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原来这么八卦: 第八篇 俗语谚语(14)
第八篇 俗语谚语(14)
“三不知”从最初的始、中、终三方面都不知道,逐渐产生了其他的意思。现在一般用“三不知”指对内情一无所知,有时也指装糊涂。明代小说《二刻拍案惊奇》卷三说道:“桂娘一定在里头,只作三不知,闯将进去,见他时再作道理。”这里便用“三不知”表示匆匆忙忙、冒冒失失的样子。《金瓶梅》十三回里有“那西门庆三不知正进门,两个撞了个满怀。”这里“三不知”还有突然、一下子的用法。清代无名氏所作《定情人》中写道:小姐一见彩云,就问她:“我刚与若霞说的几句话,怎就三不知不见了你,你到哪里去了这半晌?”到了近现代,“一问三不知”也就表示一个人什么都不知道或者怎么问都说不知道等多重意义!
乱七八糟的由来:
原来指汉朝“七国之乱”和“八王之乱”
“乱七八糟”是一个很口语化的成语,现实生活中使用频率很高。通常,人们都是从字面上理解这个成语,比如“乱”是没有秩序,没有条理的意思;“糟”,原指“做酒剩下的渣子”。两个连用后常指“事情很乱”、“把事情办坏”。而“七八”大概也被琢磨为“七上八下”的意思。其实,成语“乱七八糟”来源于历史上的两段史实。
“乱七”,指的就是发生在西汉时期的“七国之乱”。
西汉初年,刘邦实行郡县制和分封制并行的制度,铲除异姓诸侯王和开过功臣后,分封了兄弟子侄九人为王,即同姓九王。高祖并与群臣共立非刘姓不王的誓约。但是,经过几代的演变,诸侯王的势力不断扩大。到景帝,就齐、楚、吴三封国几乎占天下之半,威胁着汉王朝的中央政权。所以大臣晁错建议景帝进行“削藩”。景帝采纳了晁错的建议,但激起诸王强烈反对。汉景帝三年(前154年)正月,吴、楚等七国以“诛晁错,清君侧”为名,发动武装叛乱,史称“七国之乱”。景帝先诛杀晁错,希望平乱,但诸王的军队还是不退,继续挺进。景帝悔恨之余,派遣太尉周亚夫率兵征讨。周亚夫以坚壁固守的战术,平定了历经三个月的七国之乱。这就是历史上的“周亚夫平七乱”。
“八糟”,指的是晋朝皇室内宫争权夺利的“八王之乱”。
西晋初年,司马炎建立晋朝后,皇室子弟都封为诸侯王,享有诸多特权。司马炎死后,继位的惠帝司马衷愚呆弱智,朝政大权落入外祖父杨骏的手里。此后,惠帝皇后族贾氏开始争权,首先皇后贾南风联合司马玮、司马亮发禁军围杀太尉杨骏,废杨太后,以司马亮辅政。为了进一步独揽大权,贾后密诏司马玮将司马亮及太保卫瓘杀死,由司马玮出来辅政。不久借擅杀大臣之罪处死司马玮,贾后得以执掌大权。为进一步独霸朝野,贾后又废皇太子司马遹为庶人后毒死。同年,赵王伦发动兵变,打出为太子司马遹报仇的旗号。永康元年(300年),赵王伦进攻洛阳,斩杀了贾后及其亲党。这场持续16年之久的皇族夺权混战才得以结束。因为先后参与夺权的共有八个同姓王:汝南王亮、赵王伦、楚王玮、齐王冏、河间王颙、成都王颖、长沙王乂和东海王越。因此,这场混战史称“八王之乱”。这次皇室之间争权夺利的血腥斗争,此起彼伏,“八王之乱”被形象地称为“八糟”。
此后,人们将“七国之乱”和“八王之乱”这两个历史事件连到了一块,就产生了“乱七八糟”这样一句成语。</p>
<b>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狠男人网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收藏狠男人小说网(www.41nr.com)。
- 大玄印
第六百四十八章 参赛名单 - 仙道少年行
第143章 行路 - 规则怪谈:死亡黑猫饲养指南
第218章 诡梦列车(11) - 骑砍玩家狂想曲
第一百三十二章 诺德王国分裂 - 猎天争锋
第1900章 跨越星区的薪火相传! - 秦刀
第八十三章洗脱嫌疑 - 得知真相,七个师姐跪求我原谅
第一百三十三章关键时刻 - 大隋:我杨俨,继承大统
第一百一十二章 审问 - 十日诡谈
第一百八十五章 强煞(二) - 界起通天
第1069章云尘闭关再入极境 - 开局:葬神峰主,我培养大帝无数!
第九十六章 我应该没有强迫你吧?求推荐 - 灵宠创造模拟器
第1295章 冥府与后土大神的关系 - 重生:我在修仙界大杀四方
第一百零一章一剑斩苍穹 - 亿万萌宝老婆大人哪里跑
第3645章 你们都还好吗? - 永夜圣典
第九十七章,全新的魔族 - 第一瞳术师
第1882章 番外:现代篇(44) - 道婿下山
第24章 挖祖坟 - 恐怖复苏之全球武装怪胎
第2249章 拔钉(下) - 抛夫弃子,我带六个女儿吃香喝辣
第834章 电棍 - 妈咪轻点虐,渣爹又被你气哭啦
第350章 别让她伤到自己的眼睛 - 刚出娘胎,定亲转世女帝
第182章 赢给你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