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帝王故事: 宋辽金(6)
宋辽金(6)
据说,宋太祖病危时,曾经召见晋王赵光义,交待后事,左右近侍都奉命回避。近侍们只是遥遥看见,在烛影下晋王赵光义常常离开座位,好像是要逊避什么诏命一样,过了一会儿,宋太祖拿了一把皇帝身边陈列的柱斧戮在地上,大声对赵光义说:“你好好傲吧!”不久,宋太祖就死了。此说出于宋僧人文莹所著笔记《湘山野录》,自然也不免是出于道听途说。后人有认为此说不可靠的,也有赞同此说的,所以又有“烛影斧声,千古之谜”的说法。
赵光义即皇帝位后,改元太平兴国,尊宋太祖的皇后宋皇后为开宝皇后;封皇弟赵廷美(为避皇帝名讳,改赵光美为赵廷美)为齐王,任职开封府尹兼中书令;封宋太祖之子赵德昭为武功郡王,任永兴节度使兼侍中;任宋太祖另一子赵德芳为山南西遭节度使、兴元尹、同平章事。下诏齐王、武功郡王的地位排在宰相之前,并且下令宋太祖之子、齐王之子及他自己的儿子并称皇子,女儿并称皇女。
不过,宋太祖的两个儿子的命运并不佳妙。宋太宗太平兴国四年,武功郡王赵德昭从宋太宗出征幽州,一夕军中夜惊,诸将不知道宋太宗哪里去了。有人认为,国不可一日无主,主张立赵德昭为皇帝。不久,宋太宗回来了,听说军中夜惊时有人想立赵德昭为皇帝,心里十分不高兴。等到班师回朝后,因为北征无功,便没有奖赏前一阶段攻克太原有功的将士。武功郡王赵德昭便向宋太宗建议按功行赏。宋太宗勃然大怒说:“等你当了皇帝后,再赏他们不迟。”赵德昭惶恐地回自己的王宫后,问左右近待:“你们身边带着刀吗?”近侍们说:“宫中不敢带刀!”赵德昭就到王宫的茶酒阁,关上门,取割果刀自刎而死。宋太宗闻讯大为悔恨,抱住赵德昭的尸身大哭说:“痴儿何至于如此想不开呢!”赠中书令,追封魏王,后又改吴王、改越王。不过人死已不可复生了。剩下宋太祖的最后一个儿子赵德芳,则于太平兴国六年三月突然死亡。
宋太祖的两个儿子都死了。宋太祖的三弟秦王赵廷美心中就不安定了。当时有个说法,认为按皇太后的意思,宋太祖传位给二弟赵光义,再由赵光义传位三弟赵廷美,再由赵廷美传位宋太祖的长子赵德昭。如果宋太宗不打算这样传位,那么,赵廷美的日子就必然不好过了。
这就要说到当初和宋太祖一同记下皇太后旨意并藏于金匮中的赵普了。赵普在宋太祖晚年已经因事得罪,不再担任朝官,出为外镇节度使了。宋太宗即位后,由于他并不知道宫中有金匮藏有赵普所记皇太后遗诏的事,自然赵普就得不到重用。宋太宗仅因为赵普是老臣,召他入朝担任太子太保,这是个闲官。这时,正好有大臣揭发秦王赵廷美阴谋搞政变,宋太宗找赵普商量。赵普说:“臣愿意参与国家机密工作,以察奸变。”回家以后,又上书自陈,曾参与并且记下皇太后临终嘱托,藏于金匮。宋太宗查阅了宫中金匮藏书,发现赵普所言是实。多年来,宋太宗一直以为赵普反对他继承皇位,这才知道自己怀疑错了,于是召见赵普说:“人谁无过,朕不到五十岁,已经知道四十九年之非了。”于是重用赵普。
不久,宋太宗找赵普商量,应不应该传皇位给三弟赵廷美。赵普说:“太祖已经错了,陛下岂可再错。”宋太宗于是下了不传皇位给三弟的决心,复任赵昔为相。太平兴国七年三月,金明池水心殿建成,宋太宗将泛舟游览,有人报告赵廷美将乘间发难谋害宋太宗。宋太宗遂诏降赵廷美为涪陵县公,到房州(今湖:北省房县)安置。雍熙元年正月,涪陵县公赵廷美在房州忧悸成疾而死。死时,年三十八岁。宋太宗听到赵廷美的死讯后,痛哭流泪,对宰相大臣们说:“廷美从小刚愎自用,长大后更是凶恶。因为他是朕的至亲,不忍置之于法,让他住到房陵(历代诸侯王有罪都迁于此地)去改过自新。不料朕正想复他旧职,他却先死了,真叫朕痛心啊!”悲泣得大臣们都一起流泪了。
事情过去一段日子以后。宋太宗有一次从容对宰相大臣们说:“廷美的母亲陈国夫人耿氏,是朕的乳母,后来嫁给赵氏,生军器库副使廷俊。朕因为廷美的缘故,令廷俊在我左右,不料廷俊尽泄宫中事给廷美。(太平兴国)七年三月,西池水心殿建成,桥梁夫备,朕想泛舟其上。廷美得消息后与左右商量,要等朕去游玩时,加害于朕。这次阴谋未能成功后,廷美又诈称有病,想等朕亲临探病时再加害于朕。有人向朕报告了廷美的阴谋。朕此时若命令有关部门追问,则廷美罪不容诛。朕为了不暴扬廷美之恶,只能不加追问。等到廷美和宰相卢多逊私下交通往来的事揭发出来,也只是令他居守西京。但廷美还是不悔过,更加怨恨朕,常出不逊之语,朕这才命令他迁到房陵。朕对廷美,可以说对得起他了,”宋太宗话未说完,群臣都感动了。李昉说:“廷美悖逆,天下共闻。不过西池一事,乃宫禁中之事,若非陛下委曲宣示,臣等何由知之。”后人也有认为,宋太宗逼死了其弟赵廷美,才故意这样讲的。宋太宗讲的这一切,是真是假,确实我们今天也真个无法判断了。
此后,宋太宗就传位给自己的儿子了。
(取材自《宋史·本纪·太祖》、《宋史·本纪·太宗》、《宋史·后妃上》、《宋史·宗室一》、《宋史·赵普》、《宋史·王继思》、《续资治通鉴·宋纪八·太祖开宝九年》、《宋史纪事本末·金匮之盟》)
12.《太平御览》书名的由来
宋太祖爱读史书。他甚至提出,要所有武将,全部大量读书,以学会治理国家的道理。宋太宗也是从小就喜欢读古书,即皇帝位后,更是锐意文史,手不释卷。宋太祖和宋太宗都是打天下的武将出身,当了皇帝后,转而攻读史书,正是体现《史记》中所说的“马上得天下,岂能马上治之”的道理。
宋初国家史馆藏书万余卷,后来削平诸国,把各国藏书集中到京师,宋太宗又下诏,百姓献书有赏,由此共有藏书八万卷,集中于史馆、昭文馆、集贤院,通称三馆。三馆早在梁代就已建立,房屋卑陋,地近闹市。宋太宗即位后,亲自到三馆看藏书,说:“三馆如此简陋,如何接待天下贤俊之士啊!”于是下诏另修新馆,到太平兴国三年,新馆落成,赐名崇文院。院中有昭文书库、集贤书库、史馆书库等共六库。早在太平兴国二年,宋太宗就下诏李昉、扈蒙、徐铉、张洎等儒臣,利用这些藏书,编类书一千卷,书名《太平总类》;文章一千卷,书名《文苑精华》;小说一千卷,书名《太平广记》;医方一千卷,书名《神医普救》。各书因为多是编于太平兴国年间,所以大都冠以“太平”二字。这些书整理了宋初的皇室藏书,保存了宋以前的大量书籍资料。后来这些藏书散失,许多历史典籍就靠他们编的这批书保存下来。这是一件有功后世的事情。
《太平总类》于太平兴国八年编成。书成后,宋太宗对宰相说:“史馆所修的《太平总类》,从今日起每日进三卷给朕,朕当亲览。”宰相宋琪说:“陛下好古不倦,以读书为乐,这自然是好事。但是一天看三卷书,恐怕太伤精神了。”宋太宗说:“朕性喜读书,开卷有益。每见前代兴废,则以为鉴戒。此书不过千卷,朕准备每天读三卷,一年读完。这样想来,好学之士读万卷书,亦不为难。大凡读书,要自己性有所好,若不好读书的人,要他读也读不进。昨日我从巳时读书直到申时,有鹳飞上殿砌,一直到朕读完书才飞走。”左右大臣都说:“过去汉代大儒杨震讲学,有鹳鸟衔鱣鱼坠于堂下,陛下读书如此,有类古人了。”
此后,宋太宗果然每日读《太平总类》三卷,从不间断。如有哪一天事情太多而未能读满三卷,则一定在以后有空时补上。宋太宗一年读完《太平总类》,便赐此书改名为《太平御览》。
宋太宗从《太平御览》中读了大量史事,经常和群臣讨论历史上的帝王得失。大臣苏易简说:“皇上披阅旧史,安危治乱,尽在皇上考虑之中。此乃社稷无穷之福。”
(取材自《宋史·艺文志》、《宋史·本纪·太宗》、《续资治通鉴·宋纪九·太平兴国二年》、《续资治通鉴·宋纪十二·太平兴国八年》、《宋朝事实类苑·祖宗圣训》)</p>
<b>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狠男人网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收藏狠男人小说网(www.41nr.com)。
- 大玄印
第六百四十八章 参赛名单 - 仙道少年行
第143章 行路 - 规则怪谈:死亡黑猫饲养指南
第218章 诡梦列车(11) - 骑砍玩家狂想曲
第一百三十二章 诺德王国分裂 - 猎天争锋
第1900章 跨越星区的薪火相传! - 秦刀
第八十三章洗脱嫌疑 - 得知真相,七个师姐跪求我原谅
第一百三十三章关键时刻 - 大隋:我杨俨,继承大统
第一百一十二章 审问 - 十日诡谈
第一百八十五章 强煞(二) - 界起通天
第1069章云尘闭关再入极境 - 开局:葬神峰主,我培养大帝无数!
第九十六章 我应该没有强迫你吧?求推荐 - 灵宠创造模拟器
第1295章 冥府与后土大神的关系 - 重生:我在修仙界大杀四方
第一百零一章一剑斩苍穹 - 亿万萌宝老婆大人哪里跑
第3645章 你们都还好吗? - 永夜圣典
第九十七章,全新的魔族 - 第一瞳术师
第1882章 番外:现代篇(44) - 道婿下山
第24章 挖祖坟 - 恐怖复苏之全球武装怪胎
第2249章 拔钉(下) - 抛夫弃子,我带六个女儿吃香喝辣
第834章 电棍 - 妈咪轻点虐,渣爹又被你气哭啦
第350章 别让她伤到自己的眼睛 - 刚出娘胎,定亲转世女帝
第182章 赢给你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