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库
  • 我的书架
  • 最近更新
  • 收藏本站
  • 您的位置:首页>>人物传记>>魅生TXT下载>>魅生>> 前言(4)TXT下载

    魅生: 前言(4)

    上一页 返回最新章节列表(回车) 下一页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 www.41nr.com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m.41nr.com

        前言(4)

        幺女士后文又继续:

        1917年5月10日,谭鑫培病逝,年71岁,一代京剧宗师的去世就像是一颗彗星陨落了。

        老谭没有留下录像和唱片,可是描述老谭演艺的文章浩如烟海;老谭又像是一本大书,学习他、模仿他的人也浩如烟海,却永远没有人能够达到他的水准:90年后的今天,我们或许从他的徒弟余叔岩和余叔岩的徒弟孟小东的唱片里,可以品出一点想象之中老谭的味道——可那也只是形似于万一而已了!

        谭鑫培不但有大量的老唱片传世,还有第一部国产电影《定军山》的影像资料,本人因为喜好还搜集了不少经常听。幺女士对于不能亲自聆听谭鑫培的“遗憾”和“悲剧”情绪,本身就是一种知识文化传播上遗憾和悲剧。这种书能在市场上作为一家之言推出,扣这么大的帽子,这太难以置信,太托大了!

        本书中的错误太多,凡此种种,不一一收录。当然这也仅仅是常识、认知上的错误。但是,建立在这些错误的基本认知上作出的思想评述、分析、著书立说,能有价值么?学术性是没有的,可读性上也有限得很,信息也是错误的,这些导致这本书的阅读价值直线下降。本来对京剧有兴趣的人就少,好容易来一个读者,你展现给人家的还是这种水平,也难怪国粹无法振兴了——这样的书不出也罢。

        在后记中,幺女士还特别强调了自己是传统文化世家出身,父兄都是票友,站在一个学术立场上俯视了一下读者。但是幺女士作品表达出的,却好像是没怎么看过、关注过国粹艺术的信号。这本书的写作,据说也耗费了幺女士多年心血,但是我总觉得幺书仪女士是个外行,可惜了这么多年的时间。别的类似著作本人珍惜时间,就没有再拜读,但至少从这本书体现的认知程度来看,幺女士声称的“专业”,是假的。

        “研究者”、“专家”的水平尚且如此,当然就更难以要求非专业的导演们能有多高水平了。

        我没有因为读到这样一本书受到挫折,而放弃继续研究伶人传记类的资料。这时一个近年来很火的电视节目《百家讲坛》推出了翁思再先生主讲的《谭鑫培》、《梅兰芳》、《程砚秋》系列。我非常认真地听了翁思再先生的演讲。能登上这种主流的言论平台,使我对翁先生有了很多的期待。

        翁思再先生对伶人的理解,果然比幺书仪女士高明多了。但是,我发现他传播的只是一个老戏迷的情感,还有对一些经典戏曲唱段的学唱。我想翁思再老师是想通过戏曲的魅力,感召青年人,引起他们的兴趣,推动传统文化的振兴。

        后来,翁老师也把自己的演讲编成书推到了市场,我有幸拜读了大作。但站在读者的立场,还是觉得有些遗憾。

        也许是翁老师急于赶稿,所以失之粗陋。我觉得翁老师的著作还是停留在浅尝辄止的层面上,没有把伶人的深层面的东西讲出来。而且也许是因为年龄差距的缘故,他没有考虑到受众的接受角度以及时代发展因素,只是一味强调戏曲本身的魅力和学习戏曲表演的技术层面,脱离了和青年主流的交集,所以就算站到了传播中心的讲台上,可讲得无趣,也火不起来。

        这样下去,可能国粹在将来,真成绝学了。

        高雅文化不必含泪

        以年纪论,我算是有点老的新时代人,没有赶上国剧最辉煌的时期。在同龄人眼中,我也算一个时髦的人,不存在由旧时代穿越回来的可能性。我有时就想,为什么我会对国剧有兴趣,并且略微有些认知呢?其实是因为我比同龄人更幸运,撞到了一个由注意到喜欢这个过程的切入点罢了。</p>

        <b>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狠男人网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收藏狠男人小说网(www.41nr.com)

    相关书籍推荐
    别人都在看什么......
    申明:魅生,小说《魅生》文字、目录、评论均由网友发表上传并维护或来自搜索引擎结果,属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魅生 前言(4) Copyright 41男人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41男人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