位置:首页>>家庭生活>>美国的脊梁TXT下载>>美国的脊梁>> 耐克:一个弯钩钩住了世界年轻人的心(1)TXT下载

    美国的脊梁: 耐克:一个弯钩钩住了世界年轻人的心(1)

    上一页 返回最新章节列表(回车) 下一页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 www.41nr.com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m.41nr.com

        耐克:一个弯钩钩住了世界年轻人的心(1)

        上个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美国掀起一股健身热,很多人都养成了早起慢跑的习惯。人们对跑鞋的需求量增加,大大刺激了跑鞋业的发展。在当时,阿迪达斯是最受欢迎的品牌,是全美跑鞋市场的领军。

        虽然市场上的鞋子种类繁多,但俄勒冈大学的长跑教练比尔·鲍尔曼却依然为找不到适合他的队员的鞋子烦恼。而他的队员,也因为缺乏合适的鞋子,为脚伤困扰,无法全心投入比赛。无奈之余,鲍尔曼教练决定亲自为队员们设计鞋子。他不顾体育用品商们的嘲笑,潜心研究制鞋工艺,很快便制出了第一双鞋。队员们穿着他的鞋比赛,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好成绩。这大大鼓舞了鲍尔曼,他找来企业管理系的学生,他的运动员费尔·奈特,每人投资500美元,在1964年组建了“蓝带体育用品公司”(耐克的前身)。当时,鲍尔曼的观点是:“跑鞋重量轻一盎司,会让比赛产生截然不同的结果。”

        由于没有足够的资金,蓝带并没有能力生产自己设计的鞋,在这种状况下,他们不得不和制鞋厂合作,但在制鞋业竞争异常激烈的当时,鲍尔曼和奈特很难找到合作伙伴。几经周折,终于有一家叫“老虎”的日本公司决定生产蓝带的鞋。并在一年后,将300双鞋投入市场。

        多年之后,当时耐克的这种“我设计,你生产”的无奈之举,被作为企业运作的经典案例,写入教科书,人们还赋予它一个非常现代的名字“虚拟经营”。通过这种经营方式,耐克不需要购进原材料、生产线、大厂房,也不需要工人和运输车队,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同时,它还可以在世界各地自由选择最“物美价廉”的生产商。至今,耐克的合作对象已包括日本、西欧、韩国、中国、印度等劳动力相对廉价的各个国家。这种经营方式从耐克成立开始,延续到了现在,成为让它成功地立足于世界的重要因素之一。

        由蓝带公司设计的鞋子在投放市场后大受美国民众的欢迎。而狡猾的日本商人,却在这时开始了对蓝带的刁难。

        1971年,蓝带的销售额达到700万美元,鲍尔曼和奈特已经有足够的实力寻求比“老虎”更好的合作伙伴了。同年年底,他们和“老虎”解除合约,并在亚洲找到了更廉价的合作伙伴,生产他们刚刚发明出的一款跑鞋。鲍尔曼和奈特用希腊神话中擅长长跑的胜利之神“耐克”为这款跑鞋命名,希望这个名字能为它带来好运,他们还花了35美元找来波兰国立艺术大学的一个女学生,设计了与这款跑鞋相称的标志,象征速度与力量的“swoosh(嗖的一声)”,并把它贴在了他们公司的每一件产品上。至此,引领全世界跑鞋风潮的品牌——耐克诞生了。虽然奈特并不喜欢swoosh,但他相信这个标志会随着耐克的成长而不断完善。

        耐克建立之初,鲍尔曼和奈特面对的主要客户群还是那些学生,他们经常亲自带着鞋子到体育场推销,并将大多数鞋子卖给了大中学校的运动队,随着耐克在年轻学生间的流行,独特的“swoosh”逐渐深入人心。到了1972年,很多运动员在比赛之前,都点名要求要穿耐克的鞋。

        同年,奥运会田径预选赛在美国俄勒冈举行,很多大公司都抓住这个机会,纷纷为运动员提供赞助,扩大自己品牌的影响力,尤其是那些体育用品制造商,更不会放过这个好机会。当时,体育用品界的老大阿迪达斯,凭借自己雄厚的实力和影响力轻易包揽了大部分项目的赞助。而鲍尔曼和奈特则竭尽全力,也只说服了部分马拉松运动员穿着耐克跑鞋参赛。没想到幸运之神再次垂青耐克,穿着耐克跑鞋的马拉松运动员中竟在比赛中取得了第4名到第7名的好成绩,紧紧跟在穿着阿迪达斯跑鞋的运动员身后,而这其中就有后来成为全美2000到10000米纪录创造者的佩里·方汀。耐克首次亮相,就取得了如此不俗的成绩,鲍尔曼和奈特乘势追击,大做广告,很快,耐克的形象就深入到美国的千家万户。

        在为自己品牌大做宣传的同时,耐克从来没有忽略对产品的开发和改进,即使当时它还是个规模不大的小公司。1975年鲍尔曼从华富饼干的烘烤过程中得到灵感,用饼干的铁模型制出一种脲烷橡胶,并立即将这种橡胶运用到新型鞋底的制作上,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这种鞋底上的小橡胶圆钉,比当时市面上流行的任何一个牌子的鞋的弹性都要强,质量都更好。因此,“华富饼干”式鞋底一经问世就受到了热烈欢迎,连那些对鞋子一直相当挑剔的运动员都对它“爱不释脚”。随着这种鞋子创造的销售佳绩,1976年,耐克的销售额从1975年的830万美元一跃达到1400万美元。一次看似简单的产品革新竟带来如此高的效益,大大出乎鲍尔曼和奈特意料,也让他们懂得了创新对一个产品的重要性。</p>

        <b>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狠男人网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收藏狠男人小说网(www.41nr.com)

    相关书籍推荐
    别人都在看什么......
    申明:美国的脊梁,小说《美国的脊梁》文字、目录、评论均由网友发表上传并维护或来自搜索引擎结果,属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美国的脊梁 耐克:一个弯钩钩住了世界年轻人的心(1) Copyright 41男人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41男人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