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库
  • 我的书架
  • 最近更新
  • 收藏本站
  • 您的位置:首页>>人物传记>>魅生TXT下载>>魅生>> 前言(3)TXT下载

    魅生: 前言(3)

    上一页 返回最新章节列表(回车) 下一页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 www.41nr.com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m.41nr.com

        前言(3)

        带着一些疑惑,从去年开始,我翻看了市面上一些现代人写的伶人传记类图书。终于恍然大悟,从中找到了导演群体水平局限的答案。事实上,一味地对导演们功底不足而失望也是不对的。原来,即使是在现代“专业戏剧研究者”的认知中,伶人的面目也是全非的。而且我发现,原来搜索引擎搜到的资料有时候也是力有未逮的,搜索引擎的质量取决于市面上究竟存在什么样的资料。

        比如这里举一位作者署名为“幺书仪”女士的例子。她让我感触很深。她写了一本名字很长的书,叫《程长庚、谭鑫培、梅兰芳——清代至民初京师戏曲的辉煌》。

        该书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幺书仪女士据介绍是1946年生人,1968年北大中文系毕业,1981年取得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系元明清文学专业硕士学位。除本作外还有《元代文人心态》、《元人杂剧与元代社会》、《中国古代问题丛书——戏曲》、《两意集》、《晚清戏曲的变革》等等大作。

        看了这段介绍,我肃然起敬,有种找寻到真理的感觉。厚厚的一本书,封底说有三十几万字,纸张精良,印刷清晰,让我感觉到了严肃的学术气氛。说实话,在读该书之前本人压力很大,但是一看内容,却让我目瞪口呆了。

        目瞪口呆的“学术”现状

        幺女士在前言、后记中一再表示,《程长庚、谭鑫培、梅兰芳——清代至民初京师戏曲的辉煌》是一本严肃的学术著作。但是本人读起来,却觉得颇有喜剧效果。

        这倒不是因为作品的语言有多生动幽默,坦率地说连我这种低水平的人读来感觉上都有些不大通顺……我读书之前,怀着敬意绷紧了一条虔诚读书学习的神经,读了几段却陷入了一种茫然。这种气氛让我觉得很尴尬,只好当作幽默来解读。喜剧效果来自其中的错漏,实在太……低级了,这与作者介绍中的名校、专业研究者的帽子反差太大,加上我本人过于认真,所以就形成了喜剧效果。

        幺女士是前辈,也不好多说,我只摘抄几段说说看法。写谭鑫培的,原文如下:

        不料届时老谭的病毫无起色,江朝宗派车去谭宅接人,几次都无功而返,老谭均以病辞,江朝宗的宾客纷纷议论:堂会若是没有老谭的戏,实在是减色不少!江朝宗什么人?军阀!哪能容忍老谭驳了他的面子?马上派官警赶到大外廊营,把个病卧在床的谭鑫培缧绁而至。

        谭鑫培由于有了上次在袁府的教训,抱病登台仍然不敢有丝毫的懈怠:行腔凄婉、低回凄恻、表演悲怆、催人泪下……这一出《洪羊洞》是为老谭的“绝唱”,角色与演员的心境已经很难区分:杨老令公兵败荒郊碰碑而死,与自己以老病将死之身还不得不登台献艺为人取乐的悲切、无奈,全在念白唱做、碰碑仰跌、颠蹶数次之中传达到在场的观众心里。回家之后,病情加剧,卧床不起,医治无效。

        这段太离谱了,“这一出《洪羊洞》是为老谭的‘绝唱’,角色与演员的心境已经很难区分:杨老令公兵败荒郊碰碑而死,与自己以老病将死之身还不得不登台献艺为人取乐的悲切、无奈,全在念白唱做、碰碑仰跌、颠蹶数次之中传达到在场的观众心里。回家之后,病情加剧,卧床不起,医治无效。”《洪洋洞》是谭鑫培的绝唱是对的,但是《洪洋洞》这出戏是讲杨六郎之死的,杨令公实际上是杨六郎老爸,照书中描述的剧情,杨令公之死的那出戏是《碰碑》,这差太多了,张冠李戴。</p>

        <b>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狠男人网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收藏狠男人小说网(www.41nr.com)

    相关书籍推荐
    别人都在看什么......
    申明:魅生,小说《魅生》文字、目录、评论均由网友发表上传并维护或来自搜索引擎结果,属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魅生 前言(3) Copyright 41男人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41男人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