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帝王故事: 宋辽金(7)
宋辽金(7)
13.牵衣制怒
宋太宗读史书后,心胸变得开阔起来,太平兴国七年五月,宋太宗对赵普说:“朕每读书,见古帝王多自尊大,深拱严凝,谁还敢犯颜言事?如果做帝王的人不能虚心降情,接纳臣下的意见,乃是自蔽聪明。或者以个人喜怒处理刑赏,岂能得天下之心?”端拱元年三月,又对户部使李维清说:“朕读《汉书·贾谊传》,到夜深还无倦意。贾谊在汉文帝时,天下治平,他在指论时事时,把情况说得很严重,一直用到值得‘长叹’、‘痛哭’之类的话,目的是为了感动入主,不怕触犯皇帝,这才真正是关心国家安危的忠臣。如今朕的朝臣中,不知还有能像贾谊那样极言忠谏的臣子吗?”李维清说:“陛下若能做到对言事中理的臣子加以奖励、提拔;对即使不懂得忌讳、说话不当的臣子也能给予优容,不要办罪,类似贾谊的忠谏之臣就会复出于今日了。”
宋太宗确实也在不断注意加强自己的修养,对直谏的臣子采取宽容的态度。宋太宗曾经下诏把杭州释迦佛舍利塔迁到京师,在京师开宝寺西北角,造十一级浮图藏之,上下三百六十尺,所费亿万,造了八年,到端拱二年才完工。宋太宗非常满意。知制诰田锡认为花费百姓血汗建造这种无用的宝塔,实在不值得,于是上疏极谏,谏书中有“众以为金碧辉煌,臣以为涂膏衅血”之语。宋太宗知道田锡好直言,看了也不生气,召田锡对他说:“卿说的话,朕实在受不了。”田锡对答说:“陛下只要坚持耐着性子听直言,日往月来,最后就能养成爱听直言的性格。”宋太宗听后,十分高兴。
淳化五年春上元节,京师百姓庆祝节日,十分热闹,宋太宗在御楼赐大臣宴,宴会中,对宰相吕蒙正说:“晋、汉兵乱,生灵凋丧殆尽,当时只以为再也没有太平日子了。朕亲自关注百姓政事,总算万事大致有个头绪,每想到上天赐福,致此繁盛景象,就知道治乱还是在人努力。”宋太宗讲话的口气,不免相当得意。吕蒙正避席对宋太宗说:“京师是皇上居住的地方,士庶都趋集于此,所以有如此繁盛景象。臣曾经看到都城以外不过几里路的地方,饥寒而死的人就相当多,所以不能因为京师繁盛而推及其他地方。愿陛下视近及远,造福苍生。”吕蒙正说完话,坦然回到自己座位。他这些煞风景的话一说,宋太宗的脸色全变了。不过宋太宗虽然当时听了不舒服,事后却更加尊重吕蒙正了。
还有一次,寇准在殿中向宋太宗奏事,话说得不合宋太宗口味,宋太宗发怒而起,准备退朝,寇准拉着宋太宗的衣服,要他继续坐下,把事情处理完了再退朝。宋太宗事后高兴地说:“朕得到寇准,就像唐太宗得到魏征一样。”
由于宋太宗听取臣下直谏的修养,在读史后大有进益,他掌权的时间又比较久长,这样,就在宋代朝廷中形成了一种好风气,后代的皇帝们大致都能学他的样,能耐心听臣下的直谏,能尊重士人出身的大臣。宋代的这一风气,在封建社会的各个朝代中,是比较突出的。
(取材自《宋史·本纪·太宗》、《宋史·吕蒙正》、《宋史·寇准》、《续资治通鉴·宋纪十一·太平兴国七年》、《续资治通鉴·宋纪十三·太宗雍熙四年》、《续资治通鉴·宋纪十四、十五·太宗端拱元年、二年》)
14.追回诏书和封驳制度
宋太宗淳化二年四月,左司谏王禹偁上书说:“请自今以后,宰相接待百官,都应于朝罢以后在政事堂接见,枢密使须同时在座,不可在本厅延接宾客,以防请托。”宋太宗看了这份上书以后,认为这个意见有道理,下诏御史台宣布今后就照这份上书的意见办理。宋代枢密使权力甚大,与宰相主管的中书省合称两府,宰相侧重于管行政事务,枢密使侧重于管理军机。这份诏书要求宰相和枢密使都不能在本厅接待宾客,实际上等于割断了这两方面的最高官员同百官之间的联系。
左正言谢泌不同意这份诏书,立即上书说:“伏睹明诏,不许宰相、枢密使接见宾客,这是怀疑大臣有私心。天下至广,事务至繁,陛下之聪明有赖于辅佐的大臣,如果大臣不接见百官,如何能广泛了解外事?古人说:‘疑则勿用,用则勿疑。’如果在国运衰弱、强臣擅权的情况下,当然应该担心臣下欺瞒皇上。如今陛下鞭挞宇宙,总揽豪杰,朝廷无巧言之士,方面无姑息之臣,礼乐征伐自天子出,何必怀疑执政大臣,效法衰世来对他们加以防备呢?如果陛下认为用非其人,就应当斥而去之;既然觉得用人用对了,让他负责政事,又何必要出此诏书呢?如果公堂请谒被堵住了,大臣难道就没有私室吗?如果把相府请求之门堵住了,难道就没有其他请托的渠道吗?这不合陛下推赤心以待大臣、大臣尽四体以报陛下的原则!王禹偁不识大体,随便上书以蔽陛下之聪明,狂躁之言,不可行用!”宋太宗看了谢泌的上书以后,觉得谢泌说得有道理,立即下诏,追还前面不许两府单独接见百官的诏书,并且交代,将谢泌所上之书交史馆存档。
唐代官吏制度中有门下省,与中书省、尚书省并称三省,是朝廷的最高官僚机构。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因为门下省管审议,所以门下省拥有封驳诏书的权力,这是唐太宗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创造。所谓封驳诏书,就是说,皇帝所下的谓书,门下省可以提出不同意见退还给皇帝,让皇帝与中书省再议。封建社会中,皇权高于一切,唐太宗能够让门下省成为制约皇帝权力的机构,实属不易。门下省的官职给事中,就是专门负责封驳诏书的官员。但是,由于封建皇帝们并不是那末喜欢封驳的,所以唐太宗以后,门下省封驳诏书的制度,执行情况很不一致,有时好一些,大多数情况下虽有若无。宋初官吏制度大体上接近唐代,也有门下省,省内也有给事中的官职,但大都不敢封驳诏书。宋太宗太平兴屋初年,谏官田锡上书时即指出:“今谏官不闻廷争,给事中不闻封驳,左右史不闻升陛轩、记言功,岂圣朝美事乎?”可见给事中封驳诏书的制度,早已名存实亡。宋太宗虽然听得进意见,对田锡所上措词尖锐的谏书能够支持,并且还奖励给田锡钱五十万。但毕竟当时读书不广,还没有认识到给事中封驳诏书的重要性。及至读了《太平御览》之后,又碰到淳化二年这次“不许两府在本厅接见百官”诏书的具体失误,这才觉得封驳诏书制度的重要。于是在淳化四年,将枢密院中的全面掌管内外奏复文字呈奉皇帝的通进、银台司独立出来,把掌管封驳的给事中并入通进、银台司,合称通进、银台、封驳司,调名臣枢密直学士向敏中、张泳二入主持该司,所有皇帝下的诏书,一律由向、张二人详酌妥否,才能施行。
不久就发生了一件事。并、代都部署(总管并、代二州军事的大将)张永德,因为一小校犯法,鞭打过重致死。宋太宗下诏,查问其罪。张泳于是履行自己的封驳职务,封还诏书,对宋太宗说:“张永德总管对付辽国的边境军事重任,如果因一小校之死,推辱大将,容易造成下属轻慢主帅的后果。”宋太宗当时正是继承宋太祖杯酒释兵权的方针,对武将管得比较紧,所以没有接受张泳的意见,坚持下诏按责张永德。不久,就发生了普通营兵威胁军校要上告的事,张泳将此事报告宋太宗,又一次重申宋太宗按问张永德的诏书不当,宋太宗于是承认前次诏书不当,劳谢张泳。
有宋一代,臣下对皇帝的不当之处以及所下的诏书常能提出匡正意见,这也是宋太宗创立的好风气。
(取材自《宋史·本纪·太宗》、《宋史·谢泌》、《宋史·田锡》、《宋史·张泳》)
15.“朕不及唐太宗”
宋太宗读唐代史书后,有一次对左右近臣说:“大凡帝王举动,贵在自然。朕读唐史,见唐太宗所行所为,乃是一个好虚名的皇帝!每做一件事情,都预先大张声势,然后再做,因为这样便可载入史册,这就不自然了。做一个好的史臣也很难,要真正做到纪实,去掉自己个人的爱憎,这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啊!”
后来,宋太宗又一次问左右近臣:“朕比唐太宗如何?”左右近臣都你一句、我一句地说:陛下高于唐太宗多矣!只有参知政事李昉不附和,轻轻地朗诵白居易《新乐府》中歌颂唐太宗的《七德舞》一诗:“怨女三千放出宫,死囚八百来归狱。”这是历来认为是唐太宗做的盛德之事。前一句说,唐太宗将皇宫中三千名宫女全放出宫,让她们与家人团聚,自行婚配。后一句说,唐太宗曾经把数百死囚暂时释放回去和家人团聚,约定若干天以后回狱,到期没有一个死囚不回来,唐太宗于是全部免了他们的死罪。李昉读毕诗,宋太宗马上说:“朕不及唐太宗,朕不及唐太宗!卿的话对朕有警醒作用。”</p>
<b>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狠男人网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收藏狠男人小说网(www.41nr.com)。
- 大玄印
第六百四十八章 参赛名单 - 仙道少年行
第143章 行路 - 规则怪谈:死亡黑猫饲养指南
第218章 诡梦列车(11) - 骑砍玩家狂想曲
第一百三十二章 诺德王国分裂 - 猎天争锋
第1900章 跨越星区的薪火相传! - 秦刀
第八十三章洗脱嫌疑 - 得知真相,七个师姐跪求我原谅
第一百三十三章关键时刻 - 大隋:我杨俨,继承大统
第一百一十二章 审问 - 十日诡谈
第一百八十五章 强煞(二) - 界起通天
第1069章云尘闭关再入极境 - 开局:葬神峰主,我培养大帝无数!
第九十六章 我应该没有强迫你吧?求推荐 - 灵宠创造模拟器
第1295章 冥府与后土大神的关系 - 重生:我在修仙界大杀四方
第一百零一章一剑斩苍穹 - 亿万萌宝老婆大人哪里跑
第3645章 你们都还好吗? - 永夜圣典
第九十七章,全新的魔族 - 第一瞳术师
第1882章 番外:现代篇(44) - 道婿下山
第24章 挖祖坟 - 恐怖复苏之全球武装怪胎
第2249章 拔钉(下) - 抛夫弃子,我带六个女儿吃香喝辣
第834章 电棍 - 妈咪轻点虐,渣爹又被你气哭啦
第350章 别让她伤到自己的眼睛 - 刚出娘胎,定亲转世女帝
第182章 赢给你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