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库
  • 我的书架
  • 最近更新
  • 收藏本站
  • 您的位置:首页>>传统国学>>历史原来这么八卦TXT下载>>历史原来这么八卦>> 第八篇 俗语谚语(12)TXT下载

    历史原来这么八卦: 第八篇 俗语谚语(12)

    上一页 返回最新章节列表(回车) 下一页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 www.41nr.com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m.41nr.com

        第八篇 俗语谚语(12)

        再说拍马,据说来自于蒙古人的风俗。蒙古族牧民常以养得骏马为荣,所以相互牵着马相遇时,常要拍拍对方马的,摸摸马膘如何,并附带随口夸上几声“好马”,成为社交的习惯。后来蒙古族建立元朝,马便是一个将领权力、身份、地位的象征,所以下级对上司的赞美,常常就是拍拍他的马,夸他的马好,什么“鬃长毛亮”,什么“良驹难得”等。后来逐渐人们就把对上司的奉承称为“拍马”了。

        拍马作为一种奉承的形象,用在口语上就变成“拍马屁”了。如《官场现形记》第四五回:“账房师爷因为他时常进来拍马屁,彼此极熟,不好意思驳他。”清秋瑾《演说的好处》:“这种最上等的人,不堪,今日迎官,明日拜客,遇着有势力的,又要去拍马屁。”

        后人就把“溜须”“拍马”作为两个谄媚奉承的典故合为一处,形成成语“溜须拍马”,形容对他人阿谀逢迎,或不切实际的夸大、“赞扬”,以博取对方好感的行为。

        三姑六婆的由来:

        最初乃女性职业,并非女亲戚大杂烩

        我国民间常有“三姑六婆”之说,意思是指家庭关系复杂,新进门的媳妇在这一家不好处。“三姑六婆”用以形容女亲戚,在现代汉语中则也指社会上各式市井女性。但是原本三姑六婆指的是古代中国民间女性的几种身份或职业。元?陶宗仪《辍耕录》记载:“三姑者,尼姑、道姑、卦姑也;六婆者,牙婆、媒婆、师婆、虔婆、药婆、稳婆也。”现在我们分别介绍一下古时女性做的这些事。

        “三姑”中的尼姑就是佛教中的女和尚,宋?庄季裕《鸡肋编》卷上:“京师僧讳和尚,称曰大师。尼讳师姑,呼为女和尚。”道姑指道教中的女道士,隋唐时期,道士也称道人、羽士、羽客,随着女性的加入,于是又有了女道士。卦姑指以占卜、算命等为业的妇女,她们一般排生庚八字推年辰以预卜吉凶,或运用拆字、解签、看相等方式。属古时候民间玄学,也有不少信众。

        牙婆:又称牙嫂,指专做人口贩子的女性。既专为府第官方奔忙,也为富豪私家拉拢。宋?吴自牧《梦粱录?雇觅人力》记:“府宅官员,富豪人家,欲买宠妾、歌童、舞女、厨娘,针线供过,粗细婢妮,亦有官私牙嫂,及引置等人。”即富贵人家娶姬妾,置歌女,雇厨娘,买婢妮,都找牙婆承办。牙婆是这方面的牙人,古“牙人”即今天的经纪人。

        媒婆:就是专为人家介绍婚姻的老妈子。我国古代媒人起源较早,在《诗经?卫风?氓》里就记有“匪我愆期,子无良媒”的风俗。没有良媒,双方就成不了亲,所谓“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古时有官媒和私媒之分,还有媒人、红娘、冰人等别称,官媒即《周礼》中所说“媒氏掌万民之判”。

        师婆:以装神弄鬼、画符念咒的巫术作为生活来源的巫婆。巫在我国起源很早,有男巫和女巫之分。男曰眺,女为巫。如战国时代西门豹制止了一巫婆,称河伯娶妇,从而诓骗众人送女子入河。大概宋以前就把女巫称为师婆了,到元朝就进了书面语,如张国宾《罗李郎》中说:“也不索唤师婆擂鼓邀神,请山人占卦操着。”

        虔婆:即鸨母。虔字在古代有强行索取之意,人们根据鸨母勒逼众女接客,从她们身上强行榨取钱财的形象,而送鸨母一个“虔婆”的称号。元《曲江池杂剧》道:“虽然那爱钞的虔婆,他可也难怒免,争奈我心坚石穿,准备着从良弃贱。”

        药婆:古时指靠着出卖手里的药方和成药为生的妇女。有时利用药物给人治病,有时也会造成加害他人的形象。现在意义上的药婆是在偏远地区运用一些土法子和中草药给人看病的妇女。

        稳婆:指为官府服役或私人接生的接生婆,平时也常叫老娘。稳婆作为一种专门的职业,最初形成于东汉时期。到唐宋时,作为一种职业已非常盛行。明清时期,一些永安稳婆还会在自家门口悬挂如“祖传某奶收生在此”的招牌。古时宫廷也需稳婆,于是在民间接生婆里预选,然后把预选出来的登记在册,需要时便唤进去。被选进宫廷的稳婆除了接生、并甄选乳娘外,有时还会负责检查宫女的身体。在发展过程中,稳婆这一行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行话。如她们称孕妇为“锁母”,羊水外溢为“报喜”,腹疼即将分娩为“挂喜”,分娩为“才喜”等。

        “混帐”最初为何意:

        “混帐”原本指蒙古小伙走错帐篷

        从前,我国北方的蒙古族过着群居的游牧生活。游牧生活是指终年随水草转移进行游动放牧的一种草原生活方式。为了住宿方便,他们经常带着帐篷式的蒙古包,赶着牛羊和马群,碰上有水草的地方便支起蒙古包,落脚下来。后来,他们进入了汉民族生活圈,他们之间有关“混帐”的故事也带到了汉语中。混帐与“蒙古包”有关。

        蒙古包古代称作穹庐、“毡包”或“毡帐”。《汉书?匈奴传下》记载:“匈奴父子同穹庐卧。”颜师古注解到:“穹庐,旃帐也。其形穹隆,故曰穹庐。”唐《周书》载:“虽有城郭,而不居之,恒处穹庐,随水草畜牧。”元朝马致远《汉宫秋》中楔子:“毡帐秋风迷宿草,穹庐夜月听悲笳。”皆记载了他们所住的环境。南宋时期的《黑鞑事略》中便描述了穹庐的样子,曰:“穹庐有二样:燕京之制,用柳木为骨,正如南方罘思,可以卷舒,面前开门,上如伞骨,顶开一窍,谓之天窗,皆以毡为衣,马上可载。草地之制,以柳木组定成硬圈,径用毡挞定,不可卷舒,车上载行。”</p>

        <b>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狠男人网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收藏狠男人小说网(www.41nr.com)

    相关书籍推荐
    别人都在看什么......
    申明:历史原来这么八卦,小说《历史原来这么八卦》文字、目录、评论均由网友发表上传并维护或来自搜索引擎结果,属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历史原来这么八卦 第八篇 俗语谚语(12) Copyright 41男人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41男人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