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库
  • 我的书架
  • 最近更新
  • 收藏本站
  • 您的位置:首页>>文学艺术>>孔庆东谈文化TXT下载>>孔庆东谈文化>> 第三章 文化缺失与精英养成(4)TXT下载

    孔庆东谈文化: 第三章 文化缺失与精英养成(4)

    上一页 返回最新章节列表(回车) 下一页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 www.41nr.com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m.41nr.com

        第三章 文化缺失与精英养成(4)

        通识教育的矫枉之弊

        通识教育兴起于西方,旨在填补分科教育的盲区,培养文理兼通的人才。国内大学近年来师法通识教育的想法是好的,至少说明我们发现了问题,所以才想超越学科界限,培养整体型的综合人才。但问题是北大的元培实验班,还有其他学校的一些所谓国学班,在具体的课程实施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因为大家还是用加法的思维来理解通识教育。比如元培学院以为,请中文系、历史系、哲学系的老师来分别讲讲课,就能培养出兼通三系的博学人才了,其实不对。元培学院搞了这么多年,对北大来说,招生的魅力恐怕盖过了实际的初衷,就人文方向而言,它远远不如文史哲任何一个系,因为博学的人才不是那样塑造出来的。比如说《史记》,你能说它只是历史著作吗?它同时也属于文学范畴。我们古代的很多典籍无法简单归类,往往都是跨学科的,所以需要整体认知再融会进自己的精神生命中,而不是搞成文史哲几大版块来分别灌输。

        今天人文专业出来的著名学者,凡是真正有成就的,他都是能够自觉自悟的。比如中文系的李零老师,很多人认为他是历史系的,我一说,他们知道他是中文系的就很吃惊,“啊!你们中文系的学者怎么懂那么多东西”?我说为什么不能啊,你看我们现在中文系的学者,古代有李零,当代有韩毓海,不但能打通文史哲,还能打通政经法。这就是我们的古人做学问的路子,古人做学问本来就应该是这样的,而不是今天上点儿哲学课明天上点儿历史课那样培养的。整体认知而非分科灌输,这就是文化与技术的一个显著差异。

        很多人都被现代专业分科洗了脑,他认为你要是文学专家,肯定会风花雪月,却不相信你对经济、政治能有深刻的观察。事实上,我们中文系的老师在很多领域都可以做出成就,比如陈平原老师研究大学教育,他就先有一个文化视野,然后再深入进去挖掘材料,做出独特的学问。单纯教育专业出身的老师,太把专业知识当成技术反而会受到局限,其差别就在这儿。这种整体的视野犹如武侠小说里边说的内功,要先练内功,练好内功才能让外家拳脚挥洒自如。

        我有一个同学现任哈佛基金会副总裁,他说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基金会总裁还有几个部门主管,本科全是文学专业出身,就没有一个学金融、经济的,这些职位按理说应该是由学金融、管理出身的人执掌。他们的履历几乎清一色都是本科学文学,然后读硕士博士的时候,再跨专业研习金融、mba,而且现在工作这么忙,还能抽出时间读伏尔泰、斯坦贝克的作品。为什么是他们而不是学金融管理的人在担任高级职位?原因很简单,金融管理专业训练出来的人现在都在当中层干部。而他们当年学文学的时候,老师从来没有往这个方向去培养他们。他们也不是像中学教学那样去分裂地学习,而是通过梳理文史哲经典的精神脉络去体悟人情物理,然后就能举一反三、见微知著了,如同古人所说,“人情练达即文章”。

        实际上我们不用事事惟求功利,亦不用刻意去培养学生向某个方向发展,要做的就是把学生的底子打好,古代教育就是如此。老师没有培养学生去干什么,就是培养你读圣贤书,圣贤书读完了你去参加科举考试,考中了朝廷就派你去做官,朝廷从来没有考虑你能不能做这个官,没有质疑过你的能力,就认为你肯定能行。逻辑很简单,基础打得好,具体的操作就很容易。对大学而言,各个院系、专业当然也都担负着不同的任务,起码文史哲的培养方向应该是这样,培养得要笼统一些,更加注重基础一些,要相信基础雄厚未必不利于一个人实用口径的扩大。</p>

        <b>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狠男人网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收藏狠男人小说网(www.41nr.com)

    相关书籍推荐
    别人都在看什么......
    申明:孔庆东谈文化,小说《孔庆东谈文化》文字、目录、评论均由网友发表上传并维护或来自搜索引擎结果,属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孔庆东谈文化 第三章 文化缺失与精英养成(4) Copyright 41男人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41男人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