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库
  • 我的书架
  • 最近更新
  • 收藏本站
  • 您的位置:首页>>文学艺术>>中国当代电影审美批评TXT下载>>中国当代电影审美批评>> 第五章 当代电影的民族性思考(4)TXT下载

    中国当代电影审美批评: 第五章 当代电影的民族性思考(4)

    上一页 返回最新章节列表(回车) 下一页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 www.41nr.com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m.41nr.com

        第五章 当代电影的民族性思考(4)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肯定的是片面的和自欺的。但是,越是民族优秀的东西就越有可能成为世界性的艺术珍品。在今天全球化过程中,民族性、世界性与现代性已经成为了一个热烈讨论的话题,是每个民族面临的实际坚决的问题,也是文学艺术及一切艺术所面临的问题。那么,在全球化发进程中,怎样做到民族性、世界性与现代性的和谐统一呢?首先,必须尊重民族文化中最优秀的东西。任何民族都有自己的特长与不足,我们应该珍惜一个民族的优秀文化及民族习俗。在文学艺术方面,我们不应该急于人为地走向世界,应该是把审美视野置于本民族的文化之中。那些急于想得到国际承认的,急于捧得几个国际奖杯的艺术工作者永远是不能成为大家的。即使有,那也是在后现代语境中被媒介拔高和虚饰地炒作而成的。以暴露本民族文化的缺点为己任,以献媚于“世界的”的评委为光荣,已经失去了一个艺术工作者的起码人格。因此,在对待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上,不要妄自菲薄,为民族性而民族性,为世界性而世界性。

        其次,即使民族优秀的东西,也只能是成为“世界性”的一种可能。“二人转”、“京剧”、“昆曲”是我们民族戏曲文化的最精粹的东西,我们民族可以如痴如醉的欣赏它,但是在美国及其它西方国家,他们也认可这是中国最优秀的国粹,但它们并不符合西方人对艺术欣赏的心理、习惯,内涵传达的信念与价值甚至是与西方人根本不相吻合。因此,只有那些民族文化中最优秀的东西,又能符合西方人们的审美心理和习惯的动,才真正成为世界性的东西,得到世界的喝彩。譬如宋祖英在奥地利维也纳音乐金色大厅演出,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的演出及美国旧金山的演出,无论是华侨还是纯粹的外国人都予以了热烈的掌声与鼓励,引起当地广泛的轰动。《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曲在许多国家演奏这个曲目的时候,乐团和观众都被深深的打动了,觉得音乐是不分国界的,只要是优美的,大家都可以用心去体会,在这种情况下,越是民族、民间的,越是世界的。中国民间艺术将以其浓郁的乡土气息、淳厚的艺术内涵和生动的历史痕迹,越来越受到世界人民的喜爱和欣赏,成为人类共同的文化瑰宝。在强调民族性与世界性的时候,必须注意民族性与现代性的关系。世界在发展,特别是全球化、信息化与网络化的当今时代,任何只想完全达到百分之百的民族性与纯粹性,则是完全不可能的。社会在发展,历史在发展,文化虽然具有相对稳定性,但自身同样需要继续发展。民族性的动态状态就是“现代性”,因此,当代文化艺术应该是一条民族性、世界性与现代性的共融状态。

        总之,“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虽然是歌德提出的,也曾得到鲁迅先生肯定的赞扬,在以后岁月发展中,无数人引证过这句似乎劳不可破的“真理”,但是,这句“真理的” 存在是有条件的与相对的。只有民族文化中最优秀的,最具有普遍人性的,最能体现真、善、美的东西最终才是世界的。那些借“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之说,大量的掘开自己老祖宗的坟墓,找出或者现实或者虚构的无数妄象缺点,而还自以为是民族的,这样的作品及作家决不是优秀的民族作家,更不是属于“世界作家”了。

        四     民族性与少数民族

        新世纪以来,我国少数民族题材的电影几乎淡忘,电影院里几乎没有少数民族电影,在市场经济与时代审美文化语境的颠覆下,我国少数民族电影已经处于远离中心的边缘状态,这对几千万少数民族集体审美期待是一种漠视。本文分析我国少数民族电影走向衰落的原因,认为政府对少数电影支持力度不够;少数民族电影人才不足;当下已拍的少数民族电影内容肤浅;因此,希望政府加大扶持少数民族电影发展,对他们给予特殊的政策与关照,提升民族电影工作者自身的艺术能力,促使我国少数民族电影精神文化的繁荣与发展,也为建立真正和谐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作出实质性贡献。

        “少数民族电影”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指一部电影创作主体绝大多数元素是表现某个少数民族文化生活及时代精神,题材、主题、演员、画面、背景都是围绕某个少数民族而设置的。无论是汉族导演、演员还是少数民族自身的导演与演员,少数民族电影本能地包涵着“少数民族题材”的电影。因此,将汉族人拍摄的民族电影如田壮壮的《盗马贼》,张暖忻的《青春祭》,谢飞的《黑骏马》和《益西卓玛》,冯小宁的《红河谷》与《嘎达梅林》

        都概括在“少数民族电影”之内。本文将从我国少数民族电影发展状态,电影体制反思、电影审美反思与少数民族电影的历史期待等方面进行论述,期望总结少数民族电影发展的得失,提出一些振兴民族电影的建议与构想。

        (一)、我国少数民族电影发展的历史回顾与当下状态

        少数民族电影在我国百年电影发展史有着突出而重要的历史地位,是我国电影艺术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当听到《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或《蝴蝶泉边》优美的旋律,思绪就即刻飘飞到了美丽的天山南北或七彩云南。1950,1960年代,是我国少数民族电影盛产的高峰时期,一部部脍炙人口,生活气息浓郁,充满时代精神的电影成了20世纪电影的经典,《山间铃响马帮来》(苗族、哈尼族)、《芦笙恋歌》(拉祜族)、《边寨烽火》(景颇族)、《五朵金花》、《摩雅傣》(傣族)、《刘三姐》(壮族)、《冰山上的来客》(塔吉克族、维吾尔族)、《阿娜尔罕》(维吾尔族)、《阿诗玛》(彝族)、《农奴》(藏族)…… 数十部优秀的民族电影不仅感染了我们祖辈父辈,今天当电影频道播放或者家用dv进行观赏时,其跌宕动人的情节,旖旎多姿态的风光,婉转动听的音乐,真切朴实的表演散发出的艺术魅力依然能打动21世</p>

        <b>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狠男人网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收藏狠男人小说网(www.41nr.com)

    相关书籍推荐
    别人都在看什么......
    申明:中国当代电影审美批评,小说《中国当代电影审美批评》文字、目录、评论均由网友发表上传并维护或来自搜索引擎结果,属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中国当代电影审美批评 第五章 当代电影的民族性思考(4) Copyright 41男人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41男人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