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库
  • 我的书架
  • 最近更新
  • 收藏本站
  • 您的位置:首页>>家庭生活>>驼峰航线TXT下载>>驼峰航线>> 康姆亚迪的十八次中国行(1)TXT下载

    驼峰航线: 康姆亚迪的十八次中国行(1)

    上一页 返回最新章节列表(回车) 下一页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 www.41nr.com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m.41nr.com

        康姆亚迪的十八次中国行(1)

        1921年,康姆亚迪出生在美国俄亥俄州的克利夫兰市的一个普通家庭,他的祖上是农民,他在普通的中学读书、毕业,“唯一特殊的,这里是美国最早出现航空工业及相关产业的地方”。

        1903年12月,莱特兄弟驾驶“飞行者1号”开始了人类第一次有动力飞行,这次摇摇晃晃的飞行历时12秒,飞行距离36米。康姆亚迪出生的时候,航空业也还只是一个18岁的“毛头小伙”。

        康姆亚迪3岁的时候,美国陆军的两架飞机历时176天,着陆57次完成第一次环球飞行,飞行员的名字家喻户晓,是当时最耀眼的明星。“当我变成个小伙子,飞行是我们那一代年轻人最强烈的梦想”。

        康姆亚迪的父亲是一名飞机发动机工程师,也是他飞行的启蒙教练,“爸爸引导我成为一个航空爱好者,飞行是最时髦的事情。在飞的过程中,有种自由和控制的力量。如果你骑过单车,就能对那种感觉有一点感受”。

        17岁的康姆亚迪考取了飞行执照,他的理想是在20岁时做一名私人飞行员。对飞行的热爱,是那些飞虎队、驼峰飞行员在年轻时共同的特点。

        1939年欧战爆发,美国开始备战,大量生产飞机,并招训飞行员。当时,空军还不是一个独立的军种,隶属于陆军或海军。因为康姆亚迪已经报名参加了陆军,所以他没有看到海军的征兵广告,也不知道退役后可以拿1500美元。“是战争让我有机会进入到这个很昂贵,并且科学性很强的行业。我的命运就这样和战争联系上了。”多年后,垂垂老矣的康姆亚迪这样说道。

        1941年,康姆亚迪在美国南部的加州高级飞行员培训学校开始接受飞行训练。加州明亮的阳光给从美国北部来的康姆亚迪留下了美好的印象,“那里一整年都是好天气,每天都可以飞,所以在学校的每一天我都没闲着”。经过严格的训练和康姆亚迪自己的努力,他从一个什么都不懂的“菜鸟”变成了合格的飞行员,“一年后,我通过中、高级考试”。毕业后的康姆亚迪在澳大利亚和北非战场上飞了一年运输机,一天接到调防指令,指令对他在学校的优异表现夸奖了一番后,在末尾告诉他,他将被派到印度战场,给驻扎在中国的部队运送物资。

        那时,“驼峰航线”已经成为当时中国和外国联系的主要通道。但是一开始,由于飞机和飞行员的缺乏,驼峰空运很不理想。1942年的全年运输量只有4732吨战略物资,不仅低于中方的要求,也低于美方每月运输物资500吨的承诺。

        据史迪威将军测算,经驼峰运输5000吨物资的必备条件是:304架飞机,275名机组人员,3400名地勤人员,空运线两端各有5座机场,每座机场能够容纳50架运输机。此外,还要储备大量的航空汽油和飞机零部件,建设复杂的导航装置和空袭警报系统,部署足够的保护航线的空军力量。所有这些,都成为制约空运的不利因素。

        为了改善这种情况,1943年中国在昆明、桂林、柳州、云南驿四处扩建机场,又在宜宾、呈贡、羊街、陆良等地修建了10几座机场。美国也明显加强了驼峰空运的力量。空运指挥官汤姆斯·哈丁上任以后发布的第一道命令就是:“飞越驼峰,没有天气限制。”从此,不管天气多么恶劣,不管有多少从缅甸起飞的日本“零式”战斗机拦截,500多架c—46、c—54、c—87型运输机夜以继日地飞行在这条危险的航线上。

        1943年3月11日,24岁的美国飞行员詹姆斯·福克斯与中国飞行员谭宣、王国梁驾驶一架飞机满载物资从昆明巫家坝机场起飞,飞往印度汀江。一个多小时后,53号飞机在飞越云南高黎贡山时与地面失去联系。

        1996年6月的一天,一位中国猎人在云南高黎贡山片马垭口发现一堆铁皮和许多他从没见过的仪器。经过探察,这就是当年的53号运输机。

        “现在来看,飞这条航线没有什么了不起,当时却非常危险。”2005年,即62年后,康姆亚迪坐在昆明一家五星级酒店的沙发里,解释当时他和战友们面临的困境,“这次我和太太乘客机从洛杉矶飞到北京用了11个小时,而在那个时候,从旧金山飞到夏威夷,三分之一的路程,也要飞11个小时。这就是不同之处。也许60年后,人类可以轻松地在地球和月球间穿梭,但现在去月球还是件极危险的事”。

        在海拔六七千米,下面就是一望无际、密林莽莽、渺无人烟的原始丛林的山谷中穿行,加上日军“零式”战斗机的骚扰,只是听起来就已经很恐怖,何况实地去飞。尽管美国飞行员驾驶的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飞机,每次飞行仍然像是一次“月球之旅”。

        1944年6月6日,盟军诺曼底登陆,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在中国云南怒江东岸和印度,中队也向日本人发起反击。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康姆亚迪接到了他的调防指令。已经在美国陆军服役两年多的爱得华·康姆亚迪就在这年夏季来到了印度。在美国服役这两年里,他驾驶着心爱的c—47“信天翁”运输机,为澳大利亚、北非战场运送了数不清的战争物资。

        对“驼峰航线”的艰险,康姆亚迪早有耳闻,他有两个关系最好的飞行学校的同学就是在这条航线上飞行时牺牲的。“我们都希望找个安全点的工作,所以离开的那天,兄弟们为我开了一个送行会,他们安慰我:‘伙计,其实哪都不安全,哪都一样。’”

        被分配到驼峰航线后,没有人告诉康姆亚迪应该注意些什么,他就匆匆忙忙开始了第一次飞行。“第一次飞,我当副驾驶。飞机加满油,货舱里也装满了炸弹。我坐在驾驶座里,正驾驶突然对我说,你应该把安全带系到最紧。这就是我飞驼峰前得到的唯一特殊培训。”

        “这种地方,绝对没有无神论的人。每个人在起飞前都在心中祷告。”康姆亚迪说,“每次起飞前都希望这次飞行更容易,但实际上每次都能学到新东西。”

        康姆亚迪第一次飞行的运气不错,一路晴天,气流也稳定,从印度吹到中国的风平稳地把他们送到了昆明。

        美军物资从印度加尔各答港卸下后,从陆路运送到汀江机场,驼峰飞行员把国内紧缺的汽油、飞机配件、炮弹等军事物资载到中国,再从中国把年轻的学生兵运送到印度,在那里,史迪威将军把他们武装起来,训练成精锐之师。

        “最担心的是气流。”1944年康姆亚迪飞驼峰时,日本军队已经渐渐从缅甸北部溃退,驻扎在缅甸密支那的空军被盟军赶跑,逐渐丢掉了“驼峰航线”的制空权。“这是最幸运的,我没有遇到过日本人的飞机。但我最好的两个航空学校的同学都是被日本的战斗机击毁的。”于是,康姆亚迪得以专心致志地和气流“作战”。</p>

        <b>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狠男人网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收藏狠男人小说网(www.41nr.com)

    相关书籍推荐
    别人都在看什么......
    申明:驼峰航线,小说《驼峰航线》文字、目录、评论均由网友发表上传并维护或来自搜索引擎结果,属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驼峰航线 康姆亚迪的十八次中国行(1) Copyright 41男人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41男人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