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库
  • 我的书架
  • 最近更新
  • 收藏本站
  • 您的位置:首页>>文学艺术>>山高水长TXT下载>>山高水长>> 第一章 忆张中行先生(4)TXT下载

    山高水长: 第一章 忆张中行先生(4)

    上一页 返回最新章节列表(回车) 下一页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 www.41nr.com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m.41nr.com

        第一章 忆张中行先生(4)

        说与伊人总不知。

        见我不解,他又把每句的意思和寓意讲给我听。我理解之后,立即想到的是保存这首诗,于是用宾馆的信纸和笔,把这首诗抄录下来。张先生坐在我旁边,看我抄录,有个字我看不清,他解释给我,然后说,自己是左撇子,写钢笔字仍然感到不顺畅,所以这字,笔划上总感觉硬硬的。我问,那你夹菜不是也用右手吗?他笑着说,那是为了照顾左边的人,其实我可以左右开弓。说到此,我们相视而笑。

        这样的故事,也只有如此近距离地在一起时,才会有的吧?

        再说在北京的一次同室。

        一日,接到张先生的信,是想到少林寺一游。少林寺,有大名,而张先生这个老武术迷,应该是心向往之的。也是之前没有找到方便的接待之人,所以这事也就搁置下来。后来,我们认识了少林寺的延藏法师,延藏答应安排接待。延藏知道张先生的大名,也知道张先生年轻时编过佛学杂志,所以很欢迎张先生前往,但估计张先生此行看到的跟听说的,甚至跟想象的,都可能大不相同,所以延藏还特意叮嘱张先生写作时,“笔下留情”。

        此时的延藏在少林寺,张先生在北京,这接送之事,如何解决?张先生想到了我,于是来信说,可否去北京接他,信是这样写的:

        初步定在三四月间,至时如无人陪伴,家里不放心,也许求你来接一下(路费我负担)。老了,有活动,不靠年轻人不成了。如能同去少林寺看看,也许有意思。

        接着不久,又来信道:

        颇想到少林、永泰二寺看看,请个蒲团,以求能策进禅矣。孟老师建议四月初前往,其时清明佳节,不冷不热,入山也合适,所以初步决定其时前往。具体日期由孟老师定,她安排人头一两天送来车票(两张),你如无他事,头一天到京(我安排食宿)即可。

        能得到张先生的吩咐,我当然深感荣幸。跟单位告个假,这事不难,于是当夜乘火车,次日早上,晨光初现之时,就到北京了。

        那时手机还不通行,只是靠电话联系,我给张先生打电话说,白天要在北京办点事,傍晚再到他家,晚上就住在他家,然后次日我们一起去少林寺。张先生欣然同意。

        白天忙了一天,傍晚找到张先生的家,已经是夜色阑珊了。张先生已经在家等我好久了。我看看桌上,已经摆好了几个菜,用碗扣着。同张先生一道迎出来的,还有一位美女诗人尽心。原来她是来看望张先生的,张先生拉她一起陪我吃饭。

        我心不安,只好坐下来努力吃饭。我知道在别人家吃饭,能把桌上的饭菜吃完而不剩下,主人应该是高兴的。因为一来说明主人家饭菜做得好,厨艺精,二来主人家不用留剩饭菜。张先生招待的这顿家宴,实在称不上宴,但这种家宴的规格,又是几人能享受过的?所以这顿饭,我吃得津津有味,女诗人吃得温柔典雅,张先生吃得慢慢吞吞,真是有趣。

        饭后,女诗人尽心告辞回家,我当然就留下来了。我相信女诗人看我的眼光一定很惊讶,因为她认为能留在张先生家过夜的人,一定跟张先生过从甚密。而张先生在北京文化界的名气,实在是太大了。

        晚上睡觉时,张先生从阳台上拿出一个折叠的绿色行军床,就搭在他和老伴的床边,他老伴拿来铺盖,为我铺好。在两位老人的照顾下,我像个小孩子,不用动手,只有站在一边听吩咐的份。张先生的老伴还叮嘱我:“他年龄大了,离不开人照顾的。我走不动了,也不能去。明天去河南时,只好让你多费心了。”我赶忙说:“这不用费什么心的,能跟张先生同行,是我的荣幸。”张先生的话里带着感谢:“让你大老远来接我,还让你委屈住这里,不过这里比宾馆安静,能睡好。”

        还真让张先生说对了,这一晚,我睡得很踏实。次日一睁眼,张先生和老伴已经在房间里忙乎了。他老伴见我醒来,第一句就是:“你年龄不大,呼噜声可不小啊!”我不好意思地说:“嘿嘿,是吗?我没有听见。”张先生笑道:“谁能听见自己的呼噜呀?”

        天光大亮,我陪同张先生,一起往河南,向着他向往的少林圣地而来……

        张中行先生请客

        请客,需有缘由。心中高兴,有乐事,欲与人分享,主动邀请,这是一种;或者寂寞,想听剥啄声而听不到,遂约三二好友,聚以小酌,这也是一种;至于不速之客饭前造访,或者有约,叙谈至饭前,主人和客人都觉得饥肠辘辘,这时如果条件许可,主人提出请客,这又是一种。行翁这次请我们,我以为就是这种。

        行翁住在北京大学朗润园,我与出版社的李女士前去拜访。路上,李女士对从北大西门至朗润园的风景先是赞叹,后是羡慕。这也难怪,小桥流水,池塘荷叶,斑竹倩影,曲径通幽,除了公园,哪里还能找得到?“此曲只应天上有”,凡间发现了,自然要惊奇。这样的环境,最适合高流名士居住。所以朗润园里,未名湖畔,与张中行比邻而居的,有季羡林、金克木、吴组缃等诸多名士。

        到行翁公寓前,见他正在小径上浅吟慢行。引我们到室内,让座、沏茶,谈些约定要谈的内容。因为这篇文章要写“请客”,所以把前面的铺垫都一笔带过。于是便到午饭时间,我们起身要告辞,行翁挽留。挽留,这是客套,打个比方说,如果人家手里只有一餐盒饭,对你说“吃些吧”,这是人家的礼仪,如果你真的去吃,那就有些不识时务了。但眼下不同,一是行翁口气坚决,态度诚恳;二是在行翁家,柴米不会缺。若按李女士的意思,是不留,我却另有打算。因为我读过行翁的《吃家乡饭》、《酒》、《食无求饱》以及其他谈论吃喝的文章,对他请客的主张和喝酒的爱好,表示极大的兴趣,说白了,我是更想验证一下。所以就点头。原以为行翁要埋锅造饭,不想他却从抽屉里拿出几张钞票:“我们到楼下,吃一次动口不动手的君子饭。”</p>

        <b>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狠男人网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收藏狠男人小说网(www.41nr.com)

    相关书籍推荐
    别人都在看什么......
    申明:山高水长,小说《山高水长》文字、目录、评论均由网友发表上传并维护或来自搜索引擎结果,属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山高水长 第一章 忆张中行先生(4) Copyright 41男人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41男人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