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库
  • 我的书架
  • 最近更新
  • 收藏本站
  • 您的位置:首页>>传统国学>>中国历代帝王故事TXT下载>>中国历代帝王故事>> 先秦(5)TXT下载

    中国历代帝王故事: 先秦(5)

    上一页 返回最新章节列表(回车) 下一页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 www.41nr.com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m.41nr.com

        先秦(5)

        郑武公二十七年,病重,夫人武姜要求改立段为太子,郑武公没有同意。这一年,郑武公病死,寤生继承了郑国的王位,是为郑庄公(前757——前701)。

        庄公元年,武姜为少子段请求分封于制邑。庄公说:“制邑是个特别险要的地方,虢叔就死在制邑。其他的任何地方都可以。”按制邑在今河南荥阳县东北。虢国原为郑国附近的诸侯国,都于制邑,虢叔是虢国的国君,据险与郑国为敌,后为郑国所灭,制邑就成为郑国领土。从这里可以看出郑庄公的深谋远虑。武姜又请封段于京邑(今河南省荥阳县东南),郑庄公同意了,封段于京,称之为京城太叔。

        郑大夫祭仲谏劝郑庄公说:“分封的都城过大,超过百雉,对国家是有害的。先王传下来的制度,大的分封都城不超过国都的三分之一,中等的分封都城是国都的五分之一,小的分封都城只合国都的九分之一。如今段所分封的京邑,过份大了,超越了制度,对国君是不利的。”雉,是古代计算城墙面积的单位,长三丈、高一丈为一雉。周代制度,诸侯国的都城,方五里,径三百雉;诸侯国内部分封子弟,其城邑不得超过国都的三分之一,即不得超过百雉,以防分封子弟过于强大而恃之以作乱。如今郑国分封给段的京邑,超过百雉,违反了制度,所以大臣祭仲提出意见。郑庄公说:“这是母亲姜氏(氏在当时是尊称)提出的要求,我也没有办法!”祭仲对答说:“姜氏喜欢段,她的要求是没有底的。不如早作打算。不要让段的力量滋蔓开来,一旦滋蔓以后,就难以控制了。蔓草都没有办法除掉,何况国君的宠弟呢?”庄公说:“多行不义必自取灭亡,你姑且等待一下吧!”

        过了一阵子,京城太叔不经过请示郑庄公,就要京邑附近的西鄙、北鄙,从属于自己。鄙是小邑,周代制度,五百家为鄙,西鄙、北鄙大约相当于如今大城市附近的乡镇。郑大夫公子吕对郑庄公说:“国无二主,国君应该下决心了。如果要把整个郑国让给京城太叔来掌管,那么我干脆就去当他的臣子;如果不打算让他当国君,那就应该马上除掉他!否则百姓就不能安定!”庄公说:“不必那么紧张,他这样下去,会自己得祸的。”

        京都太叔索性把西鄙、北鄙并入自己的分封邑以内,并且继续扩张势力到廪延(今河南省延津县东北)。公子吕又对郑庄公说:“可以除去段了,地方扩大了,力量就会增强。”庄公说:“不义于君,不亲于兄,越强大越垮得快!”

        京城太叔做好了一切发动叛乱的准备工作以后,带了兵要袭击郑国国都新郑(今河南省新郑县),妈妈武姜打算为京城太叔作内应,开都城城门接应他的军队入城。郑庄公了解到这一切后说:“现在可以动手了!”于是派公子吕带领二百乘战车讨伐京城大叔。那时候作战,每一乘战车编组包括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二百乘战车就是一万五千人的大军。大军一出,京邑的军民们马上就起来反对京城太叔。京城太叔带兵逃到鄢陵(今河南鄢陵县西北),公子吕的军队追赶到鄢陵,打垮了京城太叔的军队。京城太叔逃出郑国,到附近的一个小诸侯国共国(今河南省辉县)避难,人们就改称他为共叔段。

        郑庄公对母亲武姜自然很恼火,于是把武姜送到国都以外的城颍(今河南省襄城县东北)去,并且对母亲发誓说:“不及黄泉,无相见也。”黄泉是指地下,也就是说永不见面之意。

        后来时间一长,母亲到底是母亲,郑庄公就不免心中懊悔了。不过,已经赌咒发誓,悔之无及。

        颍考叔是颍谷(今河南省登封县内)的地方官,知道这件事后,便向郑庄公来献送礼物,庄公赐他吃饭,颍考叔吃饭时,把肉都留下不吃。庄公奇怪,便问他原因。颍考叔说:“小人家中有老母,一般的东西都吃过了,就是没有吃过国君享用的肉羹,我想请国君允许我带回去给母亲吃!”庄公说:“你还有母亲还可以带东西回去给她吃,唉!我已经没有机会可以向母亲尽孝心了!”颍考叔说:“斗胆问一下,这话是什么意思?”于是郑庄公便告诉他自己和母亲闹翻以及现在懊悔的情况。颍考叔看来早有准备,便对郑庄公说:“这又有什么难处呢?如果掘一条地道,你和母亲在地道中相见,这不就是在黄泉中相见吗?谁还能说你不遵守誓言呢?”原来,那时候的人们,特别是上层社会的人们,对自己的誓言,是很认真的,这大约和政治家们结盟时对神设誓的时代风气有关;如果谁违反了誓言,就会受到舆论的谴责和人们的轻视。所以,颍考叔能出这样一个使郑庄公既不违反誓言又能与母亲和好的主意,就当时的情况言,的确是很高明的。

        于是郑庄公和母亲武姜,终于在地道中见了面。庄公入地道时赋诗:“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武姜出地道时也赋诗:“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两人遂为母子如初。

        (取材自《史记·郑世家》、《左传·隐公元年》、《左传·隐公六年》)

        17.郑庄公和周天子较量

        由于犬戎攻周时,担任周司徒的郑桓公和周幽王一起死于骊山,周平王东迁时,郑桓公的儿子郑武公,作为周王朝的同宗,又很出了一点力气,所以,此后,郑武公和他的儿子郑庄公,一直兼任周天子朝廷的卿士。周代天子朝廷的高级官员通称卿,卿士是高级官员中的首席大臣,相当于后代之宰相。

        后来,周平王信任另一大臣虢公超过了信任郑庄公,郑庄公不免口出怨言,周平王否认说:“没有这回事!”为了表示相互信任,所以周天子和诸侯国郑国互派质。质,是春秋时国与国之间的一项保证制度,两国为了表示相互信任,互派国君的一个相当亲密的人,住到对方国家去。一般都是派国君的儿子,有时也派重要的大臣。后世的所谓人质,就是借用“质”字的这层意思。当时,周平王派王子狐为质于郑国,郑庄公派公子忽为质子周。这种互相派质的做法,平时经常发生在诸侯国之间。如今周天子和郑国这样一个诸侯国相互派质,这就说明,周平王东迁后,周室衰弱,周天子的实际地位已经下降到和一个诸侯国差不多了。

        周平王死后,因为太子泄父早死,所以由嫡长孙姬林继天子位,是为周桓王(前719——前696)。周桓王和大臣们商量,准备让虢公代替郑庄公为卿士。郑庄公知道这个消息后,心中不平,于是派大将祭仲①①祭仲,又名祭足,《左传》中有时又称祭仲足。本书中一律统一为祭仲。带兵到周天子境内的温地(今河南省温县)抢收了麦子,到了秋天,又抢收了周天子境内成周城地区(故址在今河南省洛阳市东郊)的禾稼,从此周、郑关系紧张。

        周桓王三年,郑庄公才第一次朝见刚上台的周桓王,周桓王还记着郑国派兵抢收周地粮食的事情,心里有气,对郑庄公很冷淡。周室大臣周桓公黑肩对周桓王说:“我周朝平王东迁,主要是靠着晋国和郑国这两个同姓国的支持,才能有今天的局面。就是十分礼待郑国,还不一定就能影响其他国家,使他们尊重周室呢!如今你对郑国国君态度冷淡,恐怕今后连郑国都不会来朝见你了。’

        又过了两年,周桓王终于用虢公忌父为卿士。同年八月,郑庄公再次朝见周桓王,次年,周桓王任郑庄公为左卿士。

        周桓王十三年,桓王免去郑庄公的左卿士职位,郑庄公自此不再朝见周桓王。周、郑之间又一次关系紧张。

        当年秋天,周桓王带领蔡、卫、陈三家诸侯的军队讨伐郑国,分部队为三军:周桓王自己带着天子的军队,为中军;虢公林父带领右军,蔡、卫两队属右军;周公黑肩带领左军,陈国的军队属左军。

        郑公子子元对郑庄公说:“陈桓公刚死不久,陈国政治上不安定,百姓不想打仗。如果首先攻击陈国的军队,陈兵必然溃散。周王的中军则必去救援,这一来,敌军的阵脚就乱了。蔡、卫两军就孤立无援,这时攻击蔡、卫,蔡、卫必然奔逃。左、右两军都溃散了,然后我军可以集中全力攻击周王的中军,必能获胜。”郑庄公认为这个分析有道理,便依计而行。双方接战于郑国的繻葛,果然如子元的分析,周桓王的军队大败。郑事将领祝聃,用箭射中周桓王的肩部,周桓王总算还能勉强支持着带领军队撤退。</p>

        <b>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狠男人网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收藏狠男人小说网(www.41nr.com)

    相关书籍推荐
    别人都在看什么......
    申明:中国历代帝王故事,小说《中国历代帝王故事》文字、目录、评论均由网友发表上传并维护或来自搜索引擎结果,属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中国历代帝王故事 先秦(5) Copyright 41男人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41男人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