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库
  • 我的书架
  • 最近更新
  • 收藏本站
  • 您的位置:首页>>文学艺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TXT下载>>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45.记得那年三月三(1)TXT下载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45.记得那年三月三(1)

    上一页 返回最新章节列表(回车) 下一页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 www.41nr.com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m.41nr.com

        45.记得那年三月三(1)

        文_凇曼铃

        一

        “记得那年三月三,风筝飞满天……叫醒村里的小伙伴,一同到村边,怀抱画着小鸟的风筝人人笑开颜……”

        这歌,一到春天,我就唱,从小孩伢子唱到了心已沧桑。

        小孩伢子时,太想飞上天了,可咋跺脚也不顶事。忽然有一日,瞧见风筝空中飞,魂儿就被勾了去。紧接着,得知邻家小伙伴用高丽纸糊了个“铁锨”,就毅然决然地用10块话梅糖换了来。可线在哪里?有了!我迅速上炕,摊开条条被褥,抽出绗在里面的线,连黑的带白的,又迅速连在了一起。出了屋,一扬手,风筝就迅速飞上天了。我尖叫,雀跃,发了疯似的,而付出的代价是——晚上,当妈摊开被褥时,呆住了……她把我胳膊上的肉转着圈儿拧,肉,迅速紫了。

        是风筝,第一个告诉了我啥叫“痛并快乐着”,我怎能对它不敏感呢?

        上小学二年级时,老师讲故事让同学们猜答案:“古代,有一个地主想为难一个会画画的穷小孩。他抱来柴捆粗的一卷白布,让穷小孩用一晚上时间画出一幅画,布,必须都用上。次日,地主来了,一幅完整的画出现在他面前。同学们猜,穷小孩画了什么?”同学们的答案五花八门,最后,我说,他画的是一个人在放风筝!老师大笑起来,点头称是。我又解释,因为,只需画上人和风筝,其他部分就是风筝线了,一条线好画极了,所以,再长的布也不怕!

        还是风筝,让我的智慧既熠熠生辉又获得了赞许,同时,也让我的自信直飞云天,气贯长虹。

        自信的我长大了,虽心已沧桑,可痴迷风筝依旧,也恰在这时,我真正懂得了风筝里面的“乾坤大,日月长”。

        二

        风筝最早不叫风筝,叫“鸢”或“鹞”。

        相传,春秋战国时,鲁国的公输班(鲁班)用木料做了一只大木鸢,亲自乘上去,侦察宋国城池的布防情况,于是留下了“公输班做木鸢以窥宋城”之说。又相传,楚汉相争垓下时,韩信用牛皮做了一只大皮鸢,命三个笛手乘上去,在楚军头顶高奏楚乐,配合着汉军高唱楚歌,瓦解了楚军的斗志。——原来,“风筝”曾经是军事器械!

        至唐代,风筝开始成为了玩具。英姿天纵的李隆基亲临山东蓬莱宫宜春院,观赏一只叫“八仙过海”的风筝飞天。

        风筝的名字又是怎么来的呢?据《询刍录》记载,五代时的霸州刺史李邺用纸做了一只纸鸢,引线乘风嬉戏于大地上,他还在上面安装了竹哨,大风钻进竹哨里,发出像筝一样的声音,“风筝”“风筝”,从此就叫开了。

        至北宋,才情非凡的赵佶也钟情风筝,宫中常有风筝飞天,也常落到宫外,据《宣和风筝谱》记载:“禁中放纸鸢,落人间。”

        至明代,风筝春秋鼎盛,如日中天,是百姓极喜欢的寻常玩物。那时,有一位著名画家叫徐渭,他一生爱画风筝画,爱作风筝诗。

        至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当了山东潍坊的知县。潍坊一带,正是中国风筝的发祥地。郑板桥身负“诗、书、画”三绝,他教给潍坊的风筝艺人“彩”绘风筝,为风筝的美化做出很大贡献。同在清代,出了一位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作家,而此人,竟然也是中国历史上对风筝最内行的人,他,就是曹雪芹。曹雪芹酷爱扎风筝,他扎的美人风筝挂在门厅里曾被来客误以为真的美人站在那里。曹雪芹还卖风筝接济友人,还编纂了我国第一部关于风筝艺术的专著《南鹞北鸢考工志》,他在《红楼梦》里多处写到了放风筝的场面、风筝诗句、风筝灯谜等,他被后人称为“风筝大师”“风筝圣人”。</p>

        <b>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狠男人网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收藏狠男人小说网(www.41nr.com)

    相关书籍推荐
    别人都在看什么......
    申明: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小说《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文字、目录、评论均由网友发表上传并维护或来自搜索引擎结果,属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45.记得那年三月三(1) Copyright 41男人小说 All Rights Reserved.41男人小说