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库
  • 我的书架
  • 最近更新
  • 收藏本站
  • 您的位置:首页>>传统国学>>也是历史TXT下载>>也是历史>> 1996 国有企业债务(2)TXT下载

    也是历史: 1996 国有企业债务(2)

    上一页 返回最新章节列表(回车) 下一页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 www.41nr.com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m.41nr.com

        1996 国有企业债务(2)

        有关人士指出,当前企业的沉重负债已令相当一部分企业处于困境之中,也使得国有银行商业化难以迈出实质性的步伐,现实也迫使人们必须认真着手这顿“最后的晚餐”。而且,我国宏观经济已经软着陆并向好的方向发展,结构调整也已取得一定成效,值“九五”期间进行国民经济战略性改组之际,解决“最后的晚餐”正当其时。

        掀起盖头看究竟

        我国国有企业负债率高、负债总额大、不良债务多,而且新的不良债务还在增加,这在贷款的平均利息率为12%而企业一般的资产盈利率只有6~7%的现实面前,尤为让人忧心忡忡。

        那么,这沉重的债务是怎样形成的呢?

        中国证券业培训中心主任许美征等人认为,这是由于经济体制改革使国民收入的分配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而引起的,是特定历史背景下的特殊产物。

        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对国有企业实行的是统收统支的财务体制,企业的收入包括大部分折旧都上交财政,国有企业的资金需求也都由财政拨给,固定资产投资全都由财政拨款,流动资金也主要来自财政,只有少部分补充流动资金才从银行贷款。

        经济体制改革使国民经济收入分配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财政收入占国民总收入的比重由1979年的23.5%下降为1995年的12%,个人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则由1979年的64.4%上升为1995年的78%。随之而来的是,国内储蓄格局也发生了变化,1979年,政府和企业的储蓄占国内总额的70%以上,而到了1995年,个人储蓄已取代政府和企业而成为国内储蓄的主要构成,占总额的70%,政府和企业仅占30%,其中政府储蓄仅占5%,而1979年则为42.8%。显然,要政府像改革前那样继续支持企业的资金需求,已根本不可能了。银行贷款取代财政成为国有企业的主要资金供给者。

        从1979年起,我国就开始试行基本建设投资由财政拨款改为银行贷款。1985年全面实行拨改贷,贷款专款专用,限期偿还,并需付一定额度的利息。这本来既有利于控制基建过热的倾向,又能促使贷款单位注重经济效益。但事与原违,在企业融资机制并没发生根本性变化的情况下,国有企业向国家银行借到钱,与向国家获得财政拨款,虽然前者是有偿的,后者是无偿的,但两者都是国家对国家,性质还是一样的,国有企业欠国家的钱还不了就还不了,银行还得向发不出工资的企业发放救济性贷款,仍然是软约束。而且银行向国有企业发放的贷款,项目往往都是国家计划安排的,投资决策者有误,投资效益不好,贷款收不回,企业没有责任,银行也没有责任。

        传统体制下的低效益的投资机制没有根本的变化。这正是国有企业负债率过高,国有银行不良资产率高的历史的和体制上的原因。因为尽管企业的融资渠道发生了变化,但按计划分配资金的体制、国有企业体制、银行体制、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等都未进行根本性的变化。

        北京大学年轻的教授张维迎博士更是直截了当地认为,目前国有企业的债务关系,大多是事后债务,是银行在为财政拨款,算不得是黄世仁与杨白劳的关系,而是兄弟分家形成的财政性债务。一方面,企业不是真正的债务人,“股东”并不为企业的负债承担责任;另一方面,银行也不是真正的投资者,而是政府决定投资的执行者。从这个意义讲,银行对企业的债权实际上是政府对企业的股权。不同的是,当政府以贷款的形式而不是以财政拨款的形式向企业投资时,企业原来的自有资本变成了“借入资本”,利润变成了“财务资本”,才背上了沉重的债务负担,而且拨改贷后企业形成的资本也是国有的,因此,国家财政应是债务的股东和主人。</p>

        <b>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狠男人网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收藏狠男人小说网(www.41nr.com)

    相关书籍推荐
    别人都在看什么......
    申明:也是历史,小说《也是历史》文字、目录、评论均由网友发表上传并维护或来自搜索引擎结果,属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也是历史 1996 国有企业债务(2) Copyright 41男人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41男人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