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库
  • 我的书架
  • 最近更新
  • 收藏本站
  • 您的位置:首页>>人物传记>>生命的旋律亨德尔巴赫画传TXT下载>>生命的旋律亨德尔巴赫画传>> 巴赫画传 第五章(2)TXT下载

    生命的旋律亨德尔巴赫画传: 巴赫画传 第五章(2)

    上一页 返回最新章节列表(回车) 下一页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 www.41nr.com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m.41nr.com

        巴赫画传  第五章(2)

        这阶段,巴赫写了很多轻松诙谐的世俗清唱剧,如《农夫清唱剧》和《咖啡清唱剧》。

        1733年2月1日,萨克森选帝侯奥古斯特二世谢世,他的儿子即位,并于次年的1月27日加冕为波兰王。由于波兰信奉天主教,为了政治统治的需要,奥古斯特三世也改奉天主教。为了庆祝新王登基,巴赫写了不少作品,其中就有长达三小时的《b小调弥撒曲》即《大弥撒曲》。

        巴赫虽然是一名虔诚的路德派基督徒,可是写起天主教弥撒曲来,仍然这样轻车熟路、这样出类拔萃,这实在出人意料。不过,假如深入到作品内部,我们不难发现,《大弥撒曲》虽然有一个天主教的标题,但实际上它是一部有着双重功用的作品。如果把它的每个乐章分开,既可以用于天主教的弥撒,又可以用于路德派的礼拜。因为路德派的礼仪是根据天主教的礼仪制定出来的,它采纳了天主教的主要礼拜仪式。

        1733年7月,巴赫把《大弥撒曲》的“求主怜悯颂”和“荣耀归主颂”寄给奥古斯特三世,他还特地附了一封信,请求选帝侯任命他为“萨克森宫廷作曲家”。可惜的是,他的这一愿望未能实现。

        27. 磨难重重

        在托马斯学校,格斯纳当了4年校长之后就离开了,因为他高升了,他被任命为格丁根大学校长。格斯纳一走,上面肯定会派一名新的校长来,巴赫希望新校长也能像格斯纳那样思想开明、为人宽厚。

        出乎巴赫预料的是,上面没有派新校长来,而是直接把原来的副校长约翰·奥古斯特·埃内斯蒂提拔为校长。约翰·奥古斯特·埃内斯蒂是托马斯学校原校长约翰·海因里希·埃内斯蒂的儿子,这一年他才27岁。

        埃内斯蒂虽然是一位杰出的语言学家、神学家和作家,但他在信仰、思想和为人处世各方面都和他父亲不同。对于音乐,他持一种极端鄙视的态度,他认为学校的职能应该是传播文化知识,而不是从事音乐活动,搞音乐,那纯粹是浪费时间。正是出于这一系列的原因,他把巴赫当成眼中钉、肉中刺。为了刺激巴赫,他甚至经常嘲笑那些热爱音乐的学生,问他们将来是不是想在小旅店里当个末流琴师。

        有一次,巴赫的一位学监因体罚学生过重,埃内斯蒂勃然大怒,把他开除了,他选了一个蹩脚的音乐教师来代替这位学监。失去了左膀右臂,巴赫的工作无法往下进行,他十分生气,也如法炮制地把这名音乐老师赶出了课堂。

        看到巴赫如此倔强,埃内斯蒂恼羞成怒,他又去把那个音乐教师找了回来,并且悍然宣布,不准学生在其他人的指挥下唱歌。就这样,两个人展开了一场“学监之战”。

        最后,巴赫离开了托马斯学校,他多年来苦心经营的教堂音乐创作工作遭到了彻底摧毁。耐人寻味的是,埃内斯蒂虽然能把巴赫赶走,却无法把学校里众多的音乐爱好者赶走,为了安抚他们,他不得不再另聘一位音乐教员。

        为了讨回公道,巴赫写信向上投诉,令人失望的是,他一直等了两年,市议会都迟迟不肯表态。

        巴赫并没有无所事事。前来请教学习的人们络绎不绝,巴赫忙于接待,根本无法闲下来。至于城市中的各项活动,他仍然没有放弃,他像以往那样,每当哪里死了人,他就带着他的唱诗班走在送葬队伍的最前列。

        1736年9月,巴赫再次上书萨克森选帝侯奥古斯特三世,请求委任他为宫廷乐队乐长。也许是巴赫献上的康塔塔作品打动了奥古斯特三世,这一次奥古斯特三世答应了他的请求。11月19日,巴赫被正式任命为波兰国王和萨克森选帝侯宫廷作曲家——虽然这只是一个挂名的头衔。这一任命使巴赫和校长的矛盾终于告一段落。不过埃内斯蒂反对音乐的观点一直不肯改变。

        在工作频频受挫的同时,巴赫的家庭生活也遭受了一连串沉重打击。他的第三个儿子伯恩哈特死了,另一个儿子海因里希又因病而成了白痴。

        在这极端的苦难中,不离不弃每天深夜陪伴巴赫的是他1733年买的一套《圣经》,这套《圣经》是马丁·路德翻译、亚伯拉罕·卡洛夫注释的,分为厚厚的三大本。在书页上,巴赫密密麻麻地加满了批注。这些批注,是巴赫用另一种语言写成的音乐,所有音乐的主题只有一个,那就是 “s.g.d ”。

        在巴赫所有的重要乐谱里,都可以看到“s.g.d ”三个字,这三个字母是“荣耀独归上帝”一语的缩写。

        28. 从未成为时尚的巴赫过时了?

        “s.g.d ”(荣耀独归上帝)不仅写在了巴赫的乐谱中,也写在了他的心坎上。在巴赫看来,上帝不是一种宗教,一种传统,一种文化,一种观念,一种情绪,而是一种不可离弃的、活生生的事实。上帝创造一切环境,上帝又超越一切环境。天地万物和整个人类都是上帝创造的,一切都在上帝的光辉沐浴之下。而音乐则是“天堂的奇迹”,它是通向天国、与上帝对话的通道。作为音乐家,他的使命不应该只是抒发人的情感,更应该是通过“椅的理性的方式”让人认识上帝的存在,歌颂上帝永恒的创造、和谐的秩序和伟大的救赎。虽然巴赫不同阶段的创作侧重点有所不同,不同时代甚至具有某种矛盾性,但是总的看来,即使写最世俗化作品时,他也不曾完全放弃这一原则。</p>

        <b>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狠男人网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收藏狠男人小说网(www.41nr.com)

    相关书籍推荐
    别人都在看什么......
    申明:生命的旋律亨德尔巴赫画传,小说《生命的旋律亨德尔巴赫画传》文字、目录、评论均由网友发表上传并维护或来自搜索引擎结果,属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生命的旋律亨德尔巴赫画传 巴赫画传 第五章(2) Copyright 41男人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41男人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