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库
  • 我的书架
  • 最近更新
  • 收藏本站
  • 您的位置:首页>>传统国学>>傅佩荣《孟子》心得TXT下载>>傅佩荣《孟子》心得>> 第十六章 向上的人生境界(3)TXT下载

    傅佩荣《孟子》心得: 第十六章 向上的人生境界(3)

    上一页 返回最新章节列表(回车) 下一页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 www.41nr.com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m.41nr.com

        第十六章向上的人生境界(3)

        什么叫光辉呢?前面讲充实之谓美,代表你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跟任何人来往,都可以做到善的要求;如果你日日如此,有恒心就会出现光辉了。《孟子》里提到,挖一口井,很辛苦地挖了九仞了(一仞是七尺),几丈深,还是没有看到泉水涌出来,好像很冤枉,但就算只差一寸,也还是一口废井。这说明做任何事都要有恒心啊!所以不能说,德行上的修养我已经不错了。孟子也说,五谷是很美的植物,但如果没有长到成熟,还不如杂草。仁也一样,也要“在乎熟之而已”,熟代表成熟。这都要靠恒心,做到了,才叫做充实而有光辉。做好事只做了几天,发现别人不太肯定你,算了,其他人没做好事也照样过日子,干吗那么累呢?放弃了,这是很多人的遗憾。

        佛教里的菩萨,头上都有光圈。西方中世纪以后,只要是圣人,画像都有光圈,说明一个人经常坚持行善,人格就会有光辉。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这样的大人到任何地方,大家都能感觉到他的那股力量。

        —大而化之之谓圣—

        第五个境界,大而化之之谓圣。儒家讲,圣人有什么作用呢?大而化之。今天讲“大而化之”,是说一个人不拘小节,什么事情都无所谓。孟子所谓的“大”是充实而有光辉,但光辉是静态的,“大而化之”却是动态的,说明一个人修炼之后还需要适当的位置。古代“圣”字常常和“王”字联系在一起,因为当了帝王圣德才有机会表现。所以孔子经常梦见周公,对他特别崇拜,因为周公既是有完美德行的圣人,又有天子的位置,曾经代理朝政,治绩卓越。

        《孟子》里提到的圣人有四种:伯夷,圣人里面最清高的;柳下惠,圣人里面最随和的;伊尹,圣人里面最有责任感的;还有孔子。孟子特别强调,周围的人看到他们,都会受到某种力量的感染和推动,风动草偃,风俗就慢慢变得敦厚了。孔子更不要说了,他的学生对他心悦诚服。学生们本来都很平凡,经过孔子的教导,每一个人表现出自己的特色,在德行上有一定的成就,所以孔子是“大而化之之谓圣”。

        —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

        最高的境界是“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很少人谈。孟子说“不可知之”,但是如果真的不谈,会错过孟子思想最高深的境界,最精彩的地方。

        这里的“神”并不是指鬼神,而是指人的世界里所有精微奥秘、神妙无比的情况,比圣还要高的,就叫做神,什么叫“不可知之”呢?佛教里最高境界叫做不可思议境界,凡是可以思考的,说得出来的境界,都不够高。真正最高的境界是不可思议的。不可思议,是指怎么想也想不通,那么怎么知道它是什么样子?怎么知道真的存在呢?这需要某种修炼。

        一个人年轻的时候,看到老人家的修养,感觉很难理解。一个人为什么要自我牺牲,要以德报怨?一个人活在世界上,为什么要谦虚退让?对道家的思想,我们觉得很难理解。因为自己经验不够,认识有限,就觉得别人所说的话不可思议。但是如果我继续努力,说不定哪一天就懂了。所以孟子特别鼓励,你要往上走,从善到信、到美、到大,再往上到圣,继续往上走,到神,说明他有一种肯定——人性可以像神明一样的伟大。

        我们不能因为自己年龄有限、格局有限,就说那个境界不可能。等哪一天发现那个境界你达到了,发现说不清楚,因为你和没有经验的人说,怎样描述都不够。道家说“道可道,非常道”,用言语可以说得出来的道就不是永恒的道,如果真的体验到了,不说也罢。老子也说,“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意思是了解的不说话,说话的不了解。

        在基督宗教里谈到最高的神,不再称他为上帝,直接叫做“不可思议的、奥妙的、无比的,就是难以想象的上帝”,用很多定语,都是非理性所能掌握的意思。最高层次是不能想象的,对人来说是一片漆黑的,根本看不清楚的。

        所以孟子说,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

        一定要承认,我们的生命是一个神奇、奥妙的东西,叫做五行之秀、天地之灵。这样一个人有非常神秘的部分,只是有时候把自己看得太平凡了,如果给自己机会,会发现我们的生命和别人的生命互相感通。

        感通,是指我本来只求自己的温饱,顾到自己的安全,后来发现别人有困难,就觉得不忍心。“不忍心”三个字,被孟子作为仁政的基础,如果一个统治者有不忍别人受苦的心,就够了,将他推出来治理天下,就好像在手掌上转东西一样,可运于掌。如果去掉不忍心,变作很忍心,看到别人受伤没感觉,看到别人有困难也不愿意去帮忙,最后变成封闭狭隘的世界,和动物没有差别了。

        学习孟子思想,一定要充分理解他的人生六个境界,越往上面难懂的地方,越要下工夫认识。成为大人,需要某种修炼;成为圣人,还需要有力量,大而化之,能够感动感化孟子周围的人。把人的价值无限上纲,这是一种人文主义。

        法家为什么有问题呢?法家只是把政治领袖无限上纲,他就是要尊君卑臣,那其他人的价值就被忽略了,变成工具和手段了,这是法家的困难。

        在儒家看来,每一个人都是价值的主体,可贵在于人性向善。所以社会上年纪大的当权派就要想尽办法,让每一个人的向善人性有充分发挥的机会,从教育到社会制度到整个政策,都配合这个目标去发展。这个目标确立之后,整个社会每一个人都觉得自己受到尊重,我是一个主体,我有自主性,我应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这样,就可以从第一步“可欲之为善”慢慢往上走。

        胸怀决定人生格局,这个胸怀就来自于见识。我们最好了解孟子对人生的六个层次的描述,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取法乎上”,至少可以“得乎其中”,再慢慢努力。孟子这一段话很精彩,给了我们很大的希望,同时也给我们很大的压力,督促我们努力,使自己的人格、人性慢慢走向成全,走向完美。

        儒家思想的可贵就在这里,它有两个层面,一个是横的层面,关怀照顾越来越多的人;一个是纵的层面,自我生命经过磨炼、提升,慢慢往上走,善、信、美,一路发展,人格日趋完善。这是儒家哲学的完整体系。</p>

        <b>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狠男人网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收藏狠男人小说网(www.41nr.com)

    相关书籍推荐
    别人都在看什么......
    申明:傅佩荣《孟子》心得,小说《傅佩荣《孟子》心得》文字、目录、评论均由网友发表上传并维护或来自搜索引擎结果,属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傅佩荣《孟子》心得 第十六章 向上的人生境界(3) Copyright 41男人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41男人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