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库
  • 我的书架
  • 最近更新
  • 收藏本站
  • 您的位置:首页>>经济管理>>经济思维TXT下载>>经济思维>> 第二节 了解货币与金融体系(2)TXT下载

    经济思维: 第二节 了解货币与金融体系(2)

    上一页 返回最新章节列表(回车) 下一页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 www.41nr.com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m.41nr.com

        第二节 了解货币与金融体系(2)

        中国纸币的历史

        今天通行的纸币,最早产生于中国宋朝。考察这一段历史,也可以让我们明白信用货币最初是如何创造出来的,在本质上又意味着什么。读者也会发现,纸币起源的历史与前面假想例子的论述在思想上有诸多地方异曲同工。

        在唐朝的时候,为了适应茶、丝绸、瓷、纸等贸易发展的需要,创立了汇兑制度。所谓汇兑,就是在一个地方把钱存入官方的汇兑机关,然后在另一个地方取出来。即异地的货币存取。当时叫作“飞钱”。汇兑制度在宋朝演化出了纸币。这个演化说来简单,其实也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复杂过程。

        宋太祖的时候,根据唐朝飞钱的经验,允许老百姓在京城存钱到官营机构,然后再到各州的地方机构兑换。后来进一步发展到允许商人们将钱存入国家的库房,并给商人以“券”,同时指令各地方政府,凡商人带券而至,“当日即付,不得住滞,违者科罚”。这里的“券”,就是今天的汇票。

        汇票后来变成了证券。雍熙(宋太宗第二个年号,984—987年)年间,宋太宗决定收复北部十六州而发动了雍熙北伐,对辽作战,但粮草供给是个大问题。于是向战区附近各地商人征集粮食,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收购,但并未付现钱,而是“授意要券,谓之交引,至京师给予緡钱”——就是说给商人们重要的票据,这票据称作“交引”,凭这个交引票据,到京城去兑换成串的铜钱。“又移文江淮荆湖,给以颗末盐及茶”——后来又下文到江淮荆湖等地,在盐、茶产品的收购中如法炮制。这个交引,本质上已成为今日的有价证券,可以在市场上流通。到了端拱(宋太宗第三个年号,988—989年)年间,交引已经被称为盐茶钞,具有了货币的交换媒介功能。但它还不算真正的货币,因为它尚有证券功能,并非寻常的纸币。

        至于纸币的产生,一般认为源于四川的“交子”。宋朝人戴植的《鼠璞?楮券源流》中有对“交子”的记载:大中祥符(宋真宗第三个年号,1008—1016年)年间,张咏管辖四川,因觉得铁钱太重,建立了有关票据﹑证券(包括交子)发行和流通的法规(即《质剂法》),一交算一串铜钱,每三年发行一次,由16家富商联合发行。这就是早期的纸币了。早期的纸币并非官方发行的,而是民间富商发行的。

        但是这16家商户并非交子的创始人。交子究竟是谁最先发明,已无从考证。这16家商户联合发行的意义在于,当时交子的发行弊病百出,张咏以官方的管制许可规定由这16家商户来发行,起到了整顿、统一发行的作用。人们可以用交子向这16家商户兑现,而商户也会在每兑换一贯钱的时候收取30文的手续费,这可能是兑现贴水的开端了。由于整顿了市场,交子得到了人们的广泛使用。

        但是后来这十几家商户凭借发行纸币的权利,滥发纸币,收买蓄积大发横财,引发了人们聚众争闹、挤兑的,从而引起政府干预,交子铺被勒令关闭了,改由国家发行。这就是中国由政府发行钞票的开始。不过,官方发行钞票也一样会有信用问题。宋仁宗天圣元年发布了一系列关于发行交子的管理规章,比如要求:不允许民间发行,必须官方发行;发行要有一定的准备金;每次发行有限额,不能无限制发行;定期兑换,三年为一个周期。可是这些规定并没有得到良好的遵守,据说第一年发行就突破了发行限额规定的125634万緡(货币单位,1緡=1000文铜钱),实际发行了388460万緡(比发行限额翻了两倍)。此后更是滥发无数,信用丧失,法律败坏。比如大关元年(1107年),因为要征战西夏,政府便增发交子来筹措军费,发行量超过天圣元年的20倍。很自然地出现了通货膨胀,以至于最初一緡要值1000文铜钱,而天圣元年一緡只值十几文铜钱了。

        后来的金政府亦滥发钞票,最终导致了元政府采取了银本位制度,以银为主币、钞为辅币;元末的时候,违背银本位,滥发无本之钞,造成恶性通胀;元亦在农民起义中灭亡。

        至于明朝,其关于钱钞的法令值得注意。朱元璋意欲“以宝钞统天下之利权”。洪武七年(1374年),设立宝钞提举司,次年,即洪武八年,颁行“大明宝钞”,罢铸钱各局。宝钞分为“一贯、五百文、四百文、三百文、二百文、一百文”六等,规定与铜钱并行。宝钞发行后,即下令禁止民间以金银货物交易,同时规定了纸钞与铜钱、铜钱与金银的法定比价。但是,宝钞是无准备基金的、不兑现的纸币。因此,这是一种彻底的观念上的货币,它甚至没有兑现的承诺。但因为它与金银有比价,因此物价实际上是以金银来度量的,纸币无非是金银度量物品价格的一个价值符号而已。宝钞依赖于中央政府的强权担保而通行全国,在开始的时候,结束了元末货币混乱的状态,稳定了物价,也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明朝的宝钞这一段历史,反映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货币可以仅仅是一个价值符号,而不需要其自身一定具备真实的财富价值。宝钞后来失败了,其失败的原因仍在于政府的道德风险:既然钞票无需兑现,便可滥发。滥发钞票的结果便是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加深了老百姓对持有符号货币的忧虑,于是不再愿意接受宝钞。比如当时两浙、福建、广东都重钱轻钞;这加剧了钞票的贬值,物价飞涨。洪武三十年(1397年),中央再申令禁止“交易用银”,至明成祖更是重刑禁止,可是犯者却比比皆是。</p>

        <b>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狠男人网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收藏狠男人小说网(www.41nr.com)

    相关书籍推荐
    别人都在看什么......
    申明:经济思维,小说《经济思维》文字、目录、评论均由网友发表上传并维护或来自搜索引擎结果,属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经济思维 第二节 了解货币与金融体系(2) Copyright 41男人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41男人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