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库
  • 我的书架
  • 最近更新
  • 收藏本站
  • 您的位置:首页>>励志成功>>向曾国藩学习领导艺术TXT下载>>向曾国藩学习领导艺术>> 第十三章 用人术(下)(6)TXT下载

    向曾国藩学习领导艺术: 第十三章 用人术(下)(6)

    上一页 返回最新章节列表(回车) 下一页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 www.41nr.com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m.41nr.com

        第十三章用人术(下)(6)

        宣化县为附郡首邑,政务纷纭,且地当孔道,差使繁多,系冲、疲、繁三项要缺。近以西北军兴络绎,地方情形吃重,该员人地不甚相宜,未便稍事迁就,自应撤回留省另补,以免贻误。

        因为这个地方重要,曾国藩认为一个外省人在那里做官不太合适,需要安排一个熟悉情况,能力较强,能干事的人来。第三种情况,不一定有资历,不一定是本地人,但是对当地情况熟悉,按照这一原则使用人才。同治以后,洋务事件越来越多,与外国人交涉的事情越来越多,而这方面的人才实在非常缺乏。按照惯例有些人是不能够提拔的,但是考虑到人地适宜的原则,曾国藩力荐张开祁担任江苏上元县令,其理由就是该人“才识宏通,熟谙洋务”,虽然“原不能请补繁缺,但人地实在相需,且专为洋务起见,未便拘于常格”,请求朝廷安排他担任“要缺知县”。

        个性化用人

        如何用好人,如何将人才用到最适当的岗位上去,是领导者必须认真思考的一个大问题。曾国藩认为:

        虽有良药,苟不当于病,不逮下品;虽有贤才,苟不适于用,不逮庸流。梁丽可以冲城,而不可以窒穴,犛牛不可以捕鼠,骐骥不可以守闾。千金之剑以之析薪,则不如斧;三代之鼎以之垦田,则不如耜。当其时当其事,则凡材亦奏神奇之效,否则诅语而终无所成。故世不患无才,患用才者不能器使而适宜也。

        是不是只要是人才,就做什么都可以呢?就可以不顾人才的特点随便安排就行呢?不可以。用千里马去守街、用牦牛去捉老鼠、用贵重的宝剑去劈柴、用夏商周三代的鼎去垦田都是不合适的。杰出的人才只有“器使而适宜”时,才可以发挥出巨大的人才效益。将不同类型的人才适当安排到不同的岗位上,让人才各得其所、各展其所长,以“奏神奇之效”,是曾国藩用人的总的特点、总的方法。他主张“驭众之道,愈简愈妙”。具体岗位安排具体人才,如办理厘金,主张“多用小者,少用大者”。因为厘金是具体、细致的工作,需要小才,不需要大才。讲究操守,不看重地域,不管是官还是绅,只要有德有才,就可以使用。“用人之道,官绅并重,江楚并用,取之欲广,用之欲慎”。因此在用人循序上,他注重个性化用人,即根据人才的特点做好人才的安排。

        根据人才的能力大小来使用人才,不让人才过度负重,是曾国藩个性化用人的一个重要做法。一个什么样的人,能够做什么样的事,是领导者必须了解的。一个人只能挑50斤,却要他担100斤,结果是把腰给压折了,事情还是没有办好。他说:

        譬诸担夫,力能负百斤者,增至百二十斤则汗流而蹇,增至百五十斤则僵踣矣。臣力本不胜百斤,今且增至数十倍之重,僵踣不足惜,倘遂贻误大局,敢不祗惧。

        这是非常有道理的。一个人的能力不够,却将安排他做超出他能力范围的工作,其结果是导致事业的失败。历史上,这种因不量才用才的错误不少。曾国藩对自己的短处看得很清楚。1864年秋,朝廷要他去湖北、安徽、河南交界处指挥剿捻的工作。他上奏朝廷推辞不去。他的理由就是自己是挑100斤的,而不是挑200斤的。他认为亲临前线指挥是他的短处。倘若亲临前线,他不能不发号施令,下级指挥官就会为唯其马首是瞻,他们的指挥才能就会受到限制,不能发挥。清廷看到曾国藩的奏章后,取消了原来的决定。</p>

        <b>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狠男人网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收藏狠男人小说网(www.41nr.com)

    相关书籍推荐
    别人都在看什么......
    申明:向曾国藩学习领导艺术,小说《向曾国藩学习领导艺术》文字、目录、评论均由网友发表上传并维护或来自搜索引擎结果,属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向曾国藩学习领导艺术 第十三章 用人术(下)(6) Copyright 41男人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41男人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