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库
  • 我的书架
  • 最近更新
  • 收藏本站
  • 您的位置:首页>>历史军事>>崇祯大明TXT下载>>崇祯大明>> 第五百八十八章数风流人物(四)TXT下载

    崇祯大明: 第五百八十八章数风流人物(四)

    上一页 返回最新章节列表(回车) 下一页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 www.41nr.com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m.41nr.com

        这么些年,崇祯也见多了,大明不少天才人物在衰老中去世。

        也见过更多的天才人物,在众多的学子中,脱颖而出。

        学校的建立,给了更多的人受教育的基础,自然也就有了让一些人才崭露头角的机会。

        改良农作物的人有之。

        设计出更加出色的战船着也有之。

        林林总总,从民生到军事,然后再到更深层次的科技,可在一些另外的一些被之前所有人,认为是旁门左道的东西,还是开发的不够彻底。

        譬如:旅游。

        又或者说总结一些前人的东西,把精-华留下来,把粕糟祛除出去。

        尽管有道院在前面做这件事,可民间的一些人,还只顾着赚钱,升官发财,似乎这个才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东西。

        崇祯得承认,这样的想法,也不算错。

        可站在统治者的角度来看待整个问题,很显然道德问题将要在不短的将来,要出问题了。

        也是崇祯一开始心急了。

        只顾着发展大明的经济,以此来应对方方面面对大明的挑战,虽然有着戏院,有着更多的书籍,来充实人们的精神世界。

        可少了赌坊,也少了青楼。

        就是多了一点他发明出来的一些游戏,也没有办法满足更多人的精神需求。

        还在崇祯这一次出行,发现了徐霞客,也发现了旅游这么一个一本万利的产业,安装个大门收费就算了。

        只要人流动起来,产生的各种费用,也足够大明的税收,建设不少基础设施了。

        就是得想办法,提高百姓们的收入才行。

        不然一切都是空中楼阁,镜花水月。

        接下来,一连几天,崇祯都在宝庆府中除了去看望一下徐霞客的病情,就是出门散心,看看周围的景色。

        灾后重建。

        尽管这个地方的受灾并不是很严重,可依然有许多倒塌之后的建筑,被重新修建了起来。

        “在废墟中重生,不止湖广,其实大明又何尝不是如此。”

        崇祯看着前面最新的一个建筑--钟楼。

        算是这个时代的地标建筑了,不但建设的很是高大,也给纳入了更夫这一种职业,算是吃上皇粮的一种最底层的官吏。

        崇祯这话,没有人敢接上来。

        作为皇帝,崇祯可以发牢骚,可作为臣子,就没有这种权利了。

        尽管,崇祯说的是实情。

        现在的大明也越来越多的认可了这件事情,毕竟整件事情离着并不是很远,小孩子还没有长大,老人也还健在,年轻人也还没有老去。

        记忆依然深刻。

        正因为深刻,才更加的能够体会到,浴火重生的不易。

        生活好了,对曾经如同会在地狱中的生活,就更加的恐惧,更加的不想回到过去。

        “咱们战胜过旱灾,战胜过外面的建奴,也战胜过一些贪得无厌的人,往后要战胜的对手,还有很多,只希望,现在的百姓们不要沉浸在安逸之中,而忘了外面世道的险恶。”

        崇祯不是杞人忧天。

        有多少王朝,都是因为人而兴,因人而灭。

        他已经做了许多的准备,可心中依然没底,后代的子孙们要是行差踏错,再次走到了原来的路子上,又该怎么办?

        现在火枪已经出来了。

        往后道院还会研究出更厉害的武器。

        就是底层的百姓们,过得不好了,想要反抗,都没有任何的一点机

        (本章未完,请翻页)

        会。

        “对了,你们也跟着朕,走了一路了,看没看到,老百姓们现在需要的是什么?”

        崇祯忽然转身,问了一句早就应该问的问题。

        而这样的对话,在历史上,微服私访的皇帝和大臣之间,才是最正常的日常。

        “皇上,臣觉得,大明的百姓们,现在就什么都不缺了,就是缺少向外的一种动力,据臣所知,现在海外行商的人不少,可出去长见识的人不多。”

        范景文也是人精。

        见到崇祯对徐霞客的评价,苦思冥想了许久,灵光一现,自以为明白了一点大明的现状。

        朱继祚心中懊恼,暗道:有被这个老混蛋抢先了。

        其他跟随过来的人,面上虽然不显,可心中都差不多是这个意思。

        “你认为,为何会有这么多人不想出去?”

        崇祯接着问道。

        这种打破砂锅问到底做法,崇祯身边的人已经很习惯了。

        范景文也是有着准备的。

        “人们对外面的世界,好奇心不足,可以让报刊多刊登一点,外面的新鲜事物,知道的人多了,自然也就有人会想着走出去。”

        道理没错,可也没有说到根本上。

        崇祯也不以为意。

        只是转身走在街道上,水泥铺就的接到,平整,干净,除了少了街道两旁的路灯,不够宽阔之外,和京师的款式,没啥两样。

        在上行下效这方面,官场上的人学的最快。

        崇祯是看不出来,可京师街道的质量,是不是相同的,想来偷工减料不应该,毕竟是有人要经常走的。

        万一出了问题,可就要牵连一大批的人。

        而且崇祯也对张国维对质量的把关,很有信心。

        “贫贱不能移啊,谁不想出门走动走动,可手中要是没有钱的话,他们走动的起来吗?每一步都要钱财去消费,你觉得,大明的百姓们,做一年工,赚到的那么一点钱财,除了养家糊口,能够走出门多远的距离?”

        没有了地域的限制,也不需要路引来限制人的活动范围。

        大明的百姓们,大多数去了几次县城之后,若是没啥事,都很少进城。

        毕竟,进了城,就想要花钱。

        虽然挣得还算不少,可也不经折腾,特别是带着小孩子的时候,那更是花钱如流水。

        神马贫贱不能移。

        身后跟着的人,都是双眼无神,完全是对皇上这种解释断句的话,给弄得而糊涂了。

        这又是一句被玩坏了的话。

        好好的一个评价一个人道德高尚的句子,忽然就不忍直视了。

        这句话是这么解释的吗?

        不过。

        似乎。

        这么解释,也没有什么大错的样子。

        特别是被单独提炼出来的时候。

        “简单的来说,就是百姓们手中没钱啊,你以为他们不好奇外面的世界,不想出去看看?”

        崇祯的话,并不深奥。

        其实大部分人都想得到,有调查表明,造船厂的船只,可是有一大半的订单,都是在船只建造出来之后,拉出去玩的。

        可玩着玩着,人家自然而然的也就做成了生意。

        穷人可不成。

        乘船的费用,都不一定能够出的起。

        更不要说出门了。

        也就现在的马匹在大明有了畜牧场的时候,便宜了很多

        (本章未完,请翻页)

        的价格,出门乘坐马车的时候,便宜了不少,还有很多人出的起车钱的。

        “听换上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臣怎么就没想到这一点呢。”

        这一次朱继祚立刻就跳了出来。

        一副醍醐灌顶,恍然大悟的模样,表现的很自然,一点也没有夸张的痕迹,很显然表演水平已经达到了顶峰。

        崇祯莞尔一笑。

        他总觉得这一句话,他听起来怎么有点别扭。

        心中这么想着,口中也就这么说了出来:“我以为爱卿,是想说听君一席话,如同一席话呢,原来后半句是胜负十年书。”

        朱继祚目瞪口呆。

        心中右手握拳,锤在左手掌心,大叫一声:得!又玩坏了一卷名言。

        崇祯瞧了一圈,身后听得懂他这句话意思的人,都在在目瞪口呆看着他,眼中还憋着笑。

        只是为了免得在君前失仪,没有畅快的笑出声来。

        “算了,不说这个了,你们有没有好点的想法,可以给大明的百姓们,提升一点工钱?”

        干咳了一声,崇祯问出了一个大明现在面临着的一个严峻的问题。

        经过了几年的休养生息。

        虽然外面还在打仗,可不断的有财富涌入大明,国库也是日渐丰盈,又许多钱都快要花不出去了。

        各行各业的兴起。

        让大明的各种口粮,都在成直线增长的方式在提升。

        官府的储备,也都已经可以让整个大明百姓,两年时间不在干活都有的吃。

        在食物上得到了满足。

        而粮食的价格,也在悄然的滑落,对种庄稼的百姓们来说,这就是一场丰收的破产。

        辛苦了一年到头。

        忽然粮食不值钱了,就是朝廷提高粮价收购,也止不住亏本的事实。

        在家里种地一年,还不如去外面打工两个月。

        这就是崇祯一路上看到的。

        心中也一直都在思索着的,是不是把粮价降下来,然后让更多的百姓们去工厂做工。

        可心中又有一点粮食危机。

        要是都没有人种庄稼了的话,几年之后,大明的百姓们吃什么?

        况且,现在的人口还在不断的攀升。

        别看朝廷的储备够多,又入不敷出的时候。

        而关于土地兼并这种事,如今已经没有多少人去关心了。

        粮食价格限定死了之后,也就没有人敢埋着被大明锦衣卫叫去喝茶的风险,去炒作粮食价格。

        开办工厂。

        跑运输,无论是马车运输,还是船运,都比炒粮食赚钱。

        “朝廷可以出一个公文,让工厂提高工人的收入,反正这些人手中的利润大着呢。”

        范景文自己家中都开办者好几个工厂。

        虽然一直以来规模做不大,可利润真的就是一个金山都不换。

        “可朕为何觉得‘输籍定样’这个办法不错呢?”

        崇祯幽幽脱口而出的语气,忽然森寒的仿佛寒冬刮过的寒风。

        在场的人,没有不知道这种办法是出自谁的手,又有着怎样的威力。

        崇祯也一直以来很是推崇隋文帝杨坚,一直都在听皇上数风流人物,合着最风流的也有人家隋朝的皇帝。

        这就图穷匕见了?

        而且看样子,是皇上经过了深思熟虑之后,才找了这么一个机会,问了出来。

        (本章完)

    狠男人网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收藏狠男人小说网(www.41nr.com)

    相关书籍推荐
    别人都在看什么......
    申明:崇祯大明,小说《崇祯大明》文字、目录、评论均由网友发表上传并维护或来自搜索引擎结果,属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崇祯大明 第五百八十八章数风流人物(四) Copyright 41男人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41男人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