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库
  • 我的书架
  • 最近更新
  • 收藏本站
  • 您的位置:首页>>文学艺术>>孔庆东谈文化TXT下载>>孔庆东谈文化>> 第十章 国酒配国刊(2)TXT下载

    孔庆东谈文化: 第十章 国酒配国刊(2)

    上一页 返回最新章节列表(回车) 下一页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 www.41nr.com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m.41nr.com

        第十章 国酒配国刊(2)

        作为“国酒”的茅台和作为“国刊”的《人民文学》,其地位都用不着任何人宣传。但是其内在的韵味,却不是随便哪个人能够侃侃道出的。茅台集团的办公室主任姚辉,跟我已经是第四次相见了。第一次是2006年11月,文化部酒文化协会聘我为顾问,赴山西杏花村考察汾酒文化基地,我和姚辉先后致了贺词。我发现姚辉不但善饮、善言,而且还是一位诗人。从他身上,我解开了一个困惑——本来汾酒是中国古代最有名的酒,一百年前的名气比茅台要大。金庸小说中唯一写到品牌的酒便是汾酒,可为什么茅台却后来居上,成为“国酒”了呢?难道仅仅是因为周恩来喜欢茅台,主动担当了茅台的“形象代言人”吗?我题诗曰:“在北大枉称醉侠,到汾酒偶得杏花。”汾酒已经使我感受到中华酒文化的博大,那么国酒茅台的魅力,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气质呢?

        第二次见姚辉,是2007年初秋。我跟一队教育界的朋友亲赴茅台取经。弥漫在整个茅台镇空气中的酱香,每个人都感觉到了,但我更隐隐嗅出了一种“诗的气息”。茅台人做酒,就像作诗一样,有韵律、有情趣、有品位、有境界。我在酒库喝到了昂贵的五十年陈酿茅台,那味道可以说已经超出了生理的感受,完全达到了一种“审美境界”。而国人评价茅台酒所用的词汇,跟我们文学界评价优秀作品所用的词汇是一样的。文学评论往往难免用词不当,而品酒却是要拿出真功夫,倘把“甘甜”说成“辛辣”,把“绵长”说成“浓烈”,就当场露怯了。

        第三次见姚辉,是2008年11月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的“茅台杯”人民文学奖颁奖仪式。我作为评委,又一次跟姚辉谈到了茅台酒的“文学气息”。那一次,赵剑平的《巴拿巴诱惑》获得了特别奖。

        第四次见姚辉,就是此番2010年的采风之旅。再次品尝五十年的珍品茅台,我戏言道,这简直就是一种“老和尚再会老情人”的妙不可言的滋味。而《人民文学》的李敬泽、邱华栋,还有贵州作家赵剑平的脸上,也挂着一种半暧不昧的神态,一望可知,他们也不是第一次“饮此盗泉”了。而罗伟章、范稳、王跃文、张清华几位文坛名手,则欣然悦然,脸上一副“小和尚初试情”的灿烂。姚辉将他的诗集《苍茫的诺言》送给我们,我对姚辉说:“茅台有很多宝贵的精神,我最欣赏的一条是:不卖新酒。这种精神,是我们文化工作者、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好好体会和学习的。”

        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如果要发表几首自己的诗作,恐怕不难,但是他没有那样做。孔子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述而不作”,他把前人流传下来的海量诗歌,按照“思无邪”的标准筛选为《诗三百》。他把乱七八糟的史书记载,整理为让“乱臣贼子惧”的煌煌《春秋》。孔子的工作,不就是一种伟大的“文化勾兑”么?不就是一种“不卖新酒”的大家风范么?什么叫“大国气度”?就是馥郁、沉稳、守正、和谐。像子贡所说的孔子那样,三言两语难以概括,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威而不猛,即之也温。国酒如此,国刊亦当如此也。

        新酒总是要造的,正如新的作品总是要写的,但是我们能不能像孔子那样,像茅台人那样,耐心发酵,阴阳结合,反复勾兑,一丝不苟,醇厚而不霸道,到位而不越位。这样的智慧结晶,才配得上国酒、国刊的称誉。国酒,是不能靠金牌和广告来证明的;国刊,也不是靠国家和资历来支撑的。人民的口碑,人民的信任,才能铸就恒远的辉煌。姚辉有一首《酒》,结尾写道:“呐喊的世纪,有过多少沉醉的理由啊/当我带领季节走向远方/我颤抖的凝望,布满了生命如花的回忆。”

        我们在镇上的散酒店里,买了些没有商标的“白瓶”茅台。赵剑平是品酒的老行家,他说这酒比市场上一般的茅台要好很多,因为原料、环境、工艺甚至技师都是一样的。我们问那老板:“你这酒跟厂里的茅台比,怎么样啊?”老板严严肃肃地说:“那当然比不了厂里的。厂里的茅台,那是真正的国酒。”此话令我们肃然起敬。一般的商贩,都要贬低名牌,抬高自己。而此地的老板,自觉维护国酒的荣誉,在诚实中显示出了一种可贵的“主人翁”姿态。

        我常年游走在文化界,见惯了文人相轻、学者对骂。更有狂者,不但目中没有同辈,连古人古书也无一能入法眼。不要说劝他饮酒时读读《红楼梦》、《青楼梦》,就连《汉书》、《离骚》也敢骂得一钱不值,至于夜读《春秋》的浩然正气,就更遥不可及了。酒池肉林的场景重现在今天,然而我们连酒令都不会行了,“哥俩好”和“五魁首”就代表了我们的酒席文化。更有暴殄天物者,“国酒配国骂”,闻之令人哭笑不得。人民何日能够进入文学时代、风雅时代,这是“国酒配国刊”任重而道远的一个愿景吧。

        徜徉在古朴典雅的茅台博物馆里,我希望未来的某一天,社会上能够增加这样一则美谈:畅饮茅台,喜读《人民文学》,不愧为当今名士也。

        原载《人民文学》2011年第1期</p>

        <b>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狠男人网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收藏狠男人小说网(www.41nr.com)

    相关书籍推荐
    别人都在看什么......
    申明:孔庆东谈文化,小说《孔庆东谈文化》文字、目录、评论均由网友发表上传并维护或来自搜索引擎结果,属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孔庆东谈文化 第十章 国酒配国刊(2) Copyright 41男人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41男人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