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库
  • 我的书架
  • 最近更新
  • 收藏本站
  • 您的位置:首页>>传统国学>>中国历代帝王故事TXT下载>>中国历代帝王故事>> 先秦(22)TXT下载

    中国历代帝王故事: 先秦(22)

    上一页 返回最新章节列表(回车) 下一页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 www.41nr.com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m.41nr.com

        先秦(22)

        (取材自《史记·楚世家》、《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左传·文公元年》)

        58.晋国大臣立君一例

        晋文公的儿子晋襄公,即位七年后死。晋襄公的太子夷皋年少。晋国的大夫们,因为当时国家多难,都希望有个年龄大些的国君,于是发生了立谁为国君的讨论和争论。

        赵盾说:“应该立襄公的弟弟公子雍为国君。公子雍好善,是襄公诸弟中年龄最大的,先君在世时,也特别喜欢他。而且,公子雍现在秦国,秦国和晋国在文公在世时期关系是好的。国君好善则国家稳固;年龄最大则襄公的其他弟弟不会有意见;先君喜欢的人则必然尊重先君的夫人;,说:“不如立公子乐。公子乐是辰赢生的儿子,辰嬴曾为两位国君所嬖爱①,①《史记》杜预注说,辰嬴即怀嬴,估计是根据《左传·文公六年》中的“辰嬴嬖于二君”一句话作出推断的,所以杜预注中同时说:“二君,怀公、文公也。”但是,《国语,晋语》中记秦穆公明确对公子重耳说,怀赢足他的亲生女儿;而重耳也对怀赢正式办了迎娶手续,回国后又正式迎归怀嬴。所以怀嬴应即文赢,也即是晋文公夫人。展商当为另一随嫁过来又生过儿子的秦穆公宗女。故杜预此注是说错了。立其子,百姓

        必拥护。”赵盾说:“辰赢的地位贱,在文公的诸姬中,班次是第九位,她的儿子有什么威望呢?再说,为两位国君所嬖爱,只不过是淫而已。公子乐作为先君的儿子,没有能到一个大国去,而只仕于小国陈国,太偏僻了。陈国小而又离晋国远,没有力量援助晋国。这样的人立为国君,对国家没有什么好处。公子雍的生母杜祁,原来的班次仅次于夫人文赢,后来因为襄公立为太子,所以让襄公的生母偪姞居于自己之上;再因为季隗是文公出逃在翟时所娶,又再让季隗居于已上,这才会班次居于第四位。先君文公因为喜欢公子雍这个儿子,这才让他仕于泰国,在秦国官为亚卿。秦大而近,足以为援;母义子爱,立为国君则有威,立公子雍岂不是很好吗?”于是派先蔑、士会两人去秦国迎接公子雍回国为国君。

        先蔑将去秦国,另一大臣荀林父劝他不要去,对他说:“刚死去的晋襄公的夫人和太子都在国内,而又要到国外去找回一个国君,这样做是行不通的。我劝你称病辞去这个迎立公子雍的任务,你以为如何?如果你坚持去秦国,祸将及你。同在一个部门做官叫做同寮,我和你曾经同寮,岂敢不对你讲心里话?”荀林父曾和先蔑一起指挥过军队,所以说是同寮。但是先蔑Ⅱ不进荀林父的话,荀林父又给他朗诵了《诗·大雅·板》三章,其中有“先民有言,询于刍荛”的句子,“刍荛”是割草打柴的人。意思是,割草打柴的人的话还要听,你岂可不听同寮的忠言?可惜先蔑还是不听,便与士会一同出使秦国。秦康公答应送公子雍回晋后,先蔑、士会两人就先回晋国了。

        太师贾季因为和赵盾意见不同,便派人去陈国召公子乐回国,公子乐刚刚入晋国国境,赵盾就派人将他刺杀了。

        那边秦康公得到晋国的通知后,说:“过去晋文公回国时没有派护卫部队,所以有吕省、郤芮之难。”于是多派军队,护送公子雍入晋。

        晋国这里,却又发生了麻烦。刚死的晋襄公夫人穆赢,抱着太子夷皋哭于朝廷说:“先君有什么罪?他的后嗣又有什么罪?丢掉先君的嫡嗣不立,而要到国外去求国君,你们准备把先君的亲骨肉置于何地呢?”走出朝廷,又到了赵盾家中,抱着孩子顿首说:“先君将太子托付于你,对你说:‘这个孩子将来有出息,我就感谢你;将来没有出息,我就怨恨你。’现在先君虽死,言犹在耳,你已经抛弃了这个孩子了。你说得过去吗?”穆赢的哭诉,得到了许多人的同情。赵盾和其他大夫们,害怕穆赢会把人们搧动起来闹事,于是背了正在出使秦国的先蔑,立太子夷皋为晋国国君,是为晋灵公(前620——前606)。当先蔑、士会从秦国回来时,晋灵公已立。这样,先蔑、士会二人就处在一个十分尴尬的境地里了。

        这时,护送公子雍回晋国的秦军已经入境。赵盾说:“我们如果接受公子雍为国君,秦军当然是我们的客人。既然已经决定不接受公子雍,秦军就是敌人。对敌人,就不如先下手为强。”于是连夜喂饱了马,出兵攻击秦军,秦军毫无准备,自然败退。先蔑这时担任下军主将,自然极其为难,在随着部队追击秦军到边境时,他便逃往秦国;士会的处境也差不多,也同时逃往秦国了。

        荀林父把先蔑的家属和财产器用全部运送到秦国去,说:“作为同寮,我尽自己的心意。”

        士会逃到秦国后,三年不见先蔑。有人劝士会去见先蔑,士会说:“我和先蔑同有迎立公子雍之罪,没有办法留在晋国了。这是不得而已的出逃,并不是我认为先蔑的做法正确,还有什么和他见面的必要呢?”到六年以后,晋国的大夫们怀念士会,于是设法用计使士会回归晋国。

        这则故事,可以使我们看到春秋时期大臣们决定拥立国君和迎立国君时,讨论和行动的一个实例,有助于我们了解当时的某些社会风习。这次晋国迎立年长的公子雍虽然未能成功,但却提出了一个国家多难时要拥立年纪大些的公子为国君的原则,开辟了嫡长子继承制以外的某种特例。后来一些国家的大臣们在国家多难时拥立或迎立年长的国君,常以此事为例。

        (取材自《史记·晋世家》、《史记·秦本纪》、《左传·文公六年、文公七年、文公十三年》)

        59.邾文公卜迁

        邾国是春秋时期的一个小国,后又称为邹国,其范围约相当于今山东省费县、邹县、滕县、济宁、金乡等县地区,原来建都于邾(今山东曲阜东南南陬村),后来在邾文公执政时期,打算将都城迁到绎山(又称峄山,亦称邾峄山、邹山,在今山东邹县)下建都,邾文公于是命史官占卜,吉凶如何?史官占卜的结果是:“迁到绎地,利于民而不利于君。”

        邾文公说:“如果能利于民,就是孤的利啊!天生民而树之君,君的存在就是为了利民的。民既然有利,孤的利也就在其中了。”左右的大臣们说:“如果把国都迁居到别的地方,国君的生命可以活得长久些,这样做岂不是更好吗?”邾文公说:“国君之所以活着,就是为了养民。国君个人生命的短和长,是一时的事情;利民与否,是长久的事情。既然神的指示,迁到绎地有利于民,当然就应该迁去,还有能比利民更加吉祥的事情吗?”

        于是邾人将国都迁入绎地。当年五月,邾文公真的死了。后之史家评价邾文公说;“知命。”“知命”,就是懂得把生命用在最起作用的地方的意思。

        (取材自,《传·文公十三年》)

        60.楚庄王问鼎

        楚庄王(前613——前590)即位三年,不管政事,日夜游乐,而且下令于国中说:“有敢谏者,杀无赦。”

        臣子伍举入谏。楚庄王左边抱着郑姬,右边抱着越女,坐在钟鼓之间。伍举说:“臣想给大王说一则隐语。楚国高山上有一只大鸟,三年不飞也不叫,这是一只什么样的鸟?”楚庄公说;“这只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伍举,你退下吧!我已经知道了。”

        过了几个月,楚庄公仍旧日夜游乐,不管政事。大夫苏从入谏,楚庄王说:“你听到过我的命令吗?”苏从对答说:“如果微臣被杀而大王能够醒悟,臣愿死!”楚庄王于是罢淫乐,开始管理政事,诛杀了在这三年中表现不好的臣民数百人,而将表现好的数百人升官。提拔伍举、苏从两人主管楚国政事,国人都十分高兴

        国内政事上轨道了,楚庄王进而征服了周围的庸国等小国,打败了宋国。楚庄王八年,带兵讨伐戎国,陈兵于周天子京城的近郊以示楚国兵力的强大。周定王(前606——前585)派王孙满到楚军中慰劳楚庄王。

        楚庄王于是趁这个机会向王孙满打听周鼎的大小、轻重。周鼎是周代从前朝传下来的传国宝鼎,共计九只,一向是象征周天予的至高无上权威的。王孙满巧妙地避开楚庄王的问题说:“在德不在鼎。”

        楚庄王此时正是踌躇满志,便对王孙满说:“你不要阻挡我对九鼎的兴趣。楚国强大得很,军旅如林,把每个军士战戟钩口上的尖尖头折下来,加在一起,也足以铸成九鼎了。”</p>

        <b>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狠男人网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收藏狠男人小说网(www.41nr.com)

    相关书籍推荐
    别人都在看什么......
    申明:中国历代帝王故事,小说《中国历代帝王故事》文字、目录、评论均由网友发表上传并维护或来自搜索引擎结果,属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中国历代帝王故事 先秦(22) Copyright 41男人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41男人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