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库
  • 我的书架
  • 最近更新
  • 收藏本站
  • 您的位置:首页>>励志成功>>图解曾国藩挺经全卷TXT下载>>图解曾国藩挺经全卷>> 挺经 第五章(1)TXT下载

    图解曾国藩挺经全卷: 挺经 第五章(1)

    上一页 返回最新章节列表(回车) 下一页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 www.41nr.com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m.41nr.com

        挺经 第五章(1)

        慎独是一种大境界

        曾国藩说:“细思古人工夫,其效之尤著者,约有四端:曰慎独则心泰,曰主敬则身强,曰求仁则人悦,曰思诚则神钦。慎独者,遏欲不忽隐微,循理不间须臾,内省不疚,故心泰……四者之功夫果至,则四者之效验自臻。”

        富贵非贤肖

        曾国藩在《家书》中说:“澄弟常常因为我升官,便说我是孝子贤孙,却不知道这并非贤德孝顺。如果以升官为贤德孝顺,那么李林甫、卢怀慎之流,何尝不位列臣子之首,显赫一时,难道可以说他们是孝子贤孙吗?”

        ● 解读

        意思是,我知道自己学浅识薄,偶得高位,但时刻留心的问题却是现在我虽在仕途宦海之中,时刻做着弃官上岸的打算。希望到了弃官回家的时候,自己可以淡泊名利,妻子儿女可以在家劳动,可以对得起祖父兄弟,对得起家族乡党,仅此而已。

        曾国藩出身普通农家,朝中无任何依傍,二十八岁中第,三十七岁时便官至二品,十年七迁,连跃十级,后又出将入相。位极人臣,创造了清廷升官最快、保官最稳的官场奇迹。

        不可否认,曾国藩也确有不愿为官的时候。“余不愿为大官”,“余决计此后不复做官”,“莫作代代做官之想”,但对比日期便可知道,从咸丰六年(1856)到同治五年(1866),其中足足九年,曾国藩无一句不做官的话写给儿子。九年后为什么突然旧话重提呢?同治五年十月信中有六个字泄露了天机:“群疑众谤之际。”原来,此时宦海遇上了波澜。

        儒家文化的根本是统驭术,曾国藩的人生哲学说到底是当官哲学,是“读好书——做好人——当好官”的线性逻辑思维。

        曾国藩晚年曾经感叹:“宦途风波,真难测矣。”宦海是很险恶的,为官一日,就是在风波中翻腾一日,要想平平安安地上岸,很不容易。纵观他的一生,大大小小被贬了不下十次,有几次甚至性命攸关。但最终总能逢凶化吉,重新被起用。皇帝之所以信任他,在于他表现出来的“无欲无求”。

        为应对官场难测的复杂局势,曾国藩小心翼翼,时时感到如履薄冰。他深知“过犹不及”的道理,在官场斡旋中,知道适可而止。在与朝廷、与地方官员的交涉中,他一直注意不把事做绝,总是能留有余地。

        同治元年(1862)二月初一,曾国藩记下了一件趣事:整理文件时,看到公牍中刻着自己的官衔,长长一串,嫌字数太多,因而命人又删去十四个字,为自己的盛名“减负”,并作一首打油诗调侃:“官儿尽大有何荣?字数太多看不清。删去几条重刻过,留将他日写铭旌。”趣言中尽显自己的洒脱胸襟。

        宦海中,时作上岸计

        曾国藩说:“予自问学浅识薄,谬膺高位,然所刻刻留心者,此时虽在宦海之中,却时作上岸之计。要令罢官家居之日,己身可以淡泊,妻子可服劳,可对祖父兄弟,可以对宗族乡党。如是而已。”

        1

        卷一

        曾国藩修身十二法

        ● 解读

        孔子提出做人的三个标准,即智、仁、勇,“三达德”是“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智,就是聪明智慧,明白事理。“智者不惑”,智在知道、自知知人、见微达变,是明智。这在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中仍具有普遍意义。

        春秋末的范蠡可算明智的典型。他跟随越王勾践二十多年,为其运筹谋划,终于灭掉吴国,之后勾践称霸中原,范蠡也备受越王的宠爱,然而范蠡却与家眷乘船到了齐国,一家定居于陶地,经商为业,人称陶朱公。应当说范蠡还是非常明智的,他保全了自己的性命,免遭了杀身之祸,并成为后世敬仰的“商圣”。</p>

        <b>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狠男人网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收藏狠男人小说网(www.41nr.com)

    相关书籍推荐
    别人都在看什么......
    申明:图解曾国藩挺经全卷,小说《图解曾国藩挺经全卷》文字、目录、评论均由网友发表上传并维护或来自搜索引擎结果,属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图解曾国藩挺经全卷 挺经 第五章(1) Copyright 41男人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41男人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