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库
  • 我的书架
  • 最近更新
  • 收藏本站
  • 您的位置:首页>>传统国学>>历史的玄机TXT下载>>历史的玄机>> 李斯——流血的仕途(5)TXT下载

    历史的玄机: 李斯——流血的仕途(5)

    上一页 返回最新章节列表(回车) 下一页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 www.41nr.com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m.41nr.com

        李斯——流血的仕途(5)

        美化古代政治借以谏诤世主,本来是读书人论政的常见方式。而此时的秦始皇已变得刚愎自用,如何容得下博士淳于越的直言切谏?时任丞相的李斯对秦始皇的真实意图洞若观火,出面驳斥淳于越的观点:“五帝不相复,三代不相袭,各以治,非其相反,时变异也。今陛下创大业,建万世之功,固非愚儒所知。”

        李斯进一步指出,淳于越所说的乃是夏商周三代之事,何足效法?如果李斯的话到此为止,还主要是以类似于“历史进化观”的思想来解释国家制度应该随着历史的变化而变化,不应该为古代制度所束缚,这种思想本身体现的是历史的进步。其中尽管贬斥淳于越是“愚儒”不懂国家大计、从而剥夺了淳于越论政资格,难免有偏激、霸道之嫌,倒也无伤大雅。最糟糕的是,李斯针对淳于越批评朝政的个案,借题发挥、扩大事态,把读书人说成为专门喜欢与当政者作对的社会群体,应该予以镇压。他说,现在天下已经统一,法令出于一统,“今诸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惑乱黔首……今皇帝并有天下,别黑白而定一尊;私学而相与非法教,人闻令下,则各以其学议之。入则心非,出则巷议,夸主以为名,异取以为高,率群下以造谤”。这一分析,将读书人与朝廷对立起来,将“私学”与国家法令对立起来,将不同政见随意定性为恶意诽谤,从而赋予以暴力手段镇压的合法性。李斯的结论“自然”地推出如果容忍读书人的批评而不加以取缔禁止,就会形成君主的威势衰降于上、结党营私的力量形成于下的局面。因此,李斯奏请焚书:

        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

        秦始皇批准了他的建议,“焚书”的历史劫难就此形成。在“使天下无以古非今”的旗号之下,大批珍贵的上古文献化为灰烬;许多有自立意识的读书人受到残害。更为令人憎恶的是,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学术传统被摧毁;而以暴力手段镇压学术、迫害文人的“文字狱”,由此开其先河。政治与思想相结合,成为此后历代统治者控制社会的心法秘诀。体制的黑暗和弊端由此而被提升。作为这场历史劫难的始作俑者,李斯与秦始皇同样无法推卸其罪责。

        李斯的学识文采无疑是冠绝一时的。他借以飞黄腾达的资本不正是载于典籍的古代文化结晶吗?然而,在他的提议之下,文化典籍被当做愚民政治的障碍而付之一炬!其间意味,未免让人讽刺。

        但李斯此刻所关注的是,如何才能继续保持自己“位极人臣”的地位,李斯官居丞相尊位,一家人安享荣华。他的长子李由出任三川郡守(治所在洛阳),其辖区是秦控制广大东方地区的第一军政要地。李由之受朝廷重视,于此可见一斑。李斯的儿子都迎娶公主为妻;女儿都嫁给皇室王子为妇。李氏一门显赫,当朝无人可与为比。三川郡守李由告假回都城省亲,李斯置酒于家中,京城百官借机大献殷勤,前来祝寿贺喜。车骑上千,齐集丞相府前,真可谓门庭若市,冠冕如云。李斯目睹这一盛况,不禁志得意满:位高权重,一门富贵,此生可谓没有虚度。然而,他又隐隐有一种不安。老师荀子“物禁大盛”的告诫,油然浮上他的心头。他感叹说:“我只不过是上蔡的布衣百姓,承蒙皇上垂爱,提升我为百官之长。当今群臣的权位无一人在我之上,可称得上是富贵之极了。盛极则衰,这是世间常情,我不知未来是何种结局!”</p>

        <b>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狠男人网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收藏狠男人小说网(www.41nr.com)

    相关书籍推荐
    别人都在看什么......
    申明:历史的玄机,小说《历史的玄机》文字、目录、评论均由网友发表上传并维护或来自搜索引擎结果,属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历史的玄机 李斯——流血的仕途(5) Copyright 41男人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41男人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