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库
  • 我的书架
  • 最近更新
  • 收藏本站
  • 您的位置:首页>>家庭生活>>驼峰航线TXT下载>>驼峰航线>> “慷慨赴国难”的南侨机工(1)TXT下载

    驼峰航线: “慷慨赴国难”的南侨机工(1)

    上一页 返回最新章节列表(回车) 下一页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 www.41nr.com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m.41nr.com

        “慷慨赴国难”的南侨机工(1)

        “南侨机工”,这个对于很多人都很陌生的名字,全称为“南洋华侨机工归国服务团”,是指抗战期间“慷慨赴国难”以身家性命为资本来保家卫国的来自南洋的3200名华侨司机与修理技术人员。

        滇缅公路通车后,从1939到1942年,仅仅3年间,就从这条路上共抢运回国13000多辆汽车。有了汽车之后,司机严重缺乏的问题又突显出来。这时,旅居东南亚的华侨向祖国伸出了救援之手,当时的华侨领袖是陈嘉庚先生。陈嘉庚是20世纪最受国人敬仰的华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在抗战期间为祖国做出了非凡贡献。抗战爆发后,陈嘉庚多次捐出巨资为抗战购买物资。他还利用自己在东南亚侨界的影响力,为抗战募得大量钱款和物资,并组织大批华侨青年回祖国参战。

        在得知滇缅公路急需大量汽车司机和修理工之后,陈嘉庚随即于1939年2月8日发表了《南侨总会第六号通道》,号召华侨中的年轻司机和技工回国服务,与祖国同胞并肩抗战。这个通告很快就传遍了东南亚各地。

        南洋华侨机工王亚六说:“我们都有一颗爱国的心,大家看了以后,每个人都动心了,中国人在新加坡人多,但是在国外却很没有地位。”

        在陈嘉庚的号召下,从1939年2月到1939年8月,仅半年,志愿回国服务的东南亚华侨司机和修理工总共有3192人,先后分9批前往祖国。他们中,有的人是放弃200元新加坡元(合当时中国货币700元)的月薪,回来拿30元的薪水,甚至还有不让须眉女扮男装前来报名的巾帼女子。所有回国服务的南侨机工都要在昆明的潘家湾汽车训练学校进行两个月的军事和政治培训,学习地理、政治、军事、防空等课程。

        1939年2月18日,第一批南侨机工自新加坡启程,经越南海防抵达昆明。此后,又有8批先后抵达昆明。他们剃光了乌黑的头发,脱去了漂亮的西服,投入紧张艰苦的训练中。他们唯一的愿望就是:尽快受训完毕,赶赴抢运物资的战场。经过两个多月的军事训练,由西南运输处分配与编队,南侨机工们被专门编为第11、12、13、14四个运输大队,稍后又以海外华侨捐献的300辆汽车组建了“华侨先锋运输”第1、2两个大队,其余混编入其他5个运输大队中。南侨机工中的修理工除部分随几个运输大队从事修理外,其余的都分配到芒市、保山、下关、昆明、贵阳、重庆等地的汽车修理厂工作。滇缅公路中断时,这条公路上从事运输的车辆,约有3000余辆,南侨机工开的车辆占了1/3以上,是运送抗日物资的骨干力量。有两位女司机,也是一人一车,与男儿们并驾齐驱地驰骋于恶途险道。后来她们因翻车负伤,才被人认出是女儿身,离开司机的岗位。

        云南的路难走,以前在南洋各地就很有名。一位叫做翁家贵的南侨机工所属的第14汽车大队,几乎都是由他这样志愿回国的南侨机工组成。由于这些司机过去大都是在城市里开车,路况比较简单,来到云南以后,特别是在滇缅公路上,华侨司机几乎都要从头开始学习如何在崎岖的山区公路上驾车。为确保抗日前线作战物资的有效供应,在滇缅公路上行车,人人都必须闯过“四关”:一是“瘴疟关”。瘴疟就是当时被人们称为“打摆子”的恶性疟疾,古来即有“十人得了九人死”之称,在那个缺医少药的年代,这一关成了最难过的一关;二是“雨水泥泞关”。雨季中天气常常会突变,雷电交加,暴雨骤至,导致山石飞落,道路湿滑,极易发生事故,一不小心就会车毁人亡;三是“险路险情关”。公路蜿蜒下深谷,爬大山,不少地段上有危悬欲坠的巨石,下面即是悬崖深渊,在路上行车的司机每次都心惊胆战,危险很大;四是“日军轰炸关”。在公路上行车,日机随时会出现在头顶上,时不时来个轰炸。南侨机工们日以继夜地在这四个要命的“关口”出生入死地战斗着。白天遇到敌机空袭,就设法利用地形地物隐蔽,日机在夜里极少出现,机工们就选择在晚上驾车前进。饿了啃点干粮,渴了在路边喝口冷水,困了在车上休息片刻,又继续前进。从缅甸境内把各种战略物资运到昆明以及陪都重庆,再转至抗日前线。王亚六后来回忆说,有一次,我从保山驾车运送物资返回下关途中,遇到敌机炸断了横跨澜沧江的功果桥,桥两头几百辆车受堵,人们强烈谴责日本法西斯的野蛮罪行。为了尽快设法使受堵车辆通过,机工们就出谋划策,联想到橡皮艇打气在水中漂的原理,可以利用空汽油桶连接代替浮船使用,这个临时抢修渡江的办法很快决定下来。当地桥工队工人和机工们一起连夜抢修,从附近仓库搜集了几百只空汽油桶和大批木板,用钢索连接,铺上木板。经10多个小时的艰苦努力,终于架成了一座长近200米的浮桥,使所有的车辆安全通过。

        1942年1月,日军由泰国侵入缅甸南部,当时,中国还有近8万吨各类物资存放在缅甸境内。根据中国、美国和英国三国在重庆举行的军事会议的决定,中国派出两个军入缅作战,与英国盟军一起保卫缅甸。这样,除继续不断地从缅甸抢运物资外,南侨机工又担负起运送10万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的任务。</p>

        <b>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狠男人网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收藏狠男人小说网(www.41nr.com)

    相关书籍推荐
    别人都在看什么......
    申明:驼峰航线,小说《驼峰航线》文字、目录、评论均由网友发表上传并维护或来自搜索引擎结果,属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驼峰航线 “慷慨赴国难”的南侨机工(1) Copyright 41男人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41男人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