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库
  • 我的书架
  • 最近更新
  • 收藏本站
  • 您的位置:首页>>传统国学>>傅佩荣《孟子》心得TXT下载>>傅佩荣《孟子》心得>> 第十六章 向上的人生境界(2)TXT下载

    傅佩荣《孟子》心得: 第十六章 向上的人生境界(2)

    上一页 返回最新章节列表(回车) 下一页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 www.41nr.com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m.41nr.com

        第十六章向上的人生境界(2)

        其实,第一步不算真的境界,只能算出发点,但是它的基础非常深刻,是人性向善。

        —有诸己之谓信—

        第二步,有诸己之谓信。有之于自己,叫做信,信就是真。这句话的意思是,做到善就代表我是个真正的人。光是喜欢别人善的行为,自己没有做到,就不能算真正的人。因为人性向善,没有第二个选择,所以要讲真话、行善。一个人再会读书,再有本事,不见得是真的,只有行善,才会发现自己真正是一个人。

        第一步光看到别人可欲的行为,第二步在自己身上实现,才成为一个真正的人。

        —充实之谓美—

        第三步,充实之谓美。一个人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任何情况和任何人来往,都可以做到善,这就是美。这种美叫做人格之美。

        儒家有两种美,在孔子那儿是人文之美。两种美不太一样。孔子的人文之美叫做“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质,是说一个人天生朴实的性格,本性非常善良;文,代表文化、教育,如此才懂得以适当的方式与别人来往,恰到好处。具备这两样,就叫做“文质彬彬”。孔子很强调礼乐教化,认为做一个完美的人需要各种条件,还要用礼乐加以文饰、装饰。这表明内在有真诚的心意,外在的礼乐才有基础,这是孔子的人文之美。

        孟子处在战国中期,天下更乱了,来不及慢慢讲人文、做教育,怎么办呢?他讲人格之美。即使没有受过任何教育,只要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与任何人来往,能够设法实现“可欲”之善,没有任何遗漏就好了,这叫做“充实之谓美”。“充实”二字就代表没有任何遗漏。这一点其实很难做到。因为一个人时间有限、力量有限,有时判断还有误。比如一个人有五个朋友,如果统统讲道义,可能时间不够分配。比如五个人忽然都有事情,他的手机里同时出现五个危急讯号,都请求帮助,他怎么办呢?只能选一个来帮助,但另外四个就会觉得他不够朋友,这就很为难了。

        想做到充实之谓美,就要不断修炼,一方面增强自己的能力,另外一方面不要朋友,不然帮不了那么多,一旦都有困难,还需要分出本末先后,分出交情深浅。如果朋友和父母的需要同时出现,该怎么办?当然先去照顾父母亲。这样一来,还是会觉得人生有遗憾,恨不得自己有三头六臂,任何人有需要我都可以帮忙。这是儒家的一种正常思考。儒家教我们怎么判断,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哪件事先做,哪件事后做。这是个很难的抉择。

        学生乐正子做到了“充实之谓美”这一步,已经不容易了。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与任何人来往,都可以做得恰到好处,这是很大的挑战。而这才是第三步而已。

        —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

        第四步,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人”是个特殊的概念。我们都是平凡人,从小是小孩子,叫做小人,长大之后能否成为大人呢?不一定。要看有没有培养你的大体,你的心,让你的减少,养心莫善于寡欲。减少,我的心得到存养充扩,慢慢就变成大人。

        这个大人,不容易做到。孟子说,首先不失去赤子之心,不失去那种孩子般的单纯,保存最原始的人性向善的根苗。很多伟大的哲学家都强调小孩子的单纯是很可贵的。老子也说要复归于婴儿,因为人在社会上奔走,久而久之就忘记了自己是什么样子,只有复归于婴儿,才能保持单纯、朴实。

        近代西方的重要学者尼采说了,精神有三种变化,第一变成骆驼,第二变成狮子,第三变成婴儿,婴儿是最高境界。耶稣也说,你们让小孩子到我跟前来,因为天国是他们的。这些哲学家、宗教家都比孟子晚,这意思其实早被孟子一句话搞定了: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这个大人是很难做到的。孟子还有一句话:“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有人说,说话不用守信,做事不用有结果,不是赖皮吗?怎么算做大人呢?必须注意,他说的最后四个字“惟义所在”。一切看应不应该,看道义在什么地方。

        为什么说言不必信?儒家一向强调说话要守信,但守信有个困难,说话时和约定的将来有个时间落差,并不是现在就履行。比如,说明天我们在哪里见面,如果明天果然就见了,就算守信,但是如果这之间正好发生了一件事,谁能预测谁能控制呢?我常常举一个有些极端的例子,但很容易理解。假设我买了一把猎枪,一个好朋友说,下个月猎枪借我用吧。那当然没问题了,我先答应了。下个月他跑来找我,说你答应借我猎枪,借我吧。但我不能借。为什么?因为一月之中朋友患了抑郁症,有自杀的倾向,如果为了守信把枪借给他,万一出事了,我心里怎么过得去?这时我只好撒谎,哎呀,枪不见了。所以这时需要勇敢地判断,而不能只讲“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情况发生变化,只能找各种理由而不守信,这才是“大人者,言不必信”的考虑。

        行不必果,也有道理。我们一起做一件事,是要得到一个结果。但如果做了一半才发现伙伴是不良分子,再继续做,是帮助他做坏事,那么我马上就毁约不做了。别人会说你这个人不守信用,但是大人照样要坚持,因为“惟义所在”,要看道义在什么地方。这个太难了。这样的大人观念在《孟子》里经常出现,代表修养到大的阶段,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p>

        <b>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狠男人网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收藏狠男人小说网(www.41nr.com)

    相关书籍推荐
    别人都在看什么......
    申明:傅佩荣《孟子》心得,小说《傅佩荣《孟子》心得》文字、目录、评论均由网友发表上传并维护或来自搜索引擎结果,属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傅佩荣《孟子》心得 第十六章 向上的人生境界(2) Copyright 41男人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41男人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