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库
  • 我的书架
  • 最近更新
  • 收藏本站
  • 您的位置:首页>>历史军事>>崇祯大明TXT下载>>崇祯大明>> 第五百八十七章数风流人物(三)TXT下载

    崇祯大明: 第五百八十七章数风流人物(三)

    上一页 返回最新章节列表(回车) 下一页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 www.41nr.com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m.41nr.com

        任何时候人之一生都有三不朽:立功,立德,立言。

        这也是不少人,不断的想要做出一点功绩被人记住的真正原因,立功有将军开疆扩土,封狼居胥,勒石记功。

        立德,谓创制垂法,博施济众,圣德立于上代,惠泽被于无穷。

        三国魏李康《运命论》:“若夫立德必须贵乎,则幽厉之为天子,不如仲尼之为陪臣也。”

        教化众生,桃李天下,被后来者铭记。

        至于立言,谓言得其要,理足可传,其身既没,其言尚存。

        晋葛洪《抱朴子·行品》:“摛锐藻以立言,辞炳蔚而清允者,文人也。”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章句》:“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积句而成章,积章而成篇。”

        说白了,在徐霞客之前的立言,是立德立功的延续,是传承文明的载体和途径。是把人们立德做人、立功做事经历中发生的思想、经验、矛盾和方略用文字记载其要,传之与世,供人欣赏、借鉴,给人以启迪和鞭策,这是功在当时功在后世的一项有意义的工作。

        立言,也可以抒发志向,传承文明,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说白了,就是延续功德,传承文明。

        历代先贤都把立言看作自己的历史使命。古今虽富贵而名声却泯灭埋没的人不可胜数,只有卓越不凡、敢于立言者,才被后人名扬。

        周文王被拘禁在羑里时推演了《周易》的六十四卦;孔子受困回鲁后编出了《春秋》;屈原被放逐后创作了《离骚》;左丘明失明后才有《国语》的写作;孙膑被砍去了膝盖骨,编著了《孙膑兵法》;吕不韦被贬放到蜀地,有《吕氏春秋》传世;韩非囚禁在秦国,写出了《说难》、《孤愤》等文章;司马迁宫刑而写《史记》……立言,虽非易事,但却是人人宜作之事。

        然而现在有多了一项立言的方式。

        那就是记录山川河流,记录一些默默无闻的人和事。

        虽然不是最详细的,可却一定是最全面的一种记载方式。

        以游记的方式来立言,可是之前没有人做过的一件事情。

        现在还得到了皇上的亲口赞誉,虽然所有人,还不知道这样的一种成就,到底有多大的影响,多大的作用。

        可不妨碍他们从另一个方向来思考这件事。

        都知道,皇上从来不做无用的事,也反对铺张浪费,除了在祭祖和祭祀英雄殿的时候,真的舍得之外。

        就只有在学校,医馆和养老,以及道院上舍得了。

        而这也正是如今大明能够蓬勃发展的基石,在已经可以肉眼看得见的好处,摆在所有人的面前,就算是崇祯想要缩减一定的规模。

        怕是也会有人不会同意,不断的上奏章陈述厉害关系。

        徐霞客可从来都没有觉得自己这种不同流俗的做法,会有对大明产生多大的好处,他也是读万卷书的人。

        自然明白,作为一个皇帝,所考虑的东西,从来都不是游山玩水。

        要是整个大明真的做到了这一步的话,要么已大明已经成为了衣食无忧,可以不需要念叨: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的地步。

        要么就是已经穷的揭不开锅了,只有不断的迁移到能够找到吃的的地方,才能够活下来的惨境。

        “皇上,草民···臣的手稿,都在包裹里,这几天在臣修养治病的时候,臣的好友季会明,已经开始整理了一段时间,相信再给

        (本章未完,请翻页)

        出一点时间,应该很快能够完成校订成册。”

        “嗯!你的朋友不错。”

        崇祯赞赏了看了季会明一眼。

        他要是没有记错的话,最后《徐霞客游记》能够保存下来,除了徐霞客的儿子,不辞辛苦的拾遗补缺之外,这位季会明的贡献就是其中之一。

        这人就像是礼拜的《将进酒》中的岑夫子,丹丘生们差不多一样,一个是为了一首诗而流传了千古。

        季会明则是因为校订了《徐霞客游记》而流传下了自己的名声。

        反正,崇祯没有在自己的记忆中,明确的知道,季会明还有其他的功绩。

        他在几年前,收到了宋应星的《天工开物》,现在又将要收获一本《徐霞客游记》,忽然发现,老天爷似乎对大明还真是厚爱。

        只是原本历史轨迹当中的朝臣们,真的很是混蛋。

        想到了这里,崇祯握着徐霞客的手,接着说道:“或许你和宋应星,会有许多话要说,你们两人的做法虽然大不相同,可最后达到的成就,也是一时无两。”

        “臣这些游山玩水的记载,也算是成就?”

        徐霞客被崇祯越说越离谱的话给说蒙了。

        他是知道宋应星的,也拜读过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是徐光启寄送过来,给他作为参考,看能不能在找到一点特殊的矿石。

        《天工开物》共三卷十八篇,全书收录了农业、手工业,诸如机械、砖瓦、陶瓷、硫磺、烛、纸、兵器、火药、纺织、染色、制盐、采煤、榨油等生产技术。

        虽然和道院的所有研究有太多的相似之处。

        可在描述的手法上面,和他的《徐霞客游记》是异曲同工的妙物。

        “算的,虽然和宋应星的不同,却是在阐述一个事物的两个层面。”

        在这种稀奇古怪的事情上,旁人根本就是一时半会想不明白,可皇上能够把两者拉到同一个层次的高度。

        那就说明,在他们还没有察觉到其中价值的时候,皇上已经察觉到了。

        “那···臣就听皇上的。”

        徐霞客纠结了好一会,才答应下来好好的养伤。

        在这个时代的皇权,真的是超出了崇祯的想象。

        “这就对了,我记得,你还有个儿子性素颖异,少负奇才,不经师授,博学能文,叫做李寄,你年纪也不小了,该回去看看人家母子了。”

        崇祯的这番话,对徐霞客来说也很震动,他没有想到,皇上居然还很关心自己的家人。

        只有王冲和骆养性心中波澜不平。

        因为两人对于徐霞客的了解,并不是很多,可正因为如此,皇上的了解,也应该不是很多才对。

        为何对徐霞客的家人和过往,如数家珍呢?

        能够猜到徐霞客生病了,还就在湖广就医,还能够有点解释的余地,可怜人家儿子都知道,这又是几个意思?

        难道皇上在暗中,还有一个情报收集系统?

        知道的越多的人,越是小心谨慎。

        王冲和骆养性暗中对视了一眼。

        若是眼睛里的话语,用文字表达出来的话那就是。

        王冲:看我眼色,皇上是不是又另外一个类似于锦衣卫的组织?

        骆养性:你问我,我问谁?要知道的话,也就不会刚刚问你了。

        (本章未完,请翻页)

        王冲:你有没有查到,我贪赃枉法的事情?

        骆养性:你自己有没有,自己不清楚吗?反正我是查不到,可要是皇上查不查得到,我就不清楚了。

        王冲:那应该是没有的,吓了我一身冷汗。

        骆养性:我和你差不多。

        至于另外的一些,只以为锦衣卫和卫武军统帅消息灵通的时候,可没有察觉到,王冲和骆养性两人在一瞬间,到底转动了多少的心思,受到了多大的惊吓。

        “这些年,也是苦了他们母子了。”

        徐霞客到了此刻,躺在病床上的时候,也是满心的愧疚。

        他一生之中,娶妻生子,妻妾也有。

        可由于走南闯北,到了后来也就只有这么一个儿子,只是听一些朋友们传来的书信中了解过。

        母子两人生活的并不是很好。

        不过值得庆幸的就是,自己的儿子,还算聪慧。

        “知道苦了人家母子就好,趁着还有几十年好活,好好的回去看看,也不留遗憾。”

        崇祯安慰了两句。

        看到刚刚用过针灸,服过药之后,面上有了倦容,也就不再打扰其休息。

        一行人在崇祯的示意下,也没有上前打扰。

        另一处院子里。

        崇祯坐在石凳上,想赵翰生询问着徐霞客的病情。

        “双腿筋骨衰竭,走远路是不可能的了,现在开始要是仔细的调养的话,寿终正寝应该没有问题。”

        赵翰生站在一旁,小心翼翼的说道。

        他在京师的时候,也就跟在自己的师傅身边,远远的见过皇上一两次,能够说得上话,还真就这么一次。

        他已经决定,就把这一次给徐霞客问医求治的经过,好好的找人润色一下,加入自己现在正在编撰的医书当中。

        或许流传到后世。

        自己的名字,也会因为皇上和徐霞客两人的名字,而被经常提起。

        毕竟,皇上数了那么多的风流人物,将军不行,治理国家的文臣们,也不不行,偏偏就是两个在他心目中,走偏门的人,捞到了最大的名声。

        他都有点看不懂,皇上到底看中了这两个人身上的什么东西。

        “没问题就好。”

        崇祯长叹一声接着道:“他们两人算是开了著书立说的先河,往后很可能效仿的人就多了,可大多都是为了求名,正如终南捷径一般,能够沉下心好好的做学问的人可就要少上一大批了。”

        崇祯承认,自己的这一次来访,很是任性。

        好好的体察民情,居然弄成了专门来看望一个老人。

        他都有点摸不准这一次的看望,对徐霞客来说,到底是好还是坏。

        想来徐霞客后半生衣食无忧,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身边的人,听得心头一动。

        确实有人有过这样的想法,终南捷径被很多人诟病,可依然存在,这就和能说明问题。

        有时候沽名钓誉。

        也要有名声才可以,管他是什么样的名声。

        在某些极端的人戏中,哪怕是做了秦桧,也不是不可以。

        当然,这种事,就没有办法对外人道了。

        (本章完)

    狠男人网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收藏狠男人小说网(www.41nr.com)

    相关书籍推荐
    别人都在看什么......
    申明:崇祯大明,小说《崇祯大明》文字、目录、评论均由网友发表上传并维护或来自搜索引擎结果,属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崇祯大明 第五百八十七章数风流人物(三) Copyright 41男人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41男人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