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传: 三、入家塾,拜孔夫子
胡适原名嗣,行名洪,后改名适,字适之,11891年12月17日(清光绪十七年十一月十七日)出生在上海大东门外寓所。小时候随父母在台湾住了近两年,认识了七百多个方块字,因此,当国民党政府退踞台湾孤岛后,有的台湾学者据此宣称台湾是“胡适之识字发祥地”,2胡适自己也顺势与台湾人拉点同乡关系,自称是“半个台湾人”。3
中日甲午战争的第二年年初胡适母子离开台湾,经上海回到安徽省绩溪县上庄的老 家。不久,胡适就入家塾开始念书了。
家塾的老师是胡适的四叔胡,字介如。学堂就在介如先生家东边的一间小屋里。学生只有两个:一个是介如先生的儿子胡嗣秫,比胡适大几岁,却不爱念书,常喜欢溜到灶下或后堂去玩,另一个就是胡适。他才满三岁零几个月,身体瘦小,学堂的高凳子要别人抱着才能坐上去,又得别人抱下来。只因为胡传有遗嘱要送小儿子读书,胡适的母亲望他读书的心很切,管教很严,胡适自己也不像嗣秫那样贪玩,所以常常一个人坐在学堂里鼓起喉咙读书,直到天黑才回家。
后来,胡介如到阜阳县上任当训导去了,家塾的老师就改由胡适的族兄胡观象(字禹臣)担任,4学堂也搬到了“来新书屋”,房子大多了,学生也增多了,起初是五个,以后增加到十数人。禹臣先生是村里最年轻的老师,血气方刚,常常打学生的手心,甚至打屁股,学生都怕他。有个叫胡嗣昭的专爱逃学,往往躲到麦田或稻田里,宁可睡在野外挨饿、抓回去挨打,却不愿念书。胡适觉得很奇怪。他从不逃学,而且,他的母亲每天早上叫醒他,催他去上早学,他常常是学堂里到得最早的学生:
学堂门上的锁匙放在先生家里。我先到学堂门口一望,便跑到先生家里去敲门。先生家里有人把锁匙从门缝里递出来,我拿了跑回去,开了门,坐下念生书。十天之中总有**天我是第一个去开学堂门的。等到先生来了,我背了生书,才回家吃早饭。5
胡适读书时正是清朝末年,孔夫子已经有了“大成至圣文宣王”、“至圣先师”这一类阔得可怕的头衔,全国各地的学堂都要供孔子的牌位,挂孔子的像。来新书屋的墙壁上也挂着一幅石刻朱印的孔夫子,据说还是唐朝名画家吴道子画的呢。胡适的母亲盼望儿子读书成名,一再叮嘱他每天要拜孔夫子。他也很诚心,每晚放学时总不忘记对孔夫子拜一个揖。有一年:
我到大姊家去拜年,看见了外甥章砚香(比我大几岁)供着一个孔夫子神龛,是用大纸匣子做的,用红纸剪的神位,用火柴盒子做的祭桌,桌子上贴着金纸剪的香炉烛台和贡献,神龛外边贴着许多红纸金纸的圣庙匾额对联,写着“德配天地,道冠古今”一类的句子。我看了这神龛心里好生羡慕,回到家里也造了一座小圣庙。我在家中寻到了一只燕窝匣子,做了圣庙大庭,又把匣子中间挖空一方块,用一只午时茶小匣子糊上去,做了圣庙的内堂,堂上也设了祭桌、神位、香炉、烛台等等。我在两厢又添设了颜渊子路一班圣门弟子的神位,也都有小祭桌。我借得了一部《联语类编》,钞出了许多圣庙匾联句子,都用金银锡箔做成匾对,请近仁叔写了贴上。这一座孔庙很费了我不少的心思。我母亲见我这样敬礼孔夫子,她十分高兴,给我一张小桌子专供这神龛,并且给我一个铜香炉,每逢初一和十五,她总教我焚香敬礼。6
少年时代的胡适真可以说是孔夫子的一名忠实虔诚的小信徒。
胡适在家塾里读的书也多是宣扬孔子孟子思想的儒家典籍。他上学时已认得近千字,不算“发蒙”学生了,不须念《三字经》、《千字文》一类童蒙读物。他最先读的是他父亲胡传自编手写的《学为人诗》,这是一部四言韵文,讲的是忠孝节义那一套伦常道德、“学为人”的道理。接着念的《原学》,也是他父亲编的一部四言韵文,略述哲理的书。这两部书胡适都念得很熟,书中的意思却不是三岁孩子所能懂得的。以后,胡适又陆续读了《律诗六钞》、《孝经》、《小学》(朱熹编,江永集注本)、《论语》(朱熹集注本)、《孟子》(朱熹集注本)、《大学》(朱熹集注本)、《中庸》(朱熹集注本)、《诗经》(朱熹集注本)、《书经》(蔡沈集传本)、《易经》(朱熹本义本)、《礼记》(陈注本)、《纲鉴易知录》、《御批通鉴辑览》、《资治通鉴》。7
九年的家乡教育,熟读了这许多经史典籍,为他后来做学问、“整理国故”打下了较系统的旧文化的基矗同时,在他幼小的心灵里也深深地潜埋了尊崇孔孟儒家、特别崇拜程朱理学的思想根苗。胡适说,他的父亲胡传“是笃信宋儒的,尤其崇奉程颢、程颐和朱熹,是所谓‘理学’。由于业师刘熙载先生的教诲,我父亲受程朱理学的影响也很大”。8
胡传所编的《学为人诗》讲“性命”,讲伦常“名分”,正是程朱理学的一套。诗的末尾写道:“经籍所载,师儒所述,为人之道,非有他术;穷理致知,返躬践实,黾勉于学,守道勿失。”他所崇信的便是程朱学派“即物而穷理”的治学态度。胡适读这部书的时候虽然并不懂得它的意义,但他父亲留下的这点“程朱理学的遗风”却是对他终生起作用的。他在家塾里读朱子《小学》,读经史典籍,大多取朱熹或他门生的注本,也可以说正是这种理学遗风的表现。
-----------------------------------------------------------
1胡适的名字台湾和大陆的学者多有弄错的。参看上一节注4。又胡适的行名是洪,不是嗣。据绩溪县《上川明经胡氏宗谱》“凡例”中所载排行名的五言诗如下:
天德锡祯祥,洪恩毓善良。
明经承肇祖,世泽振同光。
秉国思名彦,为邦有宪章。
家庭敦孝友,继起衍宗长。
胡适曾祖序东公,行名锡镛;祖父奎熙公,行名祯;父传,行名祥蛟;胡适兄弟行名依次是洪骏、洪骓、洪 、洪 ;下一辈是“恩”字辈,因奎熙公字世恩,为避讳缺笔为“思”,故行名依次为思明、思齐、思聪、思敬、思猷、思永、思祖(名祖望)、思杜。别派的人,如今健在的胡乐丰先生,则行名为“恩”,与思祖、思杜等为刚出服的堂兄弟。
2参看黄纯青先生的《台湾与胡适》一文,载台北《中央日报》副刊1952年11月29日。
3见胡适的《台湾省文献委员会欢迎会上讲词》(1953年1月6日),载《胡适言论集》甲编,台北华国出版社1953年4月版第116页。
4胡于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己亥)十二月选阜阳县训导,任到光绪三十年(1904,甲辰)十二月。胡观象(禹臣)是胡适的族兄。《四十自述》亚东版第21页明明写着:“我的四叔父介如先生选了颍州府阜阳的训导,要上任去了,就把家塾移交给族兄禹臣先生”。又,《藏晖室札记》卷4“三六第一次访女生宿舍”(1914年6月8日)亦云:“余少时不与诸儿伍,师友中惟四叔介如公,禹臣兄,近仁叔切磋指导之功为最。”而李敖《胡适评传》第68页却说“…指导他念这些书的老师是他的亲族,最先是四叔胡介如,后来是族叔胡观象(禹臣)。”不知何据?
5见《四十自述》“九年的家乡教育”,上海亚东版第29页。
6见《四十自述》“从拜神到无神”,上海亚东版第36页。
7据《四十自述》“九年的家乡教育”列表。
8见《胡适口述自传》,台北传记文学社1981年3月初版,第14页。</p>
<b>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狠男人网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收藏狠男人小说网(www.41nr.com)。
- 大玄印
第六百四十八章 参赛名单 - 仙道少年行
第143章 行路 - 规则怪谈:死亡黑猫饲养指南
第218章 诡梦列车(11) - 骑砍玩家狂想曲
第一百三十二章 诺德王国分裂 - 猎天争锋
第1900章 跨越星区的薪火相传! - 秦刀
第八十三章洗脱嫌疑 - 得知真相,七个师姐跪求我原谅
第一百三十三章关键时刻 - 大隋:我杨俨,继承大统
第一百一十二章 审问 - 十日诡谈
第一百八十五章 强煞(二) - 界起通天
第1069章云尘闭关再入极境 - 开局:葬神峰主,我培养大帝无数!
第九十六章 我应该没有强迫你吧?求推荐 - 灵宠创造模拟器
第1295章 冥府与后土大神的关系 - 重生:我在修仙界大杀四方
第一百零一章一剑斩苍穹 - 亿万萌宝老婆大人哪里跑
第3645章 你们都还好吗? - 永夜圣典
第九十七章,全新的魔族 - 第一瞳术师
第1882章 番外:现代篇(44) - 道婿下山
第24章 挖祖坟 - 恐怖复苏之全球武装怪胎
第2249章 拔钉(下) - 抛夫弃子,我带六个女儿吃香喝辣
第834章 电棍 - 妈咪轻点虐,渣爹又被你气哭啦
第350章 别让她伤到自己的眼睛 - 刚出娘胎,定亲转世女帝
第182章 赢给你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