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库
  • 我的书架
  • 最近更新
  • 收藏本站
  • 您的位置:首页>>人物传记>>生命的旋律亨德尔巴赫画传TXT下载>>生命的旋律亨德尔巴赫画传>> 巴赫画传 第五章(1)TXT下载

    生命的旋律亨德尔巴赫画传: 巴赫画传 第五章(1)

    上一页 返回最新章节列表(回车) 下一页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 www.41nr.com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m.41nr.com

        巴赫画传  第五章(1)

        25. 《马太受难曲》

        巴赫在莱比锡创作的宗教音乐作品中,当数《马太受难曲》成就最高,它被西方音乐界公认为结构宏大、境界崇高、震撼人心的杰作,尽管它是在极其简陋的条件下完成的,当时巴赫缺少使用的乐器、缺少合用的歌手、而且创作期限又十分紧迫。这部长达三小时的旷世巨作取材于《圣经·马太福音》的26章和27章,巴赫把它分成8个插曲,最后,又在这部作品中安排了12首圣咏,突显了整部作品的悲剧气氛。整部作品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讲述耶稣由于叛徒犹大的出卖而被大祭司抓到,总督彼拉多判处耶稣死刑,耶稣至死不改初衷;第二部分则表现耶稣被钉十字架上到生命结束的情景,以及众人对他的怀念之情。由于对耶稣受难的深刻描绘,以及对于门徒心态的精细刻画,《马太受难曲》成为同类题材作品中的登峰造极之作。

        在1729年的4月15日——耶稣受难日那一天,经过紧张的排练,巴赫的呕心沥血之作《马太受难曲》在托马斯教堂上演。音乐一开始,它那宏大空旷的音响效果,就使教堂墙壁上的油漆龟裂!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惊人效果,都是巴赫别出心裁的结果,他受教堂内部结构和形状的启发,想出了一个绝妙的主意:巧妙利用教堂里的两个廊台,让两支乐队、两个合唱队、两台管风琴交相演奏及歌唱,产生一种“立体声”效果,使耶稣受难的过程显得更加真实感人。德国哲学家尼采曾经这样评价《马太受难曲》:“要是谁忘记了基督教义,那他在这里确实可以像听一部福音书一样听到它。”

        《马太受难曲》在莱比锡市民中引起了一阵小小的震动,可惜它只是昙花一现之后就消失了。主要原因是虔敬派中一些实权人物不喜欢它,他们认为该作品过于戏剧化,会导致信徒们分心。《马太受难曲》上演之后,他们对巴赫的反对更加激烈和尖锐。他们不仅公开批评,还暗中拆台。

        每年春季,托马斯学校都要招收一批新生。可是当巴赫提交了一份推荐名单后,市议会的主管人员对此却视而不见,他们只接受了巴赫推荐的其中五个学生,倒是巴赫拒收的四个学生被他们录取了。其他一些事情也让巴赫无法忍受,有人抱怨巴赫没有亲自给学生教拉丁文,顶头上司批评他无所事事、无可救药。他们对他严厉处分,甚至扣除他本来不多的薪水。

        虽然身处逆境,巴赫仍然顽强坚持。他满腔热情地对待自己的工作,他相信自己,只要工作条件得到改善,工作待遇得到提高,他所领导的学校唱诗班会取得更好的成绩。他把自己的所思所想写了一封长信,递给市议会。巴赫字斟句酌,情真意切。然而那些官僚大人们根本没心理会巴赫说些什么,巴赫的一片热忱反而激起了他们更大的反感。

        至于伟大的杰作《马太受难曲》,更是被彻底埋没,此后将近一个世纪再也没有人提起它,更别提上演了。然而,埋没又能把它怎么样呢?既然耶稣能死后复活,歌颂耶稣的作品也能死后“复活”,人们需要的,只是一点耐心而已。

        26. 格斯纳校长

        在过去的年月里,每当遇到不满意的环境,巴赫都会本能地产生一个念头,那就是赶紧离开。现在,他又一次想离开莱比锡。他写信给他的老友、俄国驻但泽大使艾德曼,希望艾德曼为他推荐一个好的工作。可惜的是,艾德曼爱莫能助,巴赫不得不继续留在莱比锡。

        幸好,在这个时候,形势变得对巴赫有利了。1730年6月8日,托马斯学校来了一位新校长,他就是巴赫在魏玛时结识的故交格斯纳。

        格斯纳一来,就实施了一连串的改革措施。他又是扩大校舍,又是修缮房屋,他还减少巴赫的工作,把巴赫从繁忙的事务中解放出来,并为提高巴赫的收入、调和巴赫与市议会的矛盾而多方奔走。格斯纳这样做,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想为巴赫创造最好的工作环境。

        自格斯纳上任以后,托马斯学校的气氛彻底改变了,巴赫再也不必教授拉丁文,或者把大量时间用在监督学生上面。由于环境变得十分顺心,他离开莱比锡的念头彻底烟消云散了。

        1731年,巴赫以《键盘乐器练习曲》为名发表六首新的组曲,实际上他第一次发表组曲是在1726年。巴赫那时已41岁,这是第一部他自认为相当完美、可以发表的作品。《键盘乐器练习曲》的最后部分只有一首《曲调及其变奏曲》,发表于1742年,命名为《歌德堡变奏曲》。关于《歌德堡变奏曲》,有这样一个传说,1728年,俄国公使凯塞林伯爵找到巴赫,向巴赫倾诉了他的苦恼,他说他患了严重的失眠症,晚上怎么也睡不着。他想请巴赫写一首催眠曲。凯塞林伯爵是一位酷爱音乐的贵族,巴赫欣然应允。这首催眠曲创作完成后,巴赫让他最喜爱的弟子、羽管键琴演奏家歌德堡担任演奏,这组乐曲因此被称之为《歌德堡变奏曲》。《歌德堡变奏曲》安详、宁静,那种安详与宁静,绝对是这个人声嘈杂的世界上所没有的,它只能来自那个上面的世界。相信听着《歌德堡变奏曲》,凯塞林伯爵一定不再失眠。

        18世纪30年代,巴赫的状况渐渐得到改善,一度阴郁压抑的心情现在豁然开朗。他还主持了莱比锡音乐学社的工作。莱比锡音乐学社是音乐家泰勒曼创办的一个大学生音乐社团。巴赫接手后,经常带领音乐学社在莱比锡的各大公共场所演出,深受观众欢迎。在这演出的队伍中,经常可以看到巴赫几个儿子的身影。看到他们不断得到好评,这对巴赫来说是一种莫大的安慰。</p>

        <b>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狠男人网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收藏狠男人小说网(www.41nr.com)

    相关书籍推荐
    别人都在看什么......
    申明:生命的旋律亨德尔巴赫画传,小说《生命的旋律亨德尔巴赫画传》文字、目录、评论均由网友发表上传并维护或来自搜索引擎结果,属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生命的旋律亨德尔巴赫画传 巴赫画传 第五章(1) Copyright 41男人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41男人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