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库
  • 我的书架
  • 最近更新
  • 收藏本站
  • 您的位置:首页>>文学艺术>>这个时代的爱与痛TXT下载>>这个时代的爱与痛>> 1.三十而忆?碰撞(1)TXT下载

    这个时代的爱与痛: 1.三十而忆?碰撞(1)

    上一页 返回最新章节列表(回车) 下一页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 www.41nr.com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m.41nr.com

        1.三十而忆?碰撞(1)

        文_毕诗成

        9月20日晚,陪着10岁的侄子挤进了陕西省体育场,和据说有3万之多的歌迷一起,“参与”了当红歌星周杰伦的演唱会。说老实话,我是个十分纯正的“伪歌迷”,对周董的歌,除了《菊花台》之外,其他的一概没有感觉,所以,此行的全部任务就是“给侄子护驾”。泰然地看着那几万人两个半小时全场的high气氛,看着那些歌迷的燃烧得淋漓尽致,看着我那10岁的侄子在看台上狂吼到热泪盈眶……

        不知怎的,在那万人的时刻,我突然萌生了个想法:假如这场演唱会提到30年前,不知道会是怎样的场面?当时的媒体又会做出怎样的报道?或许不难想象,那注定是另一番“热闹景象”——因为,怎么张嘴巴唱歌,曾经是很严肃的“政治问题”:气声唱法会成为资产阶级的,大喘气代表着腐朽、没落,会被理解为打算腐蚀社会主义工农兵文艺的健康肌体。蓦然发现,所谓时代的进步,不正是存在于这“一点点”之间吗?

        审视30年改革开放的历程,自然不乏宏大的改革叙事,但贯穿所有故事与奇迹的一条主线,正是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并以那种潜移默化却又雷霆万钧之力,冲击着陈旧的体制与日趋落伍的机制。30年,从对“靡靡之音”的禁锢到摇滚的长征再到新青年的嘻哈,从统一着装的“一群蓝蚂蚁”到蝙蝠衫喇叭裤烫发再到“新新人类”的个性至上……我们正是在不断的碰撞中一路走来。

        小平同志说,我们要“不争论”,那是决策者在时不我待之时强调探索与发展的政治智慧。但无处不在的碰撞与争论,却似乎一时一刻也没有离开我们。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我们或多或少、或前或后、或部分或完整地经历了那些充满碰撞的日子,并造就了我们的生活,成为我们生命的内容。重要的是,敞开胸怀的观念碰撞,将我们“碰”向了更好的生活境界,为我们“碰”出了更多生存的雍容、人性的尊严和真理的回归。

        从宏大叙事层面,曾有过4次(也有学者认为是3次)强烈的碰撞。用评论者马立诚的研究结论来阐述,第一次大争论,是要“两个凡是”还是要改革开放;第二次大争论,是要计划经济还是要市场经济;第三次大争论,是争论私营经济是祸水还是活水;第四次大争论,中国改革开放搞错了没有。这都属于社会主线条上宏大叙事层面的,我更关心的,是另一些存在于社会神经末梢的那些细胞裂变,它们显得更为有趣,更耐人咂摸,也更为直接地见证着我们的生活。

        最让人念念不忘的是服饰打扮上的变迁。30年前,绿、蓝、黑、灰色的衣服一直在中国人的服饰颜色中占据着绝对的统治地位,不仅颜色单一,而且样式也整齐划一。在外国人看来,庞大的人群趋同,更像是“一群活跃的蓝蚂蚁”。被外界阳光刺激着双眼的青年人,终于无法忍受这种简单的包裹,于是,开始寻求变化,留起了长发,甚至烫起个“鸡窝”,穿喇叭裤、蝙蝠衫也慢慢成为一种所向披靡的时尚。尤其是“把整个绷得圆滚滚的、裤腿宽得足以扫大街、外表不分男女——拉链一律开在正前方”的喇叭裤,所引发的轰动效应似乎不亚于今天某个人在正午的大街上。时尚派与守旧派发生了激烈的冲突:有人站在政治的高度,说它是“盲目模仿西方资产阶级生活方式”;有的老师拿着剪刀,专门在校门口剪学生的裤腿。一名留长发、穿喇叭裤的青年勇救落水小孩的事件,竟然在媒体上引发了全社会的广泛讨论——大众眼中的“不良青年”怎么成了英雄?今天,喇叭裤、蝙蝠衫被不断更新的服饰所抛弃,女士们“撞衫”成为一种尴尬事,但我们无法否认,今天再也不需忧虑被戳脊梁骨的“想穿就穿”,是那些“喇叭裤蝙蝠衫”纷争的幸福结果。

        服饰装扮之下,掩盖着扭曲的人性灵魂。说起那个年代,一个悲剧人物——迟志强是无法被假装绕过的。1982年,春风得意的当红影星迟志强认识了一些干部子弟,学会了跳贴面舞,但在随后1983年的全国“严打”中,他却因为这个贴面舞和“乱搞男女关系”,而以“流氓罪”被捕入狱。今日在舞厅里尽情释放的青年,或许听过迟志强的囚歌,却不会理解那些莫名其妙的细节,一切都显得有些恍若隔世。后来,《刑法》废除了流氓罪;后来,夫妻躲在家里看“黄片”是权利还是涉黄违法引发了关于权利的大讨论;再后来,个人被最大尊重,同性恋也获得了更多宽容……细数这流动的脉络,被道德枷锁所扭曲的人性灵魂,得以徐徐舒展。

        人,不是生来用于捆绑的,附着在人身之上的任何虚伪道德,都在观念的碰撞中得以矫正——这是浩浩荡荡的大势潮流。最典型的体现,就是婚姻观的流变。遥想上世纪80年代,办个婚姻登记竟然需要十多个公章;更莫要说离婚了,从单位各级领导到居委会老大妈,充分发扬了“宁拆十座庙不破一家婚”的父母官传统,铆足了力气使劲地“劝”,直劝得当事人脸红头晕,觉得做了天底下最丑陋最卑鄙的事情而放弃离婚“凑合着过”为止。在“围城”中欲寻求自我的人在一次次撞击之下,终于迎来了《婚姻法》的修改。结婚可以不介绍了,离婚不用单位批准了,婚姻成为个人了……自由的婚姻政策的确引发了单亲家庭增多等副产品,但那属于社会层面的问题。不能否认的取向则是:更加尊重个人的选择,实质上大大改变了每一个人的生活质量。</p>

        <b>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狠男人网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收藏狠男人小说网(www.41nr.com)

    相关书籍推荐
    别人都在看什么......
    申明:这个时代的爱与痛,小说《这个时代的爱与痛》文字、目录、评论均由网友发表上传并维护或来自搜索引擎结果,属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这个时代的爱与痛 1.三十而忆?碰撞(1) Copyright 41男人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41男人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