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库
  • 我的书架
  • 最近更新
  • 收藏本站
  • 您的位置:首页>>文学艺术>>温文载道TXT下载>>温文载道>> 人或加讪,心无疵兮TXT下载

    温文载道: 人或加讪,心无疵兮

    上一页 返回最新章节列表(回车) 下一页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 www.41nr.com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m.41nr.com

        人或加讪,心无疵兮

        2010年3月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记者会,国务院总理应大会发言人的邀请参加了记者会。会上,美国《新闻周刊》记者谈到中国代表团在2009年12月举行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表现傲慢的事情。总理回答说:“中国有一句古语:人或加讪,心无疵兮。但毕竟你还给了我一个澄清真相的机会,因此,我首先应该感谢你。”

        “人或加讪,心无疵兮”出自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子刘子自传》,原文为:“不夭不贱,天之祺兮。重屯累厄,数之奇兮。天与所长,不使施兮。人或加讪,心无疵兮。寝于北牖,尽所期兮。葬近大墓,如生时兮。魂无不之,庸讵知兮。”这段话的意思是:健健康康地活下来,也没有活得十分卑贱,这是我的福分啊!然而后来却多灾多难,数次遭遇人生的不幸。上天赋予我的才能,不能够很好地施展开来。即使有人恶意地诽谤我,但是对于我的所作所为,我问心无愧!现在躺在朝北的窗子下面,终于走到了生命的尽头。死后能够靠近先人,赢得他们像生前一样对我的疼爱,加之人的灵魂能够无处不在,那又有什么理由计较过去的事情呢!在这段话中,刘禹锡既因自己的政治抱负不能实现,而感到十分遗憾;但同时又为自己能够洁身自好、无愧于心而感到万分自豪。从而鲜明地表现了刘禹锡高洁的人格和至死不渝的政治志向。

        “人或加讪,心无疵兮”是要求我们坚定自己的信念,不要随便因为别人的诽谤或者其他言语而改变自己的志向,做一个意志坚定的人,不要同流合污。这种思想早在春秋时期就已经存在,孔子大力批驳“乡愿”,也正是为了提倡这种思想。

        《论语?阳货》中提到:“乡愿,德之贼也。”

        所谓“乡愿”,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论语集注?阳货》中注释说:“乡愿,乡人之愿者也。盖其同流合污以媚于世。故在乡人之中,独以愿称。夫子以其似德非德,而反乱乎德,故以为德之贼而深恶之。”这段话的意思是说:乡愿,是指全乡的人都喜欢的。为什么全乡人都喜欢呢?是因为他和全乡人同流合污、媚惑世人,因此在全乡人中,都认为他是好的。孔子把这种看起来像是有德行,其实并不是真正有德行,而是扰乱品德的人,称为“德之贼”,即败坏德行的人。

        《论语?子路》篇中进一步解释了孔子的观点: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子贡问孔子:“全乡人都说他好的人,怎么样?”孔子说:“不一定好。”子贡又问:“那全乡人都讨厌的人呢?”孔子说:“不一定是坏人。不如那些让好人喜欢,让坏人讨厌的人。”朱熹接着注释说:“一乡之人,宜有公论矣,然其间亦各以类自为好恶也。故善者好之而恶者不恶,则必有其苟合之行。恶者恶之而善者不好,则必其无可好之实。”朱熹的话是一个补充和解释,意思是:全乡的人,也是有共同的观点的,也是分善恶之人的。因此,善良的人喜欢并且坏人也喜欢的人,必定和坏人有什么勾当,因此也就不能被称为有德行的人。而那些坏人讨厌,善良的人也不喜欢的人,肯定是没有什么让人喜欢的地方,因此更加不能称成为有德行的人了!

        孔子用这两段话告诉我们,“乡愿”,实在是有品德的人的大忌,是败坏德行的行为。如若有人执著于“乡愿”这种沽名钓誉的行为,穷其一生也绝对成为不了有德行的人。

        《十三经注疏?论语注疏?子路》中也提到了相似的观点:孔曰:“善人善己,恶人恶己,是善善明,恶恶著。”……正义曰:言乡人皆好之,是善善不明;乡人皆恶之,是恶恶不著。若乡人之善者善之,恶者恶之,则是善善分明,恶恶显著也。

        《孟子?尽心下》也阐释了孔子的这种思想:万子曰:“一乡皆称愿人焉,无所往而不为愿人,孔子以为德之贼,何哉?”

        曰:“非之无举也,刺之无刺也,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居之似忠信,行之似廉洁,众皆悦之,自以为是,而不可与入尧舜之道,故曰‘德之贼’也。”

        万子问孟子:全乡的人都说他好,他平时也处处表现得像一个老好人,为什么孔子却说这种人是败坏德行的人呢?孟子回答说:这种人,你非要说他有什么过错,也举不出来;指责他好像也没有什么可指责的。他只是同流合污而已,看着好像忠厚老实,行为好像廉洁清正,大家都很喜欢他,自我感觉良好。但事实上,他的所作所为并不符合尧舜的道义,因此才说这种人是投机取巧的人、是道德败坏者。孟子之后又解释说,狂者、狷者他们的毛病都很明显,让人一眼可以看出,然后或者欣赏或者厌恶,没有什么迷惑性。但是这种老好人,这种“乡愿者”却恰好相反,初看什么毛病也没有,很得人心,似乎人人都觉得他是好人,人人都喜欢。其实这是因为他的表现具有极大的迷惑性,表面仁义礼智,内里却是欺世盗名。所以,孔子说好好先生是偷道德的贼、是道德败坏者。这是十分有道理的。

        温总理在回答哥本哈根气候问题时引用了“人或加讪,心无疵兮”,明确地表明2009年在哥本哈根参加世界气候大会时,中国代表团是受到了他人别有用心的诋毁,从而澄清了传闻。这句引文用来反驳其他别有用心的国家对中国的诋毁,实在是用得极妙。同时又间接而坚定地表明了中国为推动《哥本哈根协议》的最终达成所付出的艰辛努力。在当时的情况下,中国代表团面对他人的中伤和诋毁,仍然能够以大局为重,可见中国谦逊大度的大国风范。温总理信手拈来,将古文运用于国际关系的阐释之中,既展示了东方文化的魅力,让人看到到了他的国学功力,更以此敲山震虎,表达了中国人不会任人欺辱的坚定立场!

        《人民日报》  2010年3月15日 02版 《总理答中外记者问》</p>

        <b>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狠男人网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收藏狠男人小说网(www.41nr.com)

    相关书籍推荐
    别人都在看什么......
    申明:温文载道,小说《温文载道》文字、目录、评论均由网友发表上传并维护或来自搜索引擎结果,属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温文载道 人或加讪,心无疵兮 Copyright 41男人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41男人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