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库
  • 我的书架
  • 最近更新
  • 收藏本站
  • 您的位置:首页>>家庭生活>>驼峰航线TXT下载>>驼峰航线>> 远征军首次入缅(3)TXT下载

    驼峰航线: 远征军首次入缅(3)

    上一页 返回最新章节列表(回车) 下一页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 www.41nr.com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m.41nr.com

        远征军首次入缅(3)

        在这场灾难性的国际大撤退中,每个中国将军几乎对前途失去信心,在去留问题上,绝大多数军官都表示站在杜聿明一边,决定齐心协力带领部队向北赶。

        只有一位师长例外。新编38师师长孙立人接受了史迪威的忠告,经过再三观望,权衡和犹豫之后,决定放弃回国念头,采取了把队伍拉到印度以保存实力、伺机反攻的明智之举。

        5月1日,当史迪威带着最后一批后卫部队撤离曼德勒向缅北英多去追赶杜聿明的部队的次日,一队英国工兵炸毁了瓦城大桥,铁桥的命运象征着大英帝国在缅甸的失败,同时也标志着中国远征军踏上了退出缅甸的苦难历程。杜聿明带领的部队在人地两生、信息不灵、补给断绝的极端困难条件下突围、撤退途中所付出的重大牺牲,真是惨绝人寰,但他们大义凛然,不屈不挠的悲壮牺牲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崇敬、怀念。他们突围撤退的情况,分路概述如下:

        (一)面对惊慌失措、指挥失误,杜聿明、孙立人抗命带领新38师及附属特种部队约一万人在沿孟拱至温佐的300公里公路上,突破日军多路的袭扰、阻截、追攻,且战且退于5月26日比较完整地进入了印度边城锡邦,这里的守军正是孙立人部队在仁安羌解救的英缅部队。

        (二)虽然罗斯福总统曾于日军攻陷畹町的5月2日派遣一架小型运输机飞抵缅甸中部的甘蔗园,颠簸着陆去搭救史迪威,但史坚持自己指挥官的职责和任务,要去追赶杜聿明的部队,带他们到白度去重新装备训练,他依然拄着一根木棍,带着他的随行人员艰难地扶病于5月6日赶到英多,然而杜的部队已经离去,失望之余,他向西转向越过两座大山,忍着病痛、饥饿和疲困于5月23日下午到达印度边城英帕尔。

        在这里,将军举行了一个新闻发布会,会上发表了一个简短的声明:

        “先生们,我们遭到了一次沉重打击,正如大家所看到的,我们不得不撤出了缅甸,这是盟军也是我个人的奇耻大辱。我认为,我们必须找出失败的原因,重整旗鼓,才能重新返回缅甸。请记住我的话,我们一定要胜利地返回缅甸”

        (三)坚持拼命回到中国而走向缅北绝境的第5军的遭遇就十分悲惨了,他们沿途遭受到阻截、追击,损兵折将,开始从一支浩浩荡荡的3万多将士,在野人山胡康河谷和高山雪地,因通信不灵、彼此失去耿系,最后被迫分成3股向印度、高黎贡山、西藏艰难进发。

        (1)前卫部队第96师余龙部在进入野人山后盲目穿插到喜马拉邪山麓,幸经飞越驼峰的美军机发现,得以与总部联系,在藏族向导带领下,翻越白马大雪山,经西藏返回国内。

        (2)后卫部队第200师戴安澜部在胡康河谷陷入日军分割包围,与军部失去联系,牺牲5000余人,师长戴安澜(黄埔3期)于5月26日在缅北茅拜的荒山丛中壮烈殉职,残部不过3000人经历煎熬翻越高黎贡山进入国境。

        (3)由杜聿明带领的直属部队5个团及新22师廖耀湘(黄埔3期)部且战且退,在野人山里唯一一部电台随报务员坠入深渊而与外界断绝了一切联系,他们靠着顽强的意志,忍受着饥饿、疾病的煎熬,在荒山丛岭中苦撑着漫长的雨季,终于在1942年8月走出了苦难的胡康河谷和野人山,陆续抵达印度边境小镇利多,总人数不足一万。他们与先期到达的新38师一起改称中国驻印军,由郑洞国(黄埔l期)留在印度北部兰姆加基地整训,杜聿明奉命回国述职,1942年底升任第5集团军总司令坐镇昆明。

        根据战后盟军公布材料:中国远征军入缅兵员约l0万人,伤亡总数达6.1万人,其中有近5万人是在撤退途中自然死亡或失踪的。盟军伤亡及被俘约1.5人。即生还者不过4万人。</p>

        <b>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狠男人网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收藏狠男人小说网(www.41nr.com)

    相关书籍推荐
    别人都在看什么......
    申明:驼峰航线,小说《驼峰航线》文字、目录、评论均由网友发表上传并维护或来自搜索引擎结果,属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驼峰航线 远征军首次入缅(3) Copyright 41男人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41男人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