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库
  • 我的书架
  • 最近更新
  • 收藏本站
  • 您的位置:首页>>传统国学>>历史的玄机TXT下载>>历史的玄机>> 李斯——流血的仕途(6)TXT下载

    历史的玄机: 李斯——流血的仕途(6)

    上一页 返回最新章节列表(回车) 下一页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 www.41nr.com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m.41nr.com

        李斯——流血的仕途(6)

        李斯在位极人臣之后,对未来感到无法把握;在功成名就的自得之上,恒压着吉凶莫测的隐忧。李斯为何不急流勇退、辞官归隐,在富贵乡中安度晚年?关键在于,李斯利禄之心太重,他明知位极人臣之后,可能结局不妙,但却不甘心自动交出权柄,去过富家翁的消闲生活。早年间的“仓中鼠”情结,在他一生的抉择关头都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只要有一分可能,他决不把自己置于远离权柄的位置上。

        败于赵高的厚黑学之下

        秦始皇死后,赵高掌握了秦国的实权,做了大量滥杀无辜、公报私怨的事情,唯恐大臣入朝奏事时在皇帝面前揭发他的罪恶,就蛊惑秦二世说:“天子之所以尊贵,就是群臣仅仅可以听闻其声,莫得亲见其面,所以才有‘朕’的尊号。况且陛下年轻,未必尽通诸事,如果在朝廷之上与群臣直接议事,万一言行举止有不当之处,就会被大臣所轻视,不利于示神明于天下。不如陛下深居宫禁之中,与臣及身边熟悉法律的近臣共同议事,一旦有事就可以从容安排。如此则大臣不敢胡乱奏事,天下就会称赞陛下为圣主了。”二世采纳了他的建议,不坐朝廷面见大臣,整日深居宫禁。“大内总管”赵高自然有随时伴驾的便利条件,史称“侍中用事,事皆决于赵高”。秦二世实际上被他变相软禁在宫闱之中。而丞相李斯等朝廷大员无法进入深宫,自然不能参与议政决策。

        秦二世在赵高的怂恿之下,把秦的暴政推向了极端。陈胜、吴广揭竿而起,首举反秦义旗。广大的山东六国故地,起兵响应者风起云涌。秦的统治已经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已经是大权旁落的丞相李斯几次要求给予单独召见的机会,准备劝谏皇帝,设法渡过危局,但秦二世根本不予理睬。秦二世还讥责李斯身居丞相高位,如何令盗贼这般横行。李斯在秦二世的讥责之下,心生恐惧,只怕丢掉高官尊位。他苦思多日,竟然改变了直言进谏的初衷。为了迎合皇帝的私欲、固位求宠,他写了一篇《劝行督责书》,进呈秦二世。这封上书的主旨,就是把申不害、韩非等人所主张的君主独裁理论从恶的方面推到了极致。他公然鼓吹,作为一个有为的君主,就应该是绝对专断,不受世间任何力量的制约,特别是要运用重刑秘术控制群臣。李斯的这篇“妙文”,文字深刻刺骨,但它的思想性,是君主理论中最酷烈、最黑暗的一部分。如果说当年写《谏逐客书》时,李斯还是一个积极奋进的学者,那么,写《劝行督责书》时的李斯,已经完全堕落成为了为保住利禄而出卖良知的政客了。

        李斯却终究逃不出身诛族灭的劫难。因为隐身在秦二世身后的赵高深知这个道理:想要完全控制朝廷的权力,非除掉李斯不可。于是,赵高不断挑拨秦二世和李斯的关系,最终导致李斯在劫难逃。

        对秦朝统治者而言,面对“盗贼益多”的局面,急需共商制止大乱的方针大计。但是,在这种非常时期,因为秦二世轻信赵高之言,公卿大臣少有朝见的机会。赵高凭借对李斯政治责任感的了解,知道他不会长期自甘沉默,于是就去拜见李斯,故作慷慨激昂之状:“关东地区群盗正多,而当今皇上却只知道督促兴建阿房宫,积聚狗马无用之物。我有心进谏,只是地位低贱,没有资格说话。这是君侯职责之内的事,您为何不劝谏?”李斯不由得感慨:“我当然知道自己的职责所在,准备进言早有时日了。只是皇上不坐朝廷,居于深宫。而我准备要说的话,是不可通过他人转告的,要想面见皇帝,又苦于没有机会。”赵高则显示出推心置腹的样子说:“只要您真的能为了国事而直言进谏,请允许我为君侯寻找皇上得便的时间,通知您求见皇上。”赵高居然可以把政敌的一腔热情转化为置人于死地的陷阱。在这个层次的“厚黑”人物心目中,是没有任何政治原则、价值观念值得遵守的。忠、信、节、义都是他们所嘲讽的对象。他们所看重的只有实用性的功利,使用任何下流的手段都不会有丝毫的犹豫。可悲的是,李斯竟然把居心叵测的赵高误认为志同道合的盟友。</p>

        <b>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狠男人网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收藏狠男人小说网(www.41nr.com)

    相关书籍推荐
    别人都在看什么......
    申明:历史的玄机,小说《历史的玄机》文字、目录、评论均由网友发表上传并维护或来自搜索引擎结果,属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历史的玄机 李斯——流血的仕途(6) Copyright 41男人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41男人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