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库
  • 我的书架
  • 最近更新
  • 收藏本站
  • 您的位置:首页>>传统国学>>中国,你要警惕TXT下载>>中国,你要警惕>> 第六章 市场经济不是乌托邦(4)TXT下载

    中国,你要警惕: 第六章 市场经济不是乌托邦(4)

    上一页 返回最新章节列表(回车) 下一页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 www.41nr.com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m.41nr.com

        第六章 市场经济不是乌托邦(4)

        但是,市场至上的理论恰恰犯了这种错误,它将要素的货币收入的总和(钱)同社会总需求混为一谈。这种理论在它的逻辑过程中,像魔术师一样,玩了一回偷换概念的把戏。它悄悄地将支付能力和需求等同起来,认为支付能力就是需求,认为要素的货币收入就是需求,所以供给自动创造需求。它的逻辑过程是这样的:

        首先,在gdp的生产过程中,要素(例如资本、劳动等等)收入的总和=gdp。

        然后,它悄悄地植入了这样一个等式:要素收入的总和=需求;我们知道,要素收入只是一种支付能力,所以,在这里它实际上是在说,支付能力=需求(我们知道这是一个错误)。

        然后它说,所以,总需求=总供给。

        将这个逻辑过程简化后就是:要素收入的总和(支付能力)=总需求=总供给(gdp)。所以,市场经济永远是均衡的。

        我们已经知道,支付能力不等于需求,要素的货币收入不能自动等于总需求。所以,上面的逻辑过程是错误的,供给自动创造需求是不能成立的。这个错误的实质,就是只见物不见人。这是这类经济学的通病。它认为你口袋里的钱就是需求,而实际上,只有那些能用口袋里的钱来满足的才是需求。比如,你口袋里有100元人民币,如果你没有将这100元人民币用来购买最终产品的愿望,你那100元就不是有效需求。对一个社会也是这样。

        现在我们看到了上面那个逻辑过程的错误。如果我们发现在现实生活中,要素收入不等于社会的总需求的话,那么所谓供给自动创造需求,市场经济自动均衡和永远均衡的庙宇就会倒塌。

        换句话说,如果要素收入总和大于或小于总需求,那么市场就无法自动均衡。

        什么情况会导致货币收入不等于总需求呢?

        一种情况就是一部分要素收入不用于购买最终产品。是的,一个社会的要素收入的总和在作出一定的调整以后从货币价值上看必然等于gdp。如果这些货币收入都用来购买gdp这种最终产品,那么总需求=总供给,就有了均衡。但是,我们知道在通常情况下,很多收入并不会用来购买最终产品。举一个明显的例子,如果一个社会将要素收入的一部分投资于虚拟资本,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社会总需求就会小于要素的货币收入,就会导致总需求小于总供给的现象,出现非均衡。

        我们来仔细看看下面这个例子。假定一个经济体的gdp总量是1万亿人民币,而且要素收入的总和通过调整也大致等于gdp。这个经济体是不是就自动实现均衡了呢?不是的。我们知道,在社会的总支出中有一部分是投资i。如果这个投资就是实物投资的话,你投资100亿人民币,会产生100亿人民币的最终需求。但是,如果这100亿元的投资i不是投资于实体经济,不是用来购买机器什么的,而是用来搞金融投资,用来购买有价证券,那么这100亿元的金融投资就不会带来对最终产品的需求了。在这种情况下,假定其他条件不变,一个社会总需求就会小于要素的货币收入,小于总供给,小于gdp,就会有100亿元的需求缺口。

        我们的第一个结论是,gdp生产过程产生的要素收入的总和,并不等于社会的总需求,在这种情况下,虽然要素收入的总和等于gdp,  但是总需求大于或小于gdp,经济会出现非均衡。</p>

        <b>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狠男人网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收藏狠男人小说网(www.41nr.com)

    相关书籍推荐
    别人都在看什么......
    申明:中国,你要警惕,小说《中国,你要警惕》文字、目录、评论均由网友发表上传并维护或来自搜索引擎结果,属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中国,你要警惕 第六章 市场经济不是乌托邦(4) Copyright 41男人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41男人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