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库
  • 我的书架
  • 最近更新
  • 收藏本站
  • 您的位置:首页>>传统国学>>历史的玄机TXT下载>>历史的玄机>> 李鸿章——近代洋务运动的巨擘(2)TXT下载

    历史的玄机: 李鸿章——近代洋务运动的巨擘(2)

    上一页 返回最新章节列表(回车) 下一页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 www.41nr.com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m.41nr.com

        李鸿章——近代洋务运动的巨擘(2)

        同治二年底至同治三年初,李鸿章继克苏州之后,连连攻克了无锡、嘉善、嘉兴、宜光、溧阳、金坛、常州,进逼天京外围。考虑到与恩师曾国藩的关系,李鸿章没有直接参与同治三年七月湘军攻陷天京的战役,而是把这一能捞到大功的战役留给恩师的湘军。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围剿下,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在经历了14年之后惨遭失败了。

        太平天国运动虽然失败,但遵王赖文光联合捻军还在北方继续战斗。山东曹州一战,他以机动灵活的战术,杀死了前来镇压的钦差大臣、蒙古科尔沁亲王、咸丰帝表兄僧格林沁。顿时被压迫人民为之一振。清廷在震惊之余,急调曾国藩为钦差大臣,率湘淮军主力北上,督办直、鲁、豫三省军务,负责镇压捻军;命令李鸿章署理两江总督,负责后援军饷。捻军没有固定的根据地,以运动战为主,灵活机动、声东击西。统帅赖文光又对部队大加整顿,更加提高了战斗力。曾国藩围剿捻军一年多毫无建树。清廷对湘军的行为深感不满,在同治五年十一月,改派李鸿章为钦差大臣,率淮军镇压捻军,命曾国藩仍回两江总督原任。

        当时的捻军为了战略上的需要,分为东西两支。因而西捻军由张宗禹率领,挺进西北;东捻军则由赖文光率领在中原活动。两支捻军成犄角之势,目的在开辟新战场,互相支援、分散清军兵力。老奸巨猾的李鸿章针对捻军的战略战术制定了“划河圈地”、“以静制动”的战略以限制捻军的流动,同时采用各个击破的方针,先集中兵力向东捻军进攻。同治六年底,东捻军被迫在山东运河以东狭窄地带周旋,后来虽突破了淮军包围,但不久又被困于黄河以南、运河以东、六塘河以北与大海之间,陷入李鸿章的四面包围,使“以走制敌”的战略战术无法施展,因此屡屡受挫。同治七年一月赖文光被俘,不久在扬州惨遭杀害。东捻军彻底失败。东捻军在遭到李鸿章包围的时候,西捻军为了解救东捻之围,转战东来救援,在东捻军失败前夕,已到达直隶。谁知这却正中了李鸿章的圈套。不久,西捻军又被李鸿章包围在黄河以南、运河以东、徒骇河以北之间的狭长地带。在重重的围困之中,张宗禹走投无路,跳了徒骇河自杀,下落不明。西捻军也被消灭了。

        在不到两年的时间之内,李鸿章残酷剿杀了东、西捻军,因功被清政府赐加太子太保衔,并实授湖广总督、协办大学士。当年秋,李鸿章奉诏进京觐见皇帝和太后,被加赏紫禁城内骑马的荣誉。

        李鸿章由一介儒生,靠镇压农民运动而青云直上。同治九年,曾国藩从直隶总督调任两江总督。李鸿章接任直隶总督,十一月又兼任北洋大臣。此时,李鸿章的淮军已发展到十来万人,驻防在京畿、辽东、山东、两江等地,几至半个中国,支撑着腐朽不堪的清王朝。李鸿章在这个高位上,稳稳当当地蹲了25年,这在清王朝的历史上几乎没有任何一个先例。李鸿章成为清末最有影响力的封疆大吏、中堂、大人。

        治器与治器之器

        镇压太平天国的时候,李鸿章发现太平军用洋枪,尤其李秀成的部队洋枪最多,最不好打。他由此得出结论:外国“炮火绝妙精厉”,“只有用洋人的军火才能制服太平军”。1862年6月,李鸿章的淮军中出现了洋枪队。洋枪杀伤力有限。李鸿章很快领悟到“西洋兵法是以炮为主,以枪为辅”,因而计划练成万人以上的炮兵,尽快将太平天国镇压下去。

        购买洋炮和炮弹,花费浩繁。英人从英舰上偷来的一颗十二磅炸弹就卖三十两白银,一颗破的铜帽也要十九两白银。李鸿章的淮军虽然控制了全国商业中心上海,税收可观,又享受诸多特权,但时间长了,经济上仍难以为继。于是,李鸿章向清廷奏准自办军火生产。

        李鸿章首先调早有此志的丁日昌从广东急赴上海主持建造兵工厂。丁日昌还没赶到上海,李鸿章就迫不及待先派参将韩殿甲设一局开始制造军火。丁日昌赶到后,李鸿章命他再设一局,专门仿造国外各种新式炮弹。有了这两个局还不够,李鸿章又命知州刘佐禹与“英国专家”马格里共同主持第三局制造炸弹。李鸿章将三局合称为“上海炸炮三局”。当时的人则统称它们为“上海洋炮局”。

        炸炮三局所造之炮为轻便的迫击炮(田鸡炮),生产能力较为低下,一个月统共才造六七尊。三局中刘佐禹、马格里之局用了许多以蒸汽机为动力的西方机器,雇用了不少洋工匠。韩殿甲、丁日昌之局没有这样的条件,只能由中国工匠手工生产。一个月下来,刘佐禹、马格里之局生产炸弹四千多颗,而韩殿甲、丁日昌两局合起来不过六千余颗。后来,刘佐禹、马格里之局由上海迁往苏州称苏州洋炮局,厂址就设在太平天国的纳王府。马格里经李鸿章允准,又从国外购买了一批机器,大大提高了生产能力,一个星期即可生产二千枚炮弹,还能制造各种规格的开花炮,把上海两局甩在了后面。李鸿章署理两江总督后,将苏州洋炮局迁到南京改为金陵制造局,始终将其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

        李鸿章的洋炮局越办越有名,由此成为公认的洋务派首领。李鸿章说:“日本学习西方成功了,我们也一定能够成功。照此发展一百年,我国可永远自立。”</p>

        <b>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狠男人网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收藏狠男人小说网(www.41nr.com)

    相关书籍推荐
    别人都在看什么......
    申明:历史的玄机,小说《历史的玄机》文字、目录、评论均由网友发表上传并维护或来自搜索引擎结果,属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历史的玄机 李鸿章——近代洋务运动的巨擘(2) Copyright 41男人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41男人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