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库
  • 我的书架
  • 最近更新
  • 收藏本站
  • 您的位置:首页>>传统国学>>中国历代帝王故事TXT下载>>中国历代帝王故事>> 秦汉(46)TXT下载

    中国历代帝王故事: 秦汉(46)

    上一页 返回最新章节列表(回车) 下一页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 www.41nr.com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m.41nr.com

        秦汉(46)

        这时,霍光女婿赵平有宾客石夏善观天象,对赵平说:“荧惑星(火星)和御星楣值,御星就是太仆奉车都尉(霍山),从星象看,不是降职就是死。”赵平十分为霍山担忧。霍云舅舅李竞的好友张赦看到霍云全家都很紧张,对李竟说:“如今丞相与平恩侯许广汉有权,只要太夫人(显)和太后讲一讲,先把这两人杀掉,再把皇帝搬掉,太后一句话还不什么都解决了吗?”长安男子张章告发了这两件事,下廷尉审讯,执金吾逮捕了张赦、石夏;汉宣帝下诏把这两人放了。霍山等更加恐慌,说:“这是皇帝因为事情牵连到太后,不便查下去。但是情况不对,不如先下手:”遂令诸女归报其夫婿,准备对汉宣帝下手,大家都说:“天生躲不了!”

        这时候,李竟和诸侯王私下来往被发现,牵连到霍氏,汉宣帝有诏:霍云、霍山不宜宿卫(皇宫警卫值班),免职回家。接下去,又发生了霍氏诸女对太后失礼、冯子都多次犯法等事,反正霍光在世时,这类事都无所谓,现在自然都是罪状,汉宣帝便责问霍氏,霍禹、霍山等越发恐慌。一旦恐慌,什么怪事都出现了,霍光夫人显梦见宅第中井水溢满庭下,锅灶都飞上树了,又梦见大将军霍光对她说:“知道儿子被捕吗?快点去救!”宅第中老鼠突然多了起来,经常碰在人身上,还用尾巴画地。鹗多次在树上,大门自动坏掉;霍云的尚冠里宅第的中门亦坏,巷口有许多人一起看到有人在霍云屋顶上,拆瓦往地上丢,走近看时,却没有人。霍禹梦见车骑声喧闹来逮捕自己。总之,一片惊恐气氛。

        霍山于是和诸霍商量说:“丞相擅减宗庙祭品,可以用这个罪名来解决他。”诸霍于是密谋由皇太后为汉宣帝外祖母博平君置酒,召丞相、平恩侯许广汉以下大臣赴宴,然后由范明友、邓广汉承太后旨尽数斩杀,而后废去汉宣帝,索性立霍禹为帝。商定后还未来得及动手,又被前次告张赦、石夏的长安男子张章知道了。张章报告期门董忠,董忠报告左曹杨恽,杨恽报告侍中金安上,金安上报告汉宣帝,汉宣帝召见杨恽后,遂令张章上书告发。这一来,霍氏所有子弟亲戚,除自杀者外,全部诛杀,因连坐而诛灭者达数千家。只有汉宣帝的霍皇后未杀,废处昭台官,后十二年自杀。

        张章、董忠、杨恽、金安上,均因此封侯。史高是汉宣帝的外戚,原未参与揭发霍家谋反之事,汉宣帝交代金安上加上史高名字作为联名揭发,这样,史高也因此得以封侯。

        前面说到过,霍光在世时,每当陪汉宣帝骖乘时,汉宣帝就如“芒刺在背”。古语说:“威权震主者危。”所以,后人评论霍氏全族、亲友遭杀灭之事,也有这样的说法:“霍氏之祸,萌于骖乘。”意谓霍光威权震主,早已给自己的亲属和后代埋伏下祸根了。这自然也不失为一种观察历史的特定角度。

        (取材自《汉书·宣帝纪》、《汉书·霍光金日禅传》、《汉书·外戚传》、《汉书·魏相丙吉传》、《汉书·赵尹韩张两王传》)

        94.汉元帝误杀老师

        汉宣帝病重时安排后事,召侍中乐陵侯史高、太子太傅萧望之、少傅周堪至宫中,接受遗诏,辅佐太子。拜史高为大司马车骑将军、萧望之为前将军光禄勋、周堪为光禄大夫,三人都有加官为:领尚书事。尚书是主持皇帝文书奏议的,也可以说是,令这三人共掌机要。这当中,史高是外戚,排在第一位,可以看出汉宣帝的思路。汉宣帝在同诸霍的斗争中,就是靠用许、史两家外戚掌握兵权,这才稳住局势,取得胜利。他临死前,显然仍是想靠外戚史高稳住局势,支持太子顺利做稳皇帝。

        排在第二位的萧望之,是一位名儒,读书广博,颇有声名。当年霍光在汉昭帝年间掌管军国大权时,因为曾经有人谋杀他未遂,所以颇加戒备。任何要见他的人,都得“露索挟持”。“露索”,就是抄身,怕藏有兵刃;“挟持”,就是一边有一个人夹着一只手。萧望之经丙吉推荐去见霍光,霍光左右要对他实行“露索挟持”,萧望之认为这是对自己的侮辱,闹着要走,说:“不愿见大将军了。”霍光听到后,关照左右不要挟持萧望之。在霍光,已是认为自己恩开格外了,不料萧望之一见霍光,就提意见说:“古代周公辅成王,一沭三握发,一饭三吐哺①,①不管是洗澡、吃饭,一听到有士人来看他,马上停止吃饭、洗澡来接见。一顿饭要停三次,洗一次澡也要停三次。以接待天下之士。如今将军以功德辅幼主,接待士人时却是露索挟持,恐怕有失周公辅成王之意了。”霍光这个人,史书上说他“不学无术”,否则也不会让诸霍如此骄纵,当然也受不了萧望之这样尖锐的意见。结果,与萧望之同时被霍光接见而安于露索挟持的人,全都被霍光重用、提拔,惟有萧望之没有用,不过萧望之从此也就天下知名。汉宣帝还在民间时,就知道有个“东海萧生”。霍光刚死后,萧望之就向汉宣帝上书提出霍氏一姓权重于主的问题,自然得到汉宣帝赏识,一路提拔重用到御史大夫,本来还可升为丞相,也是由于萧望之脾气太骾,汉宣帝便将他调任太子太傅,所以,他和太子刘爽之间的关系是很密切的。

        汉宣帝死后,太子接位,是为汉元帝(前49——前33)。而辅佐汉元帝的史高、萧望之两位最重要的大臣,却表现出了不同路数。史高认为,宦官中书令弘恭、中书仆射石显,是汉宣帝时多年掌握机要、熟悉文字法令的近臣,马上和他们抱成一团;而萧望之和周堪则认为,中书是代皇帝起草诏书、宣皇帝诏命之地,政之所出,宜选贤明之士,过去汉武帝年老后不上朝,就在宫中发布政令,所以用宦官典中书机要,违背汉家旧制,又不合皇帝不近删余之人的原则,于是向汉元帝提出,中书令及其属官,改用儒生,并且向汉元帝推荐了儒生刘更生、金敞等人。这样一下子就得罪了一直掌握机要的宦官们。而汉元帝则又因为自己刚登帝位,不想马上改父亲汉宣帝旧制,因此对萧望之的建议犹豫不决。

        主要辅政大臣一旦分成两派,下面必有小人加以利用。有个名叫郑朋的人,先附于萧望之,上书汉元帝揭发史高和许、史子弟的罪行,后来萧望之等儒生发现他人品不佳,和他疏远了,郑朋马上投靠外戚许、史说,他上书揭发许、史子弟,是萧望之一派儒生教睃的。还有一个汉宣帝时善写辞赋的华龙,也是想加入儒生一派而不得,便去依附外戚宦官,进行挑拨。于是,中书令弘恭和石显便趁着萧望之休假的日子,要郑朋、华龙上书汉元帝,告萧望之等人背后计划要罢退车骑将军史高和许、史子弟,这样告了以后,果然汉元帝便要弘恭、石显向萧望之查问。偏生萧望之确实相当书生气,一问之后,便回答说:“外戚处在高位者多奢淫,我确是希望能罢退史高和许、史子弟,这是为国家着想,没有其他想法。”这虽是老实话、真心话,也是从朝廷利益出发讲的话,但却又正中了弘恭、石显的圈套,于是他们奏告汉元帝:“萧望之、周堪、刘更生朋党互相推举,多次谮诉大臣,毁离亲戚,妄想专擅权势,为臣不忠,请谒者召致廷尉。”这最后一句话:“谒者召致廷尉”,是汉廷的一句官场术语,“谒者”,是传达皇帝命令的官僚;“廷尉”,是主管刑狱的九卿之一。这六个字连在一起,是将大臣下狱的一个专门术语。这个专门术语,汉廷官僚们都是懂得的。不幸的是,汉元帝刚刚当皇帝,多年来教他的老师就是萧望之、周堪等儒生,完全没有学过官场文书那一套,所以看了“谒者召致廷尉”六个字,还以为不过是让廷尉向萧望之他们问问情况之意,顺手批示:“可!”这一批,萧望之他们几个人就糊里糊涂下了狱。不过,平心而论,萧望之他们教出来的皇帝学生,连官场公文都不会批,确实也比较脱离实际,不能说完全没有咎由自取的因素。世事总是比抽象的理论要复杂得多就是了。过了几天,汉元帝要召周堪、刘更生议事,下面回答说:“正关在狱中。”汉元帝大惊说:“不仅是廷尉问问啊!”于是责备弘恭、石显两人,两人都叩头谢罪,汉元帝说:“叫他们都出狱照旧工作。”弘恭、石显于是让史高出面对汉元帝说:“皇上刚即位,未能以德化天下,而先将师傅下狱;既然已经将九卿大臣下狱,随便复职也不好,还是免职吧!”汉元帝又糊里糊涂地下了一封不清不爽的诏书:“前将军望之傅朕八年,无它罪过,如今事情已经久远了,也遗忘得不清楚了。其赦望之罪,收掉前将军光禄勋印绶,及堪、更生皆免为庶人。”</p>

        <b>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狠男人网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收藏狠男人小说网(www.41nr.com)

    相关书籍推荐
    别人都在看什么......
    申明:中国历代帝王故事,小说《中国历代帝王故事》文字、目录、评论均由网友发表上传并维护或来自搜索引擎结果,属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中国历代帝王故事 秦汉(46) Copyright 41男人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41男人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