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库
  • 我的书架
  • 最近更新
  • 收藏本站
  • 您的位置:首页>>传统国学>>历史原来这么八卦TXT下载>>历史原来这么八卦>> 第八篇 俗语谚语(13)TXT下载

    历史原来这么八卦: 第八篇 俗语谚语(13)

    上一页 返回最新章节列表(回车) 下一页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 www.41nr.com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m.41nr.com

        第八篇 俗语谚语(13)

        蒙古包主要由架木、苫毡、绳带三大部分组成。制作不用水泥、土坯、砖瓦等,原料由木和毛组成。呈圆形尖顶,顶上和四周以一至两层厚毡覆盖。一般的蒙古包,顶高约3~5米,围墙高约16米左右。包内有四大结构,分别为:哈那(指蒙古包围墙支架)、天窗(蒙语是“套脑”)、椽子和门。蒙古包以“哈那”区分大小,通常哈那分为4个、6个、8个、10个和12个。12个哈那的蒙古包是比较大的一种,面积可达600多平方米,远看如同一座城堡。

        在游牧民族的生活中,白天男人们去放牧,老人、妇女、未成年人则看守帐篷,做些家务活。这时候,在家的一些年轻小伙子就会乘机去找年轻姑娘谈情说爱。他们在帐篷中间乱窜,找机会混到姑娘家去。如果帐蓬里只有他们两个人,那可就好了,尽情地说笑玩乐。如果不巧碰上了老头,年轻小伙只得笑嘻嘻地说一声:“啊!对不起,我走错帐篷了!”姑娘一般都说声:“你又混帐了?!”小伙子腼腆地笑笑,以此为乐。碰上严厉的老头,那可就遭殃了,人家姑娘可是要嫁富贵人家的,小伙子刚跨进帐篷时,老头就会胡乱说几句:“混帐东西,又来了!”“混帐的家伙!”年轻小伙子自知没法进,赶紧退出帐篷。

        后来,“混帐!”、“混帐东西!”就渐渐成了口语,成了一句骂人的话了。大概就是来自这个住在蒙古包里的游牧民族所传下来的风流韵事吧!

        五花阵和八门阵:

        五花八门最初指古代兵法中阵法名称

        古人打仗都喜欢讲行军布阵。中国最早的阵法,据说始于黄帝,黄帝为战胜蚩尤,从神那里学到阵法。在4600多年前,先祖轩辕黄帝和蚩尤在涿鹿展开一场大战,蚩尤铁头铜身刀枪不入,还会呼风唤雨,制造迷雾。黄帝起初屡败于他。

        有一天晚上,一个仙女(九天玄女)手上捧着一个玉匣来到军中,送给黄帝一本天篆文册龙甲神章,龙甲神章除了记载兵器的打造方法之外,还记载了很多行军打仗遣兵调将的兵法。黄帝根据书里面的记载,最终打败了蚩尤。后来黄帝令宰相风后把龙甲神章演绎成兵法十三章,孤虚法十二章,奇门遁甲一千零八十局。周朝时传至姜太公,著《六韬》,又名《太公兵法》,后由黄石道人传与张良,相传张良将其精简为十八局《奇门遁甲》。

        在商朝后期,即公元前12世纪,商王武乙到武丁编制了左、中、右“三师”,后世便以“三师”作为固定的阵形。中国的阵法是在春秋和战国发展成熟的。春秋战国时期,《六韬》、《吴子》和《孙膑兵法》都有阵法的讨论。《吴子》是战国名将吴起所著兵法。战国以后,因步骑取代战车成为军队的主要编成,阵法便有了新的发展变化。1972年出土的《孙膑兵法》中,即讲述了十种阵形(方阵、圆阵、锥行之阵等)。同时代的《尉缭子》也有“阵形篇”。据传汉丞相诸葛亮“推演兵法,作八阵图”。明代戚继光自创“鸳鸯阵”和“三才阵”,在抗倭战争中威力无比。我国历史上阵法很多,其中就有五行阵和八卦阵。

        五行阵又称五花阵,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许多战略家都使用过这种五行阵。古人认为,构成各种物质的种种元素即是五行。五行便是金、木、水、火、土。同时五行又可代表五种方位:东、西、南、北、中;又可代表红、黄、蓝、白、黑五种色素,它们混合在一起,就可达到很多使人眼花缭乱、猝不及防的效果。所以后人又美其名“五花阵”。

        八卦阵也叫八门阵,是按照八卦的次第列为阵势的。八卦即乾、坤、巽、兑、艮、震、离、坎,分别代表天、地、水、火、雷、山、风、泽。八八又可变成六十四卦,常使对方军队陷入天地水火的迷离莫测之中。相传,春秋时期的孙武、战国时期的孙膑最早运用八门阵。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又将八门阵改变成为“八阵图”。《三国?蜀志?诸葛亮传》记载:“亮长于巧思,损益连弩,木牛流马,皆出其意;推演兵法,作八阵图,咸得其要云。”使得八阵图天下闻名!

        后来人们就用“五花八门”恰如其分地比喻事物变化多端或花样繁多。

        一问三不知的由来:

        三知指的是知开始、知发展、知结果

        “君子之谋也,始、衷、终皆举之,而后入焉。今我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难乎?”这段话出自《左传》,指始、中、终三阶段三方面都不知道。今人邓拓在他的《变三不知为三知》一文中,对“始、中、终”做了很详细的阐述:“‘始’,就是事物的起源、开端或创始阶段,它包括了事物发展的历史背景和萌芽状态的种种情况在内;‘中’,就是事物在发展中间的全部过程情形,它包括了事物在不断上升或逐步下降的期间的各种复杂变化过程在内;‘终’,这就是事物发展变法的结果,是一个过程的终了,当然它同时也可以说是另一个新过程的开始。”这来自于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故事!

        公元前468年,晋国派苟瑶率攻打郑国。此时已是一方霸主的齐国,为防止晋国在击败郑国后会变得更加强大,从而对自己霸业造成威胁,便派将军陈成子暗中带兵援郑。一日,一名叫苟寅的部将报告陈成子:“从晋军过来一个人扬言要全部消灭我军,他们已经出动一千辆战车准备来袭击我军的营门。”陈成子神知兵法,自知两军阵前言辞的重要。听了便严肃地说:“国君在出发前曾瞩令众将士,不要追赶残兵,也不要害怕大军。晋军就算是出动了一千辆战车,我们也得整队而战。两军阵前,你灭自己志气,壮敌人威风,回国后我要上报给国君。”苟寅自知失言,于是感慨地说:“君子之谋也,始、衷、终皆举之,而后入焉。今我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难乎?”他的意思是说,聪明人谋划一件事情,对其开始、发展、结果三方面都要考虑到,然后才表述出来。而我对这三方面都没有详细思考就向上急忙报告,怎么能懂用兵之道呢?</p>

        <b>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狠男人网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收藏狠男人小说网(www.41nr.com)

    相关书籍推荐
    别人都在看什么......
    申明:历史原来这么八卦,小说《历史原来这么八卦》文字、目录、评论均由网友发表上传并维护或来自搜索引擎结果,属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历史原来这么八卦 第八篇 俗语谚语(13) Copyright 41男人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41男人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