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库
  • 我的书架
  • 最近更新
  • 收藏本站
  • 您的位置:首页>>传统国学>>也是历史TXT下载>>也是历史>> 2000 中国人才流失大反思(4)TXT下载

    也是历史: 2000 中国人才流失大反思(4)

    上一页 返回最新章节列表(回车) 下一页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 www.41nr.com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m.41nr.com

        2000 中国人才流失大反思(4)

        一边高能低用,一边期望过高。一些高校、科研单位、大机关、大公司基本以接收硕士生、博士生为主,甚至连一些中小型单位也争抢研究生,这些研究生被聘后却

        没有适合的岗位,只能高能低用。而就毕业生而言,对就业的期望值过高,普遍存在求高薪、求舒适、求名气的心态,这种心态与社会实际需求形成强烈反差,给求职带来了困难。因而,毕业生们埋怨“找不到理想的单位”,而用人单位也感叹“找不到理想的人才”。

        一边人才如潮,一边职位有限。从全国各地人才市场来看,求职者如潮水一般,逐年增加,而聘用单位十分有限,尤其是热门单位聘用人才更是寥寥无几,岗位竞争十分激烈,这就使求职者们放低了门槛和身价,先寻个工作作为安身立命之本,尔后再慢缕议如何发展,谋求“跳槽”或听天由命。1999年,中国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达到了110万人,给就业市场带来了巨大压力。而国家机关约半数公务员转岗分流,国有企业大量富余人员下岗,这就使就业渠道更为狭窄和拥挤。据有关资料透露,1998年全国还有20多万名高校毕业生未落实工作。学子们求职难,带来了人才的高消费。

        期待“人尽其才”

        中国真的人才过剩了吗?我们通过下面一组数字就可回答这个问题。据国家统计局统计,中国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数仅占全国总人口的5.7%,而美国为60%,日本为30%,韩国为30%,印度为16%。中国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在世界上排倒数第几位,连北京这样全国人才最密集的地区也才刚刚达到总人口的20%,所以我们可以肯定地说,中国仍属于人才奇缺的国家。如何才能“人尽其才”呢?首先,有关部门制定措施,迅速遏制“人才高消费”之风。同时,人才们也要改变观念,到中小城市去,到西北去,到人才空缺的地方打天下。

        下篇:中国留不住人才

        新的世纪还没有到来的时候,知识经济却先于时空的推移抢滩人类了。伴随着知识经济的是人才的竞争,全球经济一体化又为人才竞争提供了广阔的战场,浓稠的各国人才大战的腥风血雨组成了新世纪的第一道曙光,他们为了在下一个世纪不被淘汰出局,为了比他国他民族活得更好更滋润,已经不惜丫地在培育人才、挖掘人才。而拥有世界最庞大人口的中国,却在人才战场上显得不那么机敏和聪慧,唯独显得慷慨和大方的是连续几十年如一日地向西方发达国家输送人才,而自己却面临人才全面缺短的局面,直接影响了本国的发展。

        人才流失知多少

        有资料显示,我国近20年的公派留学人员学成回国服务的不足1/3,还有难以计数的自费留学人员学成不归的科技人才,仅中国在20年时间里公派留学人员流失的人才就达30多万之众,相当于美国的几个“硅谷”。在美国领先世界各国的电子信息行业中,从事科研的主要是中国和印度的人才。同时,在日本、加拿大、德国、澳大利亚、瑞典,甚至在比利时、新加坡都有大量的中国人才在工作,创造出的科技产品源源地产生经济效益。除此之外,外国的一些跨国公司也纷纷在中国设立研发机构,在中国本土上吸纳中国的人才为其服务。近两年就有英特尔、微软、朗讯、ibm、摩托罗拉等跨国巨头在中国设立了研发机构,仅朗讯公司所属的贝尔实验室就在我国招聘了300人。</p>

        <b>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狠男人网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收藏狠男人小说网(www.41nr.com)

    相关书籍推荐
    别人都在看什么......
    申明:也是历史,小说《也是历史》文字、目录、评论均由网友发表上传并维护或来自搜索引擎结果,属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也是历史 2000 中国人才流失大反思(4) Copyright 41男人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41男人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